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往成都城区东北部行进,驱车17公里就能到达青白江区。这里,地处四川最活跃的成德绵经济产业带。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一个因工建区的城市。1960年1月,成都市青白江区筹备组在四川肥料厂招待所召集金堂县、新都县、四川肥料厂、成都钢铁厂负责人参加工作交接会,宣布成都市青白江区成立。由此,青白江区成为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新区。

当然,它也曾因工而兴。1956年,青白江结束了蜀地不产化肥、不产钢的历史,开启了近40年辉煌的工业华章。1990年,青白江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成都市首个财政突破亿元大关的区(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用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青白江区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和发展的思考和探索上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如今,产业转型升级之后的青白江区再次“王者回归”,已然走出了一条“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的不寻常之路。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青白江区的新城与旧城示意图(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壮士断腕”决意转型:关停传统龙头企业

在王鸿钧已走过的68年岁月中,成都钢铁厂承载着他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成钢建厂后一直亏损,直到1978年才扭亏为盈,此后就进入了健康发展阶段,可以说生产效益连年递增。”事实上,作为四川省第二批实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企业之一,成都钢铁厂也是最早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之一,早早地参与到中国国企改革的步伐当中。

“正因为有这些解放生产力的政策举措,成钢的生产经营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鸿钧说。2002年,成都钢铁厂与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成立攀成钢。

老青白江人眼中,在这个曾经以工业为特征的城市,过去在成钢、川化上班是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工龄”最长的老工业基地,青白江老工业区在川化和攀成钢这两大集团的强力支撑下,逐步发展形成了四川省内最大的冶金、化工基地。辉煌时期,两大国企曾占据青白江区工业总产值70%以上,同时还拥有着4万余名职工与家属。曾经的“万人车流齐上班”是当时青白江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余超,是川化物流铁路运输公司的党支部书记、经理。他最为熟悉的川化专用铁路,总长度21公里,为了川化产品原料的进出而建立,当时年吞吐设计量达到300万吨,在最鼎盛的时期,整个川化专用铁路有267名职工。“作为转型升级发展项目,现在的川化铁路更多的是承担了对外的物质运输。”余超说。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川化专用铁路上的工业小火车(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曾经的历史,都变成了如今的故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用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攀成钢与川化集团由此陷入技术水平低、产能过剩、效益下降、市场持续低迷的困境。2013年3月,青白江区成为成都市唯一被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的区(市)县。2014年,青白江区启动产业调整,相继关停了攀成钢与川化这两个曾经的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生产方式由高污高耗向节能环保转变、产业结构由传统生产向高端智造转变强力推进。据统计,青白江区先后关闭落后“十五小”企业、“新五小”企业62家,彻底关停攀成钢钒冶炼系统,化解炼铁产能180万吨、炼钢产能170万吨,占全国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的10%以上。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发展,大力开展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全面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工业主导产业调整为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装备,2017年,先进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8%;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含商用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5.6%。

据了解,青白江将发展工业遗址旅游,保留川化、攀成钢部分标志性工业建筑物,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工业遗址特色街、工业遗址公园等项目。

一业定乾坤: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在推动青白江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主要是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进一步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把以川化、攀成钢为核心的这一片老工业基地,建设智慧产业城。在做‘减法’的同时我们也在做‘加法’,新开发建设欧洲产业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优化产业定位,由以前发展的冶金、化工和建材,变为如今的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青白江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冯海晏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国际化的青白江(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规划来看,智慧产业城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西成高铁、成绵高速、108国道、101省道穿境而过,位于成德绵经济走廊核心地带。作为青白江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排头兵”,智慧产业城紧紧围绕“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坚持错位协同,重构产业发展新引擎,重塑城市未来新形态,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样板区。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智慧产业城(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智慧产业城,积微物联的发展很是亮眼,正在向着专业电商物联独角兽企业加速成长。在攀成钢急需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2013年,积微物联作为作为鞍攀集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正式落地青白江。积微物联线下品牌——成都达海综合产业园在攀成钢原新厂区的位置拔地而起,且以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发展成为西南最大的综合性产业园,积微物联也已发展成为西南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成都积微物联(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伟介绍,积微物联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模式逐步发展壮大。线上积微物联已形成了以积微钢铁、积微运网、积微指数、积微循环、积微云采、供应链金融等26大板块构成的积微线上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交易、支付、仓储、加工、运输、金融等全链条的综合服务。线下达海综合产业园拥有遍布全国的仓储物流资源,在成都、昆明、重庆、柳州、贵阳、西安等地建立产业园区,经营收入实现了5年近200倍的爆发式增长,平台交易额突破千亿大关)。

