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大平调《战洛阳》献礼毛主席回忆录

(本文摘自东明县文史资料有原作者王昶熙回忆,1959年河南省濮阳专区东明县大平调剧团为毛主席演出大平调名剧《战洛阳》。小编旨在为读者呈现更多大平调相关文献资料!)

东明县大平调《战洛阳》献礼毛主席回忆录

一九五九年东明县归河南管辖,我在大平调剧团任指导员。九月问,剧团在河南省内黄县剧院演出。一天,忽然接到我县县委宣传部电报,通知要求剧团立即到郑州演出,当时团委会几位同志议论,一无会演任务,二无和郑州某剧院预订演出合同,为什么要剧团去郑州演出呢?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这份电报来得奇怪,我即挂长途电话请示我县宣传部,答复是河南省文化局通知,要东明大平调剧团《战洛阳》剧组,到省文化局执行政治任务。

于是我便带领《战洛阳》剧组共20人火速连夜前往郑州,留下剧团其余人员仍在内黄县履行演出合同。

次日凌晨,我和剧组全体同志到了省文化局接待我们的一位女同志说可把你们盼来了。这次演出意义重大,非同一般,请赶快住下再说。她立即打电话要来一部大轿车,把我们送到省委第二招待所安排住下,这时已是上午九点,我们还没顾得吃早饭,省委即派一部小轿车把我拉到省委,我走进办公楼时已有七、八位同志在那等着了,经过简短寒暄,之后其中一位同志就要我把全剧组每个同志的家庭出身、个人历史、思想表现等情况一一作了回报,然后,他们几个互相对视一下便说,'看来没啥问题,'便回过头来对我说"现在中央正在这里开一个重要会议,各省领导同志都在这里,为了招待他们,省委决定调你们有代表性的剧团来作服务演出,为了慎重一些你们要先试演一下,由省文化局和省委办公厅的几位同志先看一看。现在你就带着车回招待所,吃过午饭就到军区礼堂演出,”当时我说,太紧了,因为我们的剧团正在执行演出合同,服装道具都没有带全,我们要准备一下。"他说这好办,你去叫人(演员),缺什么你写个单子,我派人到豫剧院去拿。”

下午,我和剧组全体同志乘坐一辆大轿车去省军区礼堂。·河南省军区大门朝南,进大门

不远就是礼堂,舞台座西向东,后台朝北也有一个小门。——这是事后才知道的。当时,记得车到军区大门口时,司机要我们把车上窗帘全部拉上,司机把车一直开到礼堂后边,使车门挨着礼堂后门停下,一下车便进了礼堂的后门,我们连军区大院的景象也没能看到。

当我们走进礼堂一看,按我写的单子各种服装道具已全部放在化装室内.近三点时;记不得是省委还是文化局的同志随即照到后台对我说:“如果不缺什么东西就尽快演出”。这句话全体同志都听到了,于是不用我再作交待。大家洗脸、着装,锣鼓一响,就开始演,申德高饰敬德,李俊荣饰罗成,郭凤菊饰李世民,刘汉贤饰徐茂公,司鼓是孙贵山.所去20人中,只有我一人没角色,既不是舞美,也不是音乐,又不是演员,我临时充当了"箱管'(帮助穿衣、戴帽)的角色.演出开始了,我一点事也没有了,才想着下去看看前场有多少人观看,都是什么人在审查我们的'试演',但是,当我想从舞台北面小门出去时,一拉门,看到一位女同志背靠小门坐在那里。她扭头看到是我,既没让我下去,也没有和我说话,一反手又把小门带上了。我当时没加任何思索就隔着正对前场门上的玻璃往前场看了看,只见前、中、后三片'观众',前片'观众'十余人,年轻人较多,中片'观众'十余人,年老人较多,后片“观众'紧靠礼堂大门,纯系军人。现在想起来,中片的老年人中可能就有毛主席,后片肯

定都是保卫人员了。

一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了,紧接着是周口地区越调剧团申风梅同志演出《收姜维》,我们想看,但没让我们看,大轿车就把我们拉回招待所'休息'去了.

第二天上午,天下着蒙蒙细雨,省文化局的一位女同志去对我说很对不起,我们不知道这里的会议就要结束了,各省的同志也都要回去了,你们也不用演出了.现在天不好,等天晴了你们再回去,请你算算帐,一切费用花多少钱,文化局给你们。次日,也就是我们去郑州的第三天,还是那位女同志亲自给我们送去八百元现金,并对我说:“你们演出的很好,意义也很大,请注意看最近的报纸……

雨断断续续下了几天,我们在郑州住了七天才回来.后来我回本县见到当时县委宣传部长戴克强同志,他第一句话就问我“见到毛主席没有?”我说“没有,我怎能见到毛主席呢?"戴部长说毛主席看了咱们剧团演出的《战洛阳》,省委还给咱县发了贺电呢!这时我才如梦方醒,啊!

我回到剧团告诉大家,是毛主席在郑州看了我们的演出,大家高呼,跳跃,高兴万分。三十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毛主席看了我们演出的《战洛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