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人類的第一串腳印

早在1976年,古人類學家瑪麗·利基帶領一個研究小組在坦桑尼亞的倫蓋火山下的利特里山谷開展古人類考察工作。一天,瑪麗和安德魯等人在完成了當天的任務後,相約一起騎馬到村子附近溜達。途中,他們興致勃勃地打響了一場以大象糞便為武器的對抗賽。安德魯為了躲避一顆迎面而來的“糞便炸彈”,一頭撲倒在地上,卻意外發現了“鑲嵌”在火山灰漿層中的一組腳印化石。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這組腳印保存在一層火山灰漿岩層上,大約長25米、寬24米,看上去就像凝固的水泥印模。科學家從中辨認出兩串腳印,其中一串腳印較大,是一個體型偏大偏重的生物體留下的;另一串腳印較小,是一個體型嬌小且體重較輕的同類生物留下的。這兩串腳印十分靠近,且多數時候是並排的。

這些腳印遺蹟最引入注目的地方在於,它們所顯示的步幅和步態與現代人類十分接近,完全不同於直立行走時的現代類人猿。科學家在將這些腳印與現代人類的腳印進行比對後認定,它們是距今300多萬年前的人類留下的,因此又被稱作“人類的第一串腳印”。

雖然距今已有數百萬年之久,但“人類的第一串腳印”保存得十分清晰且十分完好,科學家從中收集到了有關腳印主人的更多的信息。研究發現,這種早期人類的腳趾構成與現代人十分接近——腳趾相對短小,大腳趾與其他腳趾基本平行。這種腳趾構成與猩猩科現代類人猿有明顯的差異。猩猩科現代類人猿的腳趾構成更類似於現代人類手指的構成,大拇指與其他手指有一定角度的偏差。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通過對腳印的分析,科學家清楚地瞭解到早期人類的行進方式:每跨出一步,總是腳後跟先著地,隨著重心的移動,支撐從腳掌進而轉移到腳趾,再接著邁出第二步。這種行進方式與現代人在大步行走時是一樣的。從腳印的前後間距來看,這種生物的腿骨結構已經接近現代人類,特別是大腿骨,有明顯向內傾斜的趨勢,站立時更貼近身體中軸線,因而能夠完全直立。

科學家對當時的環境進行復原並猜測:當時,倫蓋火山爆發,地面不停地晃動,利特里山谷中的動物們受到驚嚇四散而逃。這時,從矮樹林中走出來兩個南方古猿——可能是一對母子,它們並肩穿越一片沼澤低地,準備逃離火山噴發地……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那麼,“人類的第一串腳印”又是怎樣保存下來的呢——火山灰漿巖守護了它們達300多萬年之久!

食物促成大腦的發育

距今大約300萬年前,露西的後代從非洲大陸消失。食物促成了人類祖先大腦的發育,他們開始了向能人、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進化。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距今大約300萬年前,露西和她的阿法種同伴從非洲大陸上徹底消失了。為什麼會這樣呢?考古學家認為是因為全球氣候變遷,使非洲地貌發生了徹頭徹尾的改變。氣溫驟降,空氣變得異常乾燥,非洲大陸上原本茂密的林地漸漸消失,代之以更廣闊的荒原。一些依賴森林獲取食物的物種因此滅絕,而另一些物種則開始嘗試通過其他途徑獲取食物。過去在森林中依靠採摘野果為生的人類祖先,此時也開始了全新的探索,他們漸漸改變了以森林中柔軟多汁的果實為食的習慣,學會了咀嚼,覓食範圍也隨之擴大為各種堅果、樹根和植物塊莖(如土豆)等——能人出現了。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能人在多數時間裡都直立行走,他們的生理構造也發生了變化:大量咀嚼肌和磨牙的出現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研磨堅硬的植物,他們因此不再擔心餓肚子。科學家使用先進的同位素探測法,推測出原始人還學會了捕食白蟻一類的昆蟲,說不定還懂得把削尖的木棍伸進蟻群取食。能人進一步進化為——直立人。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對於另一支生活在非洲的原始人而言,覓食似乎變得十分艱難。他們的牙齒和下顎都十分窄小,無法廣泛食用各種植物,因此他們只能是碰到什麼吃什麼。多數時候他們可能在盤旋的禿鷹的指引下找到一些腐爛的食物,比如獵豹吃剩的羚羊或獅子飽餐後剩下的骨頭。由於腐肉中含有大量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熱量且容易消化,較之古猿或更古老的原始人而言,能人不再需要粗壯的大腸,因而可以節省下更多的能量供給大腦等其他器官。事實上,在猛獸口中討求腐肉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要求覓食者十分聰明機警。也許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種特殊環境中獲取了智慧。大腦的發育需要大量能量(據統計,現代人類的大腦大約需要消耗總能量的20%),而肉食所提供的大量熱能又進一步促進了人腦的發育,於是我們的祖先變得越來越聰明。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有證據表明,距今大約200萬年前,人類已經懂得運用粗糙的石制工具敲砸獸骨以吸食骨髓。從某種意義上講,石制工具的運用幫助早期智人得到了其他動物無法獲取的食物來源。由於動物骨髓中含有大量長鏈脂肪酸,促進了腦部的進一步發育,人類的祖先因此變得更加聰明,學會了製造工具並利用人造的石刃來切割獸皮。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學會製造工具是原始人類在認知方面取得的一個巨大飛躍。雖然有科學家教會現代黑猩猩使用石刃切割物品,但至今仍未觀察到它們有意識地打造工具的行為。而我們的祖先卻懂得如何用一塊堅硬的石塊以恰到好處的力量和適當的角度敲擊另一塊石塊,從而製造出所需要的石刃工具。

