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是心戒,不是約束你的

戒是心戒,不是約束你的

佛家講的“戒、定、慧”三學。戒的目的是什麼?是清淨心。

我曾經看到有學戒的,樣子持得很像,穿袍搭衣、託缽吃飯,都是些形象,心清不清淨?不清淨。怎麼不清淨?他貢高我慢,對於一些破戒的,沒有像他那個樣子,他瞧不起,他毀謗人破戒,認為將來你們都墮地獄。這是心地不清淨,心不清淨那個戒白學了。

學戒的目的是得清淨心,得恭敬心、得真誠心。這三個都沒有,不學戒的時候他還老實一點,還謙虛一點,學了戒瞧不起人了。

為什麼中國古人學戒能得清淨心,現在得不到,原因在哪裡?古人有根,今人沒有根。古人什麼根?古人從小培養出來的孝敬,他有這個根,所以那個戒管用,真正幫助他得清淨心。現在沒有孝、沒有敬,心浮氣躁,學會了一點就拿這個當作尺碼子到處量別人,不合標準就批評他,造口業。

佛門裡頭有道宣律師的故事。道宣是律宗的祖師,中國戒律開山第一位,終南山的律宗的初祖,道宣律師,大菩薩示現,表演這一招給後人看。

窺基大師,那個時候是大法師,講經教學的,這是貴族出家的。他本來不願意出家,玄奘大師看中他叫他出家。他習氣很重,從小過的是宮廷富貴的生活,他的叔父尉遲敬德,唐太宗的大將,從小生活過慣了不能吃苦,他提出三個條件:我出家要帶一車金銀財寶,帶一車書籍,還有一車的美女。玄奘大師同意了。人家諷刺他不能持戒,叫他三車法師。

今天這個窺基法師從終南山經過,通知道宣律師,他要到山上來訪問、來看看,道宣律師非常歡迎,想趁這個機會來教訓教訓他。

道宣律師確實持戒精嚴,感動天人,他日中一食,中午這一餐飯天人送供養。他就想明天表演一下,明天中午窺基大師到這來,親眼看到天人供養我,炫耀一下這持戒的好處。

第二天窺基大師來了,到中午天人沒有來送供養,大失所望,招待窺基大師他們一行下山了。

到第三天中午天人來送供養,他就責備:昨天你為什麼沒來送供養?

昨天大乘菩薩在這裡,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之後,身上流冷汗,這才知道慚愧。

佛門有這個故事,這個裡頭都講“表法”的意思。大乘菩薩持的是心戒,“梵網心地戒品”,他不動心,眼見色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分別執著!

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都不起心、不動念,這誰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他需不需要這個飲食?不需要,為什麼還要這樣表演?表演給眾生看,我要不這樣做大家不敢學佛,這佛法好學,我也可以學,接引眾生。

佛法是圓融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修法,無法不圓”。從戒裡頭得定、得慧,從慧裡面有戒、有定,都是圓滿的。

“戒、定、慧”三學一體,不懂這個道理就錯了,古大德說,“三教一源”。我們昨天講過,這個三教就是“戒律、禪宗、教下”,佛用這個來教化眾生,戒律是基礎,是教小學的,紮根教育,中國過去紮根教育,家庭做好了,所以學戒就管用。

如果沒有《弟子規》的根,沒有《感應篇》的根,沒有《十善業》的根,這個戒律學得就有問題,學偏了、學邪了。

戒是心戒,不是約束你的

恭錄自《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23集 2014年10月27日

感恩頂禮

戒是心戒,不是約束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