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吉岭》,你需要一场明艳的精神之旅

没有什么心结是一场旅行不能解决的。

旅行的意义,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旅途本身,

而是一场自我觉醒与自我修复与回归的精神之旅。

旅行,是最考验关系的一种方式,同时又是修补关系的一种方法。

《穿越大吉岭》中的三兄弟大概也是此种信条的信奉者。

《穿越大吉岭》,你需要一场明艳的精神之旅

熟悉导演韦斯·安德森的人都知道,看他的电影从来都是一次眼球的盛宴。

韦斯从来不吝啬在画面美感上下功夫,因此他在色彩和构图上极具完美。

同样地,这部电影亦不失水准。

《穿越大吉岭》真实的呈现了一场“咖喱味”十足的印度之旅,异域风情十足。

乱糟糟的街头市井,像鱼一样滑来滑去的小三轮,披着沙丽的妇女,包着头巾的信徒……都是鲜明的印度特色。

另外,还有导演韦斯·安德森最拿手的色彩和美术,让电影的画面简直美如画。

土黄色的土地,天蓝色的火车,大红色的墙壁,穿着鲜艳衣服的列车长,始终笼罩着一层暗黄暖色的背景,毫无违和感的凑在一起,不仅赏心悦目,而且细节做的很精致,让观众们在观赏过程中处处发现惊喜。

《穿越大吉岭》,你需要一场明艳的精神之旅

电影的剧情可以说一目了然,甚至有些平淡。

三个兄弟相约印度,带着各自的创伤,踏上大吉岭号一起旅行,开启了一场疗愈与成长之旅。

看过公路电影的人,也许对这样一部缺乏激情的电影感到失望。

但韦斯却自有方法让你不感到无聊。

旅途风景的不断置换,旅途中的突发状况,三人的心理变化与冲突,穿插着默片时代的冷幽默,让人被拎提着不断看下去。

就好像三个兄弟,明明不那么想在一起,却不得不把旅行进行下去。这也同时说明了,观众真正融入了电影,也开启了一场精神的旅行。

当然,最后你会跟他们三人一样发现惊喜。

旅行就是这么奇妙,当时不觉得怎么样,过后再回忆时却发现,有些自我已经变了。

《穿越大吉岭》,你需要一场明艳的精神之旅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性弱,一遍看完并不明白自己看了什么。

其实,导演韦斯并不试图去讲述一个逻辑清晰、意义鲜明的故事,也不想向观众灌输一个道理。在电影中,你甚至发现不了一句点题的“箴言”。

不过,既然这是一趟发现自我的精神之旅,那么,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跟着这三个兄弟一起旅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受与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何况,意义这种东西早已埋伏在各种细节和隐喻中了。

《穿越大吉岭》,你需要一场明艳的精神之旅

电影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隐喻。

大吉岭是喜马拉雅山的一个支脉,山高路险。穿越大吉岭,本身就是一种征战与成功。同时,这个地方又有浓郁的宗教氛围,三人选择大吉岭号,那种寻求精神解脱与重建的意味不言而明。

另一个隐喻是葬礼。

电影中出现了两个葬礼,片头是三人父亲的,后面是印度小孩的。三人在父亲的葬礼后分道扬镳,又在小孩的葬礼之后缓和关系,重拾兄弟之情。两个葬礼的意味是不同的,一个是创伤,一个则是治愈。

还有一个隐喻是他们的行李。

电影开始,三兄弟提着父亲留下的手提箱赶火车,走到哪里都要提着,赶不上火车也不会扔下。电影的最后,三人赶火车时却扔了行李,赶上火车后笑的一脸轻松。

丢下行李,意味着丢下隔阂嫌隙,丢下过去的牵绊,意味重新的开始。

通过这些隐喻,那些看不到的转变,似乎变得有迹可循了。

《穿越大吉岭》,你需要一场明艳的精神之旅

最后送上电影的插曲歌词,来结束这一趟精神之旅吧。

“我该如何再走我的路

踏上未知的旅途

跨出轻松的脚步

丢下包袱

出朝朝暮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