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

信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

老婆刚刚怀孕,我们就开始为孩子的名字苦思冥想了。

作为准父母,对起名的重视理所当然,而我对名字除了重视,还格外敏感,这其实和自己的“惨痛教训”有关。

七岁时,我从乡下转到城里上学。报名那天,父母有事脱不开身,手续由城里的姨妈代办。母亲百密一疏,竟忘了把我的大名告诉她。姨妈联系不到母亲,就自作主张,几乎是一分钟之内,在我的姓后面加了个“亮”字,于是我的大名就这样定了下来。其实本人原先的大名虽不算独特,但在我看来比“亮”要强不少,毕竟带“亮”的名字太多,我的姓又是大姓,因此常常和人撞名,甚至同名同姓,好不尴尬。

信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

你的名字“上榜”了吗

稍感释怀的是,像我这样顶着一个“菜市场名字”的80后大有人在。他们通常都有个叠字的乳名,“甜甜”、“笑笑”、“帅帅”之类,好听又亲切,但到了正式的学名,父母们不知是才思不济,还是图个方便,只肯给一个单字。单字也未尝不可,问题是选字范围又相当有限,于是“刘亮”“王亮”“赵亮”遍地开花,“张军”“刘波”“李勇”一呼百应......

除了随处可见的单字名,80一代的名字还有另外的特点,比如,以姓为名:父亲姓张,母亲姓陈,孩子就叫“张陈某”,或干脆就叫“张陈”,连唯一体现个性的字眼都要省掉。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前同事,叫“赵汪钱”。她进单位的第二天,我问她名字的来历,这个85年的女孩一脸无辜:“我爸姓赵,我妈姓汪,然后呢我是由奶奶带大的……她姓钱。”我一时忍俊不禁。几天后,楼上的同事来找她,进门就问:“那个谁,那位.......三个姓的美女哪去了?”

现在,80后90后已纷纷为人父母。出于对个性和品味的追求,加上自己的“教训”,他们普遍为孩子的起名殚精竭虑,甚至走向极端。平时很少读书,习惯了追剧、刷朋友圈的他们,这时却可以为一个好名字而恨不得翻遍经史子集,查遍起名网站,求助各路“起名专家”……可是,真的如愿以偿了吗?

信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

其实,这些名字还是很好听的......

爱人是小学教师,她教的两个班里,女孩中有三个“子涵”,两个“欣怡”,男孩中有三个“旭辰”,三个“宇轩”,两个“浩宇”……此外还有几个不查康熙字典都不知叫啥的“奇葩”名。从这些名字能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但总透着一种做作和生硬,拼凑痕迹明显而底蕴不足,并且翻来覆去总在“浩”“涵”“辰”“轩”这些字眼里打转。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未能免俗,还催生了新一代的“菜市场名字”。至于那些生僻的字眼,则又剑走偏锋,更是不足为法。还有的父母,本来想了个不错的名字,网站上一查,打分偏低,或是没能补上八字里“缺”的金木水火土,于是立马否决。

话说回来,以上几种父母,不论起名的水平如何,至少还是“理性”的,而眼下,一众脑洞大开的爸妈在给娃娃起名这件事上,已经开始放——飞——自——我了!

有图为证:

信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

想想若干年后,老师课堂点名:“王者荣耀!”不知道这位女生会作何感想,同学们又会有何反应?

时隔不久,又有一位叫

“黄埔军校”的妹子登上热搜,实在是……迷之霸气!

上面两位的名字虽说任性,起码还有根有据,而下面这些就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信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

据说因为父母都姓胡,所以孩子叫二胡,可是“又炫”又怎么理解?

以下为网友亲历,感觉每个名字背后都是斑斑血泪——

李书记:名字造成心理创伤,交际不敢用真名;

徐曌堃:名字能不能被正确显示要看运气;

伊朗:每次实名注册时,都会提示“请输入真实姓名”;

魏朱:我爸姓魏,我妈姓朱,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

真的想跟这些父母说,咱们给孩子起名时,别那么任性好吗?让孩子因为名字背负压力,成为笑点,这事根本不像看上去那么好玩。

信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

由于工作原因,我时常要到农村走访。我发现那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几乎都有一个不错的名字,其用字之广泛,意蕴之隽永,每每令人称奇。记得一位七十二岁的大爷,姓唐,名“鹤汀”,看到这个名字,我顿时脑补出这样的画面:一群姿态优雅的仙鹤,在江边的小洲上翩翩起舞;万里晴空之下,辽阔的江面上孤帆点点,壮美如画……在激赏的同时,也不禁纳闷:为什么这些文化不高,甚至生活清贫的老一辈,名字可以如此诗情画意,韵味悠远,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起个好名字,为啥变得如此艰难?

答案可能恰恰和“信息高度发达”有关。现在的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手机扑面而来,让我们欲罢不能。于是看手机、上网成了生活的主题,而“读书”早已淡出了多数人的视野。现在的年轻人,还能背出几首唐诗宋词?还有多少人读过经史子集?而许多优美的名字就藏在这些经典中,但不是临时抱佛脚去翻一翻就能找到的。他们更熟悉的语言和词汇,更多的来自影视剧、网络小说甚至游戏——至少这可以作为“欣怡”“子轩”“王者荣耀”之类的部分注脚。

信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

也是因为信息的发达,使得很多父母在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名字后,第一时间放到网上搜索,看有多少重名,看分数高低,看“五行”属性是否和生辰八字“互补”。无数的好名字就这样被毙掉了——这是啥?不信自己信网络,甚至信“鬼神”啊。

但网络和信息还不是起名难的全部原因。

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几乎每个人都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一方面又渴望找到成功和致富的“捷径”,以求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某种程度上说,那些拼凑的、怪异的、奇葩的名字,正是父母这种心态在子女身上的投射。他们深信“好名字决定孩子一生”,可以帮助他们在熙攘的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从而吸引更多的眼球,赢得更多关注;可以帮助他们牢记父母的期许,更加努力,更加自信,更快走向成功……

所以,起名难的背后,是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双重危机。

信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

怎么破?

“多读书,读好书”肯定是不错的办法。但没时间读书怎么办?那就“顺其自然”,在自己才智所及的范围内,能体现一定的个性、期许或意境就可以,不必太刻意追求“独一无二”,有时一个简约自然的名字反而更能彰显自信和品位。 更重要的是,不要试图通过名字赋予孩子过高的期望,那样除了给他们增加压力、制造困扰之外,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毕竟,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靠的从来不是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