隨著冰川時代的降臨,習慣植食的原始人最終滅絕了。早期智人因為順應地球氣候的變遷得以繼續繁衍。在距今大約200萬年前,智人中的一個分支開始了新的探索之旅,這一次他們走出了非洲,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走出非洲

距今大約200萬年前,地球進入冰川時代,全球氣溫持續下降,空氣更加乾燥,更多的非洲熱帶雨林消失了,非洲北部地區甚至開始出現沙漠。直立人開始從非洲向其他大洲遷徙。

1984年,科學家在肯尼亞的圖爾卡納湖畔發現了一副完整的人類骨架化石。據考證,這是一個生活在距今大約150萬年前的男孩,年齡為11~13歲,因死時陷入沼澤而得以完好保存。科學家把他歸為直立人,並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圖爾卡納男孩。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圖爾卡納男孩的牙齦有膿腫跡象,科學家據此估計他是因乳牙脫落引發敗血症而死亡的。他的眉骨和唇齒部比較突出,鼻子寬且長。他的身高約為1.6米,估計成年時可達1.85米左右。化石證據表明,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小夥子已經適應了熱帶生活,跟現在生活於赤道附近草原的遊牧民族馬薩伊人一樣。他的體型高大修長,這樣可以避免皮膚被灼熱的太陽曬傷。據估計,他所屬的人種也可能是最早通過流汗來調節體溫的原始人。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對那些必須在暴曬的午後四處活動的動物而言,流汗是一種最有效的調節機制,能夠確保身體和大腦的溫度保持正常。圖爾卡納男孩和他的夥伴們的皮膚光滑,膚色黝黑且幾乎沒有汗毛。這些生理構造都能確保他們免受日光的過度輻射。

為了養活自己和剛出生的嬰兒,這些直立人通常要步行到很遠的地方去覓食,他們的生理構造因此變得比較特殊:盆骨狹小,臀部翹起。由於盆骨窄小,胸腔下半部分也相應變窄,胸腔的上半部分因為要保證肺部的正常運作而相應變寬,整個軀幹呈桶狀。另一方面,盆骨縮小導致女性的產道隨之壓縮。這一生理結構的變化對人類的演變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盆骨狹小增加了嬰兒出生的困難。隨著胎兒大腦的發育,母親非得竭盡全力才可能使嬰兒順利降生。為了降低生產的難度,人類學會了在胎兒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時候把孩子生下來(黑猩猩的幼崽在出生時大腦往往已經發育完全)。剛出生的孩子異常脆弱且毫無自理能力,往往離不開母親的悉心照料。因此,對母親而言,順利生產後的她比任何時候更需要異性同伴或族群中其他成員的協助和支持。有科學家據此認為,這意味著核心家庭的起源。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生活在肯尼亞的原始人的生活模式有可能是男女同伴相攜互助的。他們甚至開始用不同的動作配合幾種特殊的叫聲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科學家發現,圖爾卡納男孩的聲帶已經發育完全,能夠說出較複雜的語句。他的牙齒比較小,說明他們已經開始製造一些更為精緻的石制工具用於宰殺或切割肉類。

距今大約190萬年前,直立人的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開始從非洲向其他大洲遷徙。距今大約180萬年前,部分直立人抵達格魯吉亞,在那裡他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氣候寒冷,草原的季節性變化非常明顯;此外,生活在此的動物,除了有在非洲常見的長頸鹿、鴕鳥外,還有狼、劍齒虎等。

