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或触摸或眺望上饶灵山奇石"天书”,感悟天机造化的神似古文字刻符密码,使人瞬间作出美感惊叹,同时,又让人疑惑不解,这便是一种神奇的、特殊的风景体验。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2:上饶灵山奇石"天书”远眺/张光亮摄)所谓风景,从旅游学的角度表达,就是以山水景物、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如明朝宰相夏言赞叹灵山:“九华五老虚揽结,不及灵山秀色多。”这是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联想、心理等对景物的体察鉴别和诗性感受。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3: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二/李国武摄)

然而,有时富有文化意趣、富有高古苍茫意境的自然景象,可能往往被游人视而不见。以同样的主体风景与客体感受,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则在游人的疑惑中淡定出一种孤芳自赏与孤独寂寞。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4:殷墟甲骨文图片选) 这种寂寞,恰似半坡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的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汉字起源符号——世人无法与其对话;也如同距今有3000多年的甲骨文数以千计万计的单字,今人无法破译一样,只有作为文物而静静地躺在博物馆,无声无语。

作为亿万年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的灵山奇石"天书",今人可以疑惑不解,但不能没有一次梦中惊醒——书法,是中国人的生命基因。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 (图5:上饶灵山"雄霸天下”和"天书”自然刻符之三/王源清摄)欣赏上饶灵山"天书”景观,求其"是什么?”的考证,那显然不是一种文化性的思维。面对上饶灵山"天书",情趣盎然的体悟,最有意思的是让人作出文化的浮想联翩,滋生对中华文明古国古文字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6: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四) 比甲骨文早出世亿万年的上饶灵山"天书"线条,深深勒进灵山的每一块奇石,线条或高古苍朴,或浑厚劲健;峻拔圆润兼备,自然拙辣生趣,与现今的篆刻刀法相比,其深刻效果,令人惊叹。每当我兴致勃勃至此,聚神凝视,想象着、揣摩着……发现处处都有古籀印迹。

书法,是我们祖先的心灵符号,是生命意识的体现。每当驻足上饶灵山"天书”,一种自我存在的生命热情,便与"天书"一起浪漫在奇峰秀谷。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7: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五)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呈现出的中国古文字的自然线条符号,那是亿万年前"天人"的创造性思维标本。这里有颗"天人”智慧大脑,侧耳感知宇宙语言,传递亿万年前文字线条信息,彰显线条的线性、线质、线趣的神奇魅力与无穷奥妙。由此,使我不禁感慨——中国书法艺术,就是线条艺术,中国书法观,就是自然宇宙观。"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学规律观,是诠释中国书法特性的绝妙书论。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8:上饶灵山"天书”大自然刻符之六)上饶灵山奇石"天书”,仿佛是苍天大帝挥毫泼墨专门为上饶书写。仔细观察,处处可见上饶的"上”字(如图8中所示),有的一块奇石上有多个"上”字集成。从云剪山峰的画面中截取局部,便惊奇发现上饶的"上"字早在亿万年前,就定型了古今"上"字两种线条符号,一似古籀之上:“丄”,二似正楷之"上"。后者正楷"上”,是游人从朦胧的感觉中,从灵山飘来拂去的仙雾中,从心灵深处显影出淡淡的一笔短横。

甲骨文“上”是特殊指事字,由两横构成(如图9第1个字例),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于代表混沌太初状态;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以长横方向表示朝地。造字本义:上,高也;与地相对的天。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省去一横,加一竖指事符号如"丄”(如图9第2个字例),以显示纵的方向。“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9:甲骨文、金文"上”)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 (图10: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七)上饶灵山奇石"天书",让我有一次文化心旅,置身于此,穿越千年时空,激活远古文化记忆,其乐无穷。

3000多年前,智慧古人将有错纹的甲骨背面多条裂痕删除,简化成了“田”字。上饶灵山奇石类似这种"田”字最初刻符比比皆是,且以多"田”并存。

甲骨文"田”,是在一大片垄亩上画出三横三纵的九个方格(如图11),表示阡陌纵横的无数井田(竖线代表纵向田埂,横线代表横向田埂)。有的甲骨文"田"像畸形的地亩;有的甲骨文将字形中无数的纵横田埂内的线割,简化为一纵一横。造字本义:阡陌纵横的农耕之地。

