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刷屏!這就是中國“基建狂魔本魔”了

1500多人同時施工,100多臺大小機械轟鳴運作,9小時就完成福建南三龍鐵路龍巖火車站改造,對接絲毫不差。2018年年初,一段中國鐵路的施工視頻在國外火了。

一不小心就刷屏!這就是中國“基建狂魔本魔”了

英國的《每日郵報》在報道中感嘆“這才是高鐵!”

中國工程隊伍在基建領域從來不會讓人失望,中國工人屢屢創造出比科幻題材電視劇還要壯觀的場景。

今天我們就來走近中鐵四局一線工程人員,說說這些“基建狂魔本魔”的故事。

修鐵路,他一干就是一輩子

寶成線、蘭青線、西侯線、枝柳線、皖贛線,改造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段、京廣鐵路長沙至衡陽段……說起自己參與過的鐵路項目,中鐵四局原政治部副主任、年過九旬的王志進老人如數家珍。

一不小心就刷屏!這就是中國“基建狂魔本魔”了

中鐵四局原政治部副主任王志進

“那個時代的工人是艱苦的。”他回憶道,從寶雞到天水這一段屬黃土高原,工人們喝的水都是黃的。

“進隧道一天兩毛錢的補貼,算有點勞保了。”當時的工作環境條件很差,進隧道作業時,很多人腳上穿的是農村地裡幹活的布鞋。單位給工人發一套工作服,大家一穿就是好幾年。

一不小心就刷屏!這就是中國“基建狂魔本魔”了

移山填溝修鐵路——寶成鐵路工地一角(崔敏 攝)

五年前,王志進被兒子接去旅遊,第一次坐上了高鐵。“舒服、快捷,服務周到,現代化!”修了一輩子鐵路的人,眼看中國鐵路越來越發達,王志進心中滿是自豪和欣慰。

他們鋪了一條通天之路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大部分線路處於高海拔地區和“生命禁區”,被稱為“天路”,也被國外媒體稱為“有史以來最困難的鐵路工程項目”。

一不小心就刷屏!這就是中國“基建狂魔本魔”了

張立明攝影作品《天路》

從事了30多年攝影工作的張立明曾八次走上青藏線,跟拍記錄青藏鐵路工人的施工狀態和環境。

在海拔4700米處,工程點的一幅對聯吸引了張立明的注意:吃飯大喘氣,用餐小心點。橫批是:人在高原。

張立明說:“那個環境,吃飯就得不停喘氣,喘得很厲害,別人稱我是‘牛喘’。我在那兒待一個禮拜,晚上幾乎睡不著,有時候要吃四片到八片安眠藥。”

工人的狀態可想而知。但他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克服長期高原反應,依然幹勁十足,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高強度工作任務。

工地“技術宅”的自我修養

杭州灣跨海特大橋、京滬高鐵、合蚌高鐵、合福鐵路和連鹽鐵路等項目,徐露平都參與過建設。而讓他出名的,是這一件件發明成果。

高鐵建設中,預製梁穿束是必備的一道工序,就是將鋼筋穿進預製梁裡。“人工穿每天要穿幾百根。要是一根一根穿,太慢,幾根一起穿又太重。”

一不小心就刷屏!這就是中國“基建狂魔本魔”了

徐露平(右)研製的“鋼絞線自動穿束機”(資料圖)

在一個簡單想法的激發下,愛琢磨的他開始了研發之路。

他用自己的土辦法繪製圖紙,求人給加工配件,經過7天7夜反覆試驗之後,成功研製出了“鋼絞線自動穿束機”。此後,徐露平在工作中對各種工藝、工序、工具等進行革新和改造達70餘次,為國家節省建築成本上億元。

一不小心就刷屏!這就是中國“基建狂魔本魔”了

中鐵四局商合杭鐵路肥東制梁場副場長徐露平

搞發明創造,徐露平並非科班出身。他出生於安徽一個普通農家,因家庭困難,讀高中時便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現在,徐露平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再過一段時間,他即將大專畢業。他說,想再學個本科,不能止步不前。

中鐵四局商合杭鐵路肥東制梁場副場長徐露平一項項超級工程的背後,是中國工程人對質量與速度的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代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