另一部分直立人一直向東遷移,最遠的甚至到達了印尼的爪哇島。他們在亞洲亞熱帶地區定居下來,學會了利用竹子特有的強度和韌性製造出有用的工具。比如,他們把竹子加工成飛鏢從遠處投擲獵物。又比如,他們站在高處,用長長的竹竿敲擊在地面活動的小動物。當時與他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竹林裡的還有一些大型動物,如亞洲象和體型超大的古生巨猿。據推測,直立人有可能遭遇古生巨猿的獵殺。古生巨猿或許不敢跟身強力壯的成年人較勁,但它們有可能向嬰兒下手。

歐洲人祖先現身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在英格蘭的薄克思格拉夫地區的一個深坑裡發掘出許多生活在距今150萬~100萬年前的原始人骨骼化石。經過復原,科學家發現,這裡曾經是一個自然條件優越的原始人棲居地,附近有河流,地勢較高(便於捕獵),有許多洞穴(可作為原始人擋風遮雨的庇護所)。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1994年,科學家在深坑附近發現了可能是最早出現在歐洲的人類化石。這是一塊殘缺的頭骨,屬於一個生活在距今大約78萬年前的年輕小夥子,他們把他命名為“現代人先祖”。

如今的薄克思格拉夫地區是巨大的沙礫開採場所,然而在大約50萬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海灘,岸邊聳立著石灰岩質的懸崖,在潮汐漲落的作用下海灘的瀉湖最終演變為一片陸地,成為野馬、古生鉅鹿、犀牛、野鼠和狼等動物與早期人類的共同棲息地。從犀牛、河馬等大型動物化石的傷痕印記來看,當時的原始人已經懂得運用石制刀刃來砍殺並獲取肉食。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本來分割體重高達675千克的巨型獵物是個難題,但此時的原始人已經能夠遊刃有餘地對獵物進行切割,從肉排、肉塊到骨髓。這意味著他們有可能已經開始以狩獵為生,而不再靠腐食來維持生計。

進入冰川時代

曾經與人類祖先同行、在歐洲繁榮了成千上萬年的尼安德特人是如何滅亡的,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迷人的奧秘之一。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考古已經證明,史前社會曾有多種人類出現。因此,人類的進化就像是一場不斷淘汰的錦標賽,一些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另一些人則被淘汰出局。尼安德特人就曾經與我們的祖先同行了成千上萬年。

1856年8月,採石工人在德國的尼安德特峽谷的石灰岩山洞中發現了一副人類骨架,這是一種古老的人種,後被命名為“尼安德特人”。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據考證,距今10萬~3.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曾廣泛分佈於歐洲和亞洲西南部,他們留下的遺蹟從中東到英國,再往南延伸到地中海的北端。這些遺蹟包括:骨骸、營地、工具,甚至還有藝術品。

尼安德特人身高1.5米左右。顱骨容量為1200~1750 立方厘米(現代人為1400 ~ 1600立方厘米)。尼安德特人的身體特徵為:額頭平扁,下頜角圓滑,下巴不像現代人那樣前突,骨骼強健,有著耐寒的體格。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尼安德特人是完全的肉食動物。為了捕獲足夠的獵物,他們掌握了高超的狩獵技巧,專門獵殺野牛、馴鹿、麝牛等大型野生動物。他們有時在沼澤中設置圈套引誘獵物,有時用標槍等投擲工具把獵物逼至懸崖,有時則會對獵物實施圍攻。科學家發現,尼安德特人的舌骨發育完備,具備了運用語言對話的物理條件,不過他們的對話可能十分簡單,大概僅限於提出“給我某個東西”的簡單要求,而不可能像現代人一樣懂得使用禮貌用語。

尼安德特人習慣穴居,在他們的生活中有照顧老人和弱者的傳統。科學家發現,在尼安德特人的群落中有臼齒已經脫落的老人,他們或許依靠同伴把食物咀嚼後再餵給他們吃。尼安德特人的活動範圍比較小,通常在距離居住地方圓50公里的範圍之內。相比之下,現代人的祖先的活動範圍則大得多,有的甚至達到方圓200公里。

距今300萬年前“人類”留下的第一串腳印,它是最接近現代人的


距今大約3.5萬年前,隨著冰川蔓延整個歐洲大陸,尼安德特人突然神秘消失了。尼安德特人是如何滅亡的呢?有人認為,當時冰川蔓延整個歐洲大陸,氣候變化可能是導致尼安德特人滅絕的主要原因:氣候突然變得寒冷起來,尼安德特人為避寒而躲進山谷,群體之間缺乏聯繫,近親交配增多。也有人認為,尼安德特人是因為與我們的祖先為爭奪有限的資源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較量,尼安德特人最終失利。有人甚至說:是我們的祖先吃了他們。尼安德特人是如何消亡的,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迷人的奧秘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