在转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积微物联,是智慧产业城成长路上的一个缩影。

青白江区工管委(智管委)产业发展部部长靳金透露,智慧产业城坚持“人-城-产”发展理念,突出工业文明传承和生态环境营造,形成 “一核两轴四区”空间结构,全力打造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

其中,一核,即落实公园城市与TOD发展理念,构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体系,优化居住环境,传承融合工业文化,打造智慧产业城中央商务核心区形象门户;两轴,即以智慧产业大道为城市产业发展轴,以同创大道为城市公共服务轴,合理构筑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四区,则以产业生态发展为路径,形成四大功能片区,包括总部经济区、科技创新区、智造服务区、品质生活区。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智慧产业城的规划图(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

据了解,目前,投资近125亿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企业调迁稳步推进;长流河公园、工业遗址公园、规划展示中心、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加快完善;华侨城欢乐丝路、万达广场、龙湖天街等项目加速落地;成都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产业方向和深度不断拓展,积微物联正在向着专业电商物联独角兽企业加速成长。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开放型现代服务业生态圈,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化中央商务区,2030年形成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第一班蓉欧快铁发车仪式(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

“港口立城”带动产业升级:“蓉欧+”四通八达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西南第一个工业区,青白江历经了“因工建区”、“因工兴区”的光辉岁月。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青白江又抢抓多重发展机遇,借力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和中国(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建设,从“战略后方”走向“开放前沿”、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迈进“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新一轮发展的新时代。

曾经在川化、攀成钢专用铁路上的驰骋小火车,带动了青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次腾飞。如今,飞奔在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成都),成为成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使成都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一跃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为成都赢得融入全球经济的契机,也让青白江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港口立城”之路,让青白江连续7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并首次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丝路蓉欧,通达全球(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

自2013年4月开行以来,这条通道已成为国内开行频率最稳定、开行速度最快捷、运输价格最经济的亚欧经贸物流国际通道网络,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格局,贯连欧亚大陆主要节点城市,目前已联接境外23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

对于32岁的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邦翔来说,见证成都国际铁路港此前所有的成长阶段,是他引以为傲的事儿。“2011年8月份我就来到这里工作,那时,周围好些人不知道成都国际铁路港在哪儿,也不理解我的工作到底是什么。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青白江的一张非常有名的名片了。”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的挂牌成立,让青白江成为国家“试验田”,赋予了更多使命和担当。作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区,青白江片区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前列。

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透露,截至11月底,已累计形成46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全国首创集拼集运模式、平行进口汽车海铁联运监管模式,组建港投集团创新路地合作机制。多式联运“一单制”荣获全国十大改革案例。深化金融创新,通过“第三方监管+银行风险管控”模式赋予提单金融属性,为“一单制”签发上量奠定基础。推动向自由贸易港升级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产业支持“黄金十条”,全面启用承诺制推动重大项目快动工快投产,214项行政事项实现集中审批。推动贸易便利化,落地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展平行进口车保税政策。


青白江产业之变|“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央广网发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蓉欧+”不仅改变了国际物流运输格局,还有产能转移和产业升级。

为深入实施“蓉欧+”战略,青白江在驻区大型国企老厂区为核心及周边区域共11.8平方公里,高标准规划建设“智慧产业城”,规划37.02平方公里发展临港工业。如今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区重点发展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大宗商品交易、平行车进口、物流自动化装备、新零售八大细分行业。

在区域合作方面,成都国际铁路港也从国际、国内、省内三方面着手推动。在捷克挂牌成立“成都国际铁路港中东欧办事处”,与大波兰地区奥斯特鲁夫市、波兰罗兹国家级经开区、西班牙萨拉戈萨物流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广西钦州、浙江宁波、乌鲁木齐等城市在通道、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同时,加快和德阳、内江、宜宾、广元等川内城市探索通道合作,打造“中欧班列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