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有个小老乡,在南宁开快餐店,主打老家博白县的白切菜。因为食材实在,分量足,生意不错,出租车司机停车排队去吃。前些日子他给块扣肉我,说是回博白杀了头土猪做的。我一直丢在冰箱,现在寒潮天冷,懒得买菜,想起这块扣肉来,连忙取出解冻,顺手一称,我的天,竟然三斤半重!可能是他店里用的,一般家里做扣肉,不会超过两斤。

扣肉是南方常见一种猪肉做法,扣肉的“扣”是指当肉蒸熟透后,倒盖于碗盘中的过程。据说发源于广东,以梅菜扣肉最为著名,与盐焗鸡、酿豆腐并称“梅州三宝”。两广的扣肉,做法多以梅菜扣肉为基本套路。

扣肉起初只是用猪肉做,后来也有人拿羊肉、狗肉之类来按扣肉的方法烹制,吃起来也还真不错。传统的做法是,将肥瘦夹杂的大块猪肉油炸后,再入滚水中煮软,切片配料回锅蒸出味道而成。很多乡党以为只是两广独有的传统名菜,招呼北方客人时要郑重介绍一下。1980年代有人到北方上大学,放假回来乡人会关心地问,那边有扣肉吃吗?这显然是一种误解,用一句风马年不相干的俗话解释,也能意会,“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巧妙不同”,扣肉不仅南方诸省均有,北方也有不少地方有这种做法,只不过称呼和做法上略有不同。比如江浙一带的千层肉,川渝的甜咸烧白,都是扣肉。

华南粤桂湘赣四省区,均以扣肉为传统宴席大菜。以著名的广东梅州扣肉为例,精选肥瘦夹杂数层的上好五花肉,砍成碗口大小的斤多两斤的方块,将肉皮刮洗干净,入锅煮透,至筷子可以轻松从肉皮上刺穿即捞出,用削的筷子在皮上扎些洞,刷上一层老抽,入热油锅炸透,见上色时即可捞出。准确地说的话,这是扣肉胚,是做扣肉的基础原料。一般人家过年、办宴席,或是开馆子,都会集中做一批扣肉胚存着,一块块取用。小时过年亲戚走动,扣肉胚是相当有面子的年礼。前面说我老乡送了我一块扣肉,就是这么一块扣肉胚,不过比寻常见到的要重一倍。

以著名的广东梅州扣肉为例,吃时将扣肉胚先煮软,捞出晾凉后,切成三四毫米厚的大肉片,将葱、姜、蒜、八角末炒出味后,加适量加点白酒、盐、生抽抹在肉片上,稍腌片刻,然后将肉片依没切时的形状摆好,皮朝碗底放入大碗中。梅菜先用清水中浸泡至淡口,切成碎粒或片,铺陈肉面上,入锅蒸透。上菜时,滗出原汤,把肉反转扣在另一碗中,使其肉皮朝上,仍宛如原来的一大块扣肉,再浇入原汤即可。这一碗扣肉,底下垫着蒸得霉烂香软的梅菜,肉块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肥瘦夹杂的肉片,肥的部分不觉油腻,瘦的部分也无发柴之感,真像一个胖妞向心上人许诺,“人家是肥而不腻,相公你瘦而不柴”。

广西目前最流行也最为外人所知的扣肉做法,是芋头扣肉。要点在于将扣肉切片腌制好后,摆盘时每两片扣肉间夹上一块事先炸透,大小厚薄均和扣肉片相近的芋头片,然后上锅蒸。芋头炸过后,干干爽爽,非常吸油,和扣肉片面对面、身贴身在蒸笼里缠绵上几十分钟,揭盖时该是如何艳丽,足可想象。干瘪的炸芋头片吸足了扣肉的油,口感转为软糯,且香气熏人;扣肉被吸油后,更加清爽,吃来毫无平时吃五花肉那种油腻感。

芋头扣肉本是桂北地区传统名菜,特点是肉质细腻、松软芳香、风味特殊,有补气益肾、健脾胃之效。所用芋头就是桂林荔浦县著名的槟榔芋,这种芋头个头、形状有如一般的哈密瓜,头尾均匀,品质优良,清代时已是广西名产。1990年代一部古老的清宫戏无意中把它炒热,名扬全国。剧中故事说,刘罗锅为了减轻老百姓负担,拿普通芋头冒充荔浦芋头给乾隆帝吃,大倒胃口,准备免掉广西供奉。和珅却贡上了正宗的荔浦芋,乾隆美餐后龙颜大悦,将刘罗锅降官三级。此剧热播,荔浦芋头扣肉跟着出名。

