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校友張寶蘭,“角力”伶仃洋,海底隧道“滴水不進”

眾所周知,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運營,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一橋跨三地”,打通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任督二脈”,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通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必將對三地的經貿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同時港珠澳大橋已成為中國橋樑“走出去”的一張靚麗名片。

重慶大學校友張寶蘭,“角力”伶仃洋,海底隧道“滴水不進”

港珠澳大橋作為一條跨海大橋,它集橋、島、隧於一身,無論是大橋、人工島還是隧道,建設難度之大,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之多,難以想象。就拿海底隧道來說,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接頭組成。要做到隧道120年不滲水、不漏水,是非常非常的難。攻克海底隧道“滴水不進”關鍵技術,無經驗可循,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科研攻關。你可知道,攻克了讓海底隧道“滴水不進”關鍵技術的是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長----重慶大學1983級材料學院建材系校友張寶蘭。

重慶大學校友張寶蘭,“角力”伶仃洋,海底隧道“滴水不進”

重慶大學在西南地區的高校中位列第3名,由於四川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太耀眼”,因而常常不被高考生和家長“重視”。其實重慶大學同樣是實力很強勁的綜合大學,是“建築老八校”,和“電氣五虎”之一。是211,985“雙一流”A類世界一流大學。重慶大學創建於1929年,1942年更名為國立重慶大學。2000年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三校合併組建成如今的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校友張寶蘭,“角力”伶仃洋,海底隧道“滴水不進”

重慶大學現已發展成有35個學院,96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工、經、管、法、文、史、哲、教育、藝術10個學科門類的重點綜合大學。師資力量非常雄厚,有工程院院士7人,部、市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40餘人,副高級以上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2100餘人,博士生導師700餘人。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3個,專業學位授權19種。

重慶大學校友張寶蘭,“角力”伶仃洋,海底隧道“滴水不進”

重慶大學的電氣、建築、土木、機械、儀器、材料、採礦、計算機、生物醫學等學科均為優勢學科,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是一級國重學科,還有二級國重學科17個,國重(培育)學科2個。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數學、臨床醫學進入ESI前1%,工程學進入ESI前1‰。另外還有機械傳動、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大學校友張寶蘭,“角力”伶仃洋,海底隧道“滴水不進”

張寶蘭及其團隊攻克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混凝土關鍵技術,不僅是她個人和團隊的榮譽,更是重慶大學的榮譽,是重慶大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在國家許多重大領域重大工程中大顯身手,為母校爭得了榮譽,為國家爭得了榮譽、貢獻了聰明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