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效應:越是禁止或得不到的事物,往往越是好奇或要得到!

禁果效應:越是禁止或得不到的事物,往往越是好奇或要得到!

禁果效應也叫做“亞當與夏娃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這種由於單方面的禁止和掩飾而造成的逆反現象,即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信息隱瞞住不讓別人知道,越會引來他人更大的興趣和關注,人們對你隱瞞的東西充滿好奇和窺探的慾望,甚至千方百計通過別的渠道試圖獲得這些信息。而一旦這些信息突破你的掌握,進入了傳播領域,會因為它所具有的“神秘”色彩被許多人爭相獲取,併產生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從而與你隱瞞該信息的願望背道而馳。這一現象被稱作傳播中的“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越是禁止或得不到的事物,往往越是好奇或要得到!

在古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位叫潘多拉的姑娘從萬神之神宙斯那裡,得到一個神秘的小匣子,宙斯嚴令禁止她打開,這就激發了姑娘的獵奇和冒險心理,一種急欲探求盒子秘密的心理,使她終於將它打開,於是災禍由此飛出,充滿人間。潘多拉姑娘的心理正應一句俄羅斯諺語:“禁果格外甜”,也就是所謂“禁果效應”。

馬克思很早就對“禁果效應”做過論證,他指出:“一切秘密都具有誘惑力。對社會輿論自身來說是一種秘密的地方,形式上衝破秘密境界而出現在報刊上的每一篇作品對於社會輿論的誘惑力就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