其实,贺州市钟山县一带的芋头比荔浦的毫不逊色,只不过没有电视片沾光而已。贺州市沙田镇的黄田扣肉亦名扬广西,但那是因为肉好而出的名。脆皮扣肉在广西流传也很广,与其他扣肉相比,煮好肉晾凉,在肉皮上扎孔后,用老抽腌片刻再下油锅炸,炸到肉皮焦黄后,马上捞出放到冷开水中激一下,再切片腌制装盘,一样上锅蒸。这样做,吃起来皮不似其他扣肉皮,口感很是爽脆,咬之似吱吱有声。人爱吃扣肉,有时候分工是很细的,有人喜欢吃冒油的肥膘,有人只吃瘦的部分,但扣肉皮谁都喜欢。这本来韧不可拔的东西,经油炸、水煮、汽蒸后,变得非常软糯,似乎入口就会融化,但咬着又微微有些弹力,要多嚼几口才能送下肚,虽然是与肥肉为邻的东西,吃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腻味。

猪肉本来烹制极易,切片切丝,煎炒炖熘,随便划拉一下,即可成为一道味道不错的菜。但做扣肉却很是费事,加工环节不少,就冲着这劳动力,也是一道响当当的硬菜。两广传统宴会上,少不了这道菜。两广人说,“无鸡不成宴”。其实,没有扣肉也绝不是一顿正儿八经的宴会,尤其婚丧嫁娶之类红白喜事或开堂拜祖、盛大活动,扣肉的地位比鸡鸭要高。以前乡下办酒席,鸡、鸭、鹅、鱼甚至猪羊都可以当天杀,赶得及,但扣肉胚非得头天炸好,否则就指望不上了。

扣肉过去是传统宴席的当家招牌,现在一般宴会是不会上的,油腻,让人感觉不健康,关键是人们现在的油水太足了。现在吃扣肉,人们颇为挑肥拣瘦,净抢着皮和瘦肉吃,当然也有人专好那口肥膘。但曾经很长时间,人们判断一份扣肉的水平如何,就看够不够肥。我说的这个时候,是大家吃饱肚子都难的那段岁月。说尽扣肉的千般美妙,我觉得扣肉曾一度成为人们梦中为之流口水的祈盼,首先便是因为其抗饥、解馋的作用太突出了。

我父亲那代人,长期生活困顿,几乎都在为饥寒奔走。人老了以后,饥饿是一个挥不去的回忆,把这块切去以后,可能他们也没有什么回忆了。而老了后生活反而好转,终日饱食无事,也要吹些牛的。我印象中,很多年里,父亲跟人吹牛——他的同代人或我的朋友,三句五句总要扯起这么一个大牛,“我后生时,一餐能吃两斤白米饭。”“我一次吃了三斤扣肉。”我当然没见过他的壮举,但我相信他有过这番辉煌。我读中学时,亲眼看到一位农村同学一口气吃了一碗扣肉,大概有一斤多,连汁水都舔得干干净净,还兴犹未足,那已经是1980年代了。

初中开始,我就住校,吃食堂。食堂的伙食很可怜,不像今天开窗口售卖,而是将米放在一个直径尺余宽的圆形平底铝盘中蒸熟,我们叫这东西饭托。饭蒸好后,一横一竖划个“十”字,把饭一分为四,每块算四两。每块饭上面,按等级舀上点儿菜。菜分甲、乙、丙三等,丙菜只有几片青菜,乙菜加几片以肥为主的肉,甲菜量多一点。每星期天晚自习时,生活委员就登记下周各人订什么饭,大多订的是乙菜,饭一般男同学四两、女同学三两(四两一块的饭还要划去一个角),但有不少男同学要订到六两饭,有几位个子大的同学,每周要订两次八两的,一托饭他吃去半托。我历来紧跟女同学,订的也是三两,因为晚餐我还可以跑回家去吃一顿。饭量大只能证明油水少,几片带毛肥肉,实在扛不稳正在抽条的少年身体。那位同学吃了一碗扣肉,是因为打赌。当时总的水平是初步解决了温饱,但已经有些同学家境超出平均水平了。有一位同学,家里在一个镇开塑料厂,其派头之显赫,不亚于今日王思聪。大家在床上吹牛,他听说那位同学吃过两斤扣肉,就执意要打赌。当然,他输了。我的同学来自农村的多,恐怕大部分男同学一餐吃个斤把扣肉不成问题。

扣肉成为打赌、吹牛、回忆的绝妙题材,不仅仅是因为油水足,更因为很长时间内都是一想就掉口水的美味。

我父母是农场职工,场里食堂养猪,每到年末,就杀猪分肉。当年县里有食堂的单位,都有这习惯,养一年猪,年底杀猪分肉。猪杀好后,把肉和猪的各种部位仔细搭配,分成一堆堆,每堆大约有三四十斤,摊在饭厅地上,用粉笔在旁边画上号。然后各户派人抓阄,抓中哪份是哪份,其实一般差别不大的,谁抓到哪份就扛回家去,赶紧加工。这些农场职工,都是乡下有个老家的,过年几乎都回老家过。分到的猪肉,留些新鲜的带回老家过年,还要腌一些咸肉,不然放不久。那时候博白县很少有做腊肉的习俗,可能也没几个人会做,大多腌成咸肉了事。其中重要的要择出一些端庄周正的带皮夹肥夹瘦的肉,砍成比碗稍大的方块,炸扣肉。

