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是心戒,不是约束你的

戒是心戒,不是约束你的

佛家讲的“戒、定、慧”三学。戒的目的是什么?是清净心。

我曾经看到有学戒的,样子持得很像,穿袍搭衣、托钵吃饭,都是些形象,心清不清净?不清净。怎么不清净?他贡高我慢,对于一些破戒的,没有像他那个样子,他瞧不起,他毁谤人破戒,认为将来你们都堕地狱。这是心地不清净,心不清净那个戒白学了。

学戒的目的是得清净心,得恭敬心、得真诚心。这三个都没有,不学戒的时候他还老实一点,还谦虚一点,学了戒瞧不起人了。

为什么中国古人学戒能得清净心,现在得不到,原因在哪里?古人有根,今人没有根。古人什么根?古人从小培养出来的孝敬,他有这个根,所以那个戒管用,真正帮助他得清净心。现在没有孝、没有敬,心浮气躁,学会了一点就拿这个当作尺码子到处量别人,不合标准就批评他,造口业。

佛门里头有道宣律师的故事。道宣是律宗的祖师,中国戒律开山第一位,终南山的律宗的初祖,道宣律师,大菩萨示现,表演这一招给后人看。

窥基大师,那个时候是大法师,讲经教学的,这是贵族出家的。他本来不愿意出家,玄奘大师看中他叫他出家。他习气很重,从小过的是宫廷富贵的生活,他的叔父尉迟敬德,唐太宗的大将,从小生活过惯了不能吃苦,他提出三个条件:我出家要带一车金银财宝,带一车书籍,还有一车的美女。玄奘大师同意了。人家讽刺他不能持戒,叫他三车法师。

今天这个窥基法师从终南山经过,通知道宣律师,他要到山上来访问、来看看,道宣律师非常欢迎,想趁这个机会来教训教训他。

道宣律师确实持戒精严,感动天人,他日中一食,中午这一餐饭天人送供养。他就想明天表演一下,明天中午窥基大师到这来,亲眼看到天人供养我,炫耀一下这持戒的好处。

第二天窥基大师来了,到中午天人没有来送供养,大失所望,招待窥基大师他们一行下山了。

到第三天中午天人来送供养,他就责备:昨天你为什么没来送供养?

昨天大乘菩萨在这里,满山都是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之后,身上流冷汗,这才知道惭愧。

佛门有这个故事,这个里头都讲“表法”的意思。大乘菩萨持的是心戒,“梵网心地戒品”,他不动心,眼见色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分别执着!

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都不起心、不动念,这谁的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他需不需要这个饮食?不需要,为什么还要这样表演?表演给众生看,我要不这样做大家不敢学佛,这佛法好学,我也可以学,接引众生。

佛法是圆融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人修法,无法不圆”。从戒里头得定、得慧,从慧里面有戒、有定,都是圆满的。

“戒、定、慧”三学一体,不懂这个道理就错了,古大德说,“三教一源”。我们昨天讲过,这个三教就是“戒律、禅宗、教下”,佛用这个来教化众生,戒律是基础,是教小学的,扎根教育,中国过去扎根教育,家庭做好了,所以学戒就管用。

如果没有《弟子规》的根,没有《感应篇》的根,没有《十善业》的根,这个戒律学得就有问题,学偏了、学邪了。

戒是心戒,不是约束你的

恭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3集 2014年10月27日

感恩顶礼

戒是心戒,不是约束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