▼(图11:古籀"田"字多余线条删简前的样态)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 (图12: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八)上饶灵山奇石上的"天书”,你可以任意旋转出奇妙的符号,再对照古籀字型,可以找到某些单字的符号形态,如图12右下方"勿"字的鸟虫篆符号(见图13第4字例),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装饰性篆法。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 (图13:甲骨文、金文、鸟虫篆、小篆"勿”字)甲骨文"勿":在刀刃上加两点(如图13第1字例)代表毒液的指事符号,表示毒液浸泡的利刃。“勿”的造字本义:用带毒的利刃或带毒的箭矢进行谋杀。

金文有的承续“勿”的甲骨文字形(如图13第2字例)。后人篆文"勿”误将金文的三点写成两撇(如图13第3字),当“勿”的“谋杀”含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刀”造"刎”代替。

《说文解字》"勿”今译:勿,字形像旗杆,有三条飘带。“勿”是用来麾集民众的标识,所以有急速召集的作用,叫作“勿勿”。

今"勿”,副词,其义为:不,不要。仅一"勿”字,古今殊义,但同归祖先大智所为。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14: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远景) 风雨过后,天高云淡,灵山峰峦,披绿滴翠,青松劲枝与集聚在山谷的灵山奇石"天书”线条,相映成趣,松枝线条与奇石自然刻符两种线条世界,彰显着东方大国的自然奇观,激发出中华文明的人文思考。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15: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九)

中华民族的正大气象,古圣先贤倡导的正心正念和走正道、著正果的隆昌景象,早在亿万年前,上天造物就预示着这是历史的必然。灵山奇石上的“正"字,似乎叙述着"正”的文字内涵——征伐恶为,造福苍生。

正,甲骨文(如图16第1字例,口,城邑,方国,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造字本义:行军征战,讨伐不义。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图16:甲骨文、金文“正”)

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写成实心点的指事符号(如图16第2字例),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改写成一横(如图16第3字例),隶化之后的楷书字型演变今"正"。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彳”,另造“征”代替。古人称仗义的讨伐为之“正”。《说文解字》今译:正,纠正,使恰当。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

由此想到道家的"正":就是正身,正念,正息,这是修道最基础的方法,由此达到"无”的境界。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 (图17: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十)灵山,是座道教之山,谓之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从道教文化的角度欣赏灵山奇石"天书"景观,确是如《道德经》所说:"名可名,非常名”。面对灵山"天书”,各种奇形怪状的大自然石刻符号似乎能够认出一、二来,但它又不是你原先的视觉判断。当你换个角度欣赏,名状则又不可名了,正如老子所说:玄之又玄。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 (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十一/江放摄)道教文化把最高德行称为“天德”,把顺于道的快乐称为“天乐”,把自然而然的美妙声音称为“天籁”,由此推言, 灵山奇石那自然而然的线条符号当然就可称为"天书”了。

"天书”之说,不只是看不懂,而是只能意会。有史考证的"天书"之说,是 《简易道德经》“人献河洛,问何物,昊曰"天书”。从此,人祖伏羲受到启发,创造了一整套龙魂字符。

谁知这套字符与灵山奇石字符相比,孰奇孰美?

而我只知,中国道家文化,是最早的哲学文化,而中国书法文化,则是道家哲学文化的集中体现,如:自然而然(自然,是书法的本质要求);无以为用(书法笔墨"有"的存在,与字内外空间中的"无”,互为作用);和光同尘(书法力求内涵丰富,力避锋芒毕露);大道至简(书法追求先有法,后无法,再达到简约至极境界);微妙玄通(书法讲求融汇贯通百家经典之长,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去彼取此(书法家贵在摒弃艺术之外的名利物欲,保特清静如水、知足不燥的生活心态)……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 (图19: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十二)

去年春意阑珊某日,我又一次置身于灵山疑是“龟”、"鱼”、"共”、“康”字等等"天书”景观,久久伫立趣观,心灵又一次为之震撼,再次激动着、感叹着:灵山奇石"天书”——地球生命符号的写意!人类生命符号的写意!

中国美院教授解读上饶灵山神奇“天书”

▶ (图20:上饶灵山奇石"天书”大自然刻符之十三)

中华文明古国造字符号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似乎都与亿万年前的上饶灵山奇石"天书"紧密联系着,彼此呼吸着,共同精彩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