每家分到的猪肉,都会有些肥肉,炸扣肉的前奏就是用这肥油炼猪油。油从肉腩里渗出来时,香味就开始弥漫,不久整个厨房就塞满了油脂香味。没多久,炸透了,母亲就用笊篱把油渣捞出来。这东西的味道,很多中年人深有印象。洒点盐花,拈一块进嘴,闭上眼睛,仔细感觉嘴巴里的风云变幻吧。少儿喜欢过年,其实我们对年的期盼,就在炸扣肉这时候达到高潮,真到了大年三十,守岁放炮发红包,就没什么意思了。到了初一,特别沮丧,意味着新年过去,又得盼望下一个新年了。

分猪肉、炸扣肉,大概在农历腊月二十六七。猪肉分了,基本上就等于放假了。各家各户,心头收拾收拾,整理拾缀,安顿好一切,准备回老家过年了。其中一项,就是把分得的猪肉炸一些扣肉,带回老家。炸扣肉一般是晚上饭后开始。按照前述流程,炸好扣肉胚后也已经晚上九点、十点,超过我们平时的上床时间了。但还要接着炸其他的,首先是一种我们称之为芙蓉肉的。用面粉搅一盆面糊,然后切一些肥瘦相夹的五花肉块,挂上面糊后,入油锅炸透捞出——有些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我说的是一种也流传很广的菜,叫得比较多的名字是“酥肉”。这东西,炸出来热得咯牙时最香。这也和扣肉胚一样,是要炸很多存着过年吃、走亲戚送礼的。吃法是切小块了,加上泡软的粉丝焖烧。但如此吃法,那种香脆的口感和味道茫然无存。我更喜欢的吃法,是翻缸倒罐偷出来,哪怕上面凝着冻油,也不管不顾地咬着吃,很有嚼头,香气也足。芙蓉肉后,还得炸一些鱼啊、豆腐啊之类的食材,留待过年用。这个时候我就不观礼了,吃过两块刚出锅的芙蓉肉,已见周公也。

现在,扣肉除了在一些传统宴席上,还作为一个仪式见到,一般饭席很少见到这道菜了。南宁有些中小排档,可能会有个脆皮扣肉。能保证见到扣肉的地方,一是遍布广西城乡的大大小小米粉店。大多数的米粉店里,都将扣肉作为加菜的一个项目,有些店甚至就直接推出扣肉粉。扣肉已经做好,堆在一个大盆子里,汪着半盆子油,任客人挑肥拣瘦。有些见到肥肉就热泪汪汪的哥们,不但要挑一块全肥的,还上浇上一勺油。二是熟食摊,也能买到扣肉,买回来热一下,可以大大满足口腹之欲。

平时家居,吃点扣肉,可以直接到菜市买个扣肉胚。但吃时就没必要费心思弄那么好的卖相了。一般是煮软后,切片或直接切块,加点芋头块、土豆块甚至茄子、竹笋什么都行,回锅直接焖烧。我自己吃,一般采用两个直截了当的做法。一是切好块后倒入沙锅,再倒进满满一瓶啤酒,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烧至汁儿快干,就可起锅,这样吃既不腻口又突出了扣肉的浓香。另一种办法,也是切块,加大量酸菜和半瓶啤酒一起烧。酸菜非常吸油解腻不说,吸透了油后格外有一种荤素搭配的香味,挑两筷子就能拌下一碗饭。我这两样做法,都是最宜下饭,当然拿来下酒也可以,油脂多了防酒精伤害太重。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扣肉胚要先煮软,才能切得动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开快餐店的小老乡送我一块大扣肉胚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夹肥夹瘦,让人动心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五花三层,标准肉胚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正当的做法是切成这样的块,腌制后装盘上锅蒸,再倒扣过来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我自己吃,不讲卖相,先切片,再切块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这是我冰箱藏的老家拿来的酸菜,是用萝卜苗的缨子和盐干腌的,酸香异常,直接连冰砍开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加一整瓶啤酒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大火烧开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转中小火煮至味道远飘,汁水将干,就可捞出来吃了。这锅肉,我足足吃了四天没吃完,餐餐吃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过年时我老母亲的传家三大菜——扣肉、白切鸡和芙蓉肉烧粉丝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农村宴席上预先炸好的扣肉胚

让几代人流口水的扣肉,还有多少人始终不渝地热爱?

农村宴席上的扣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