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清汤羊肉记忆——好吃的东西何必太复杂

玉林清汤羊肉记忆——好吃的东西何必太复杂

圣诞节晚上,和一位陶艺家一家子吃饭。他是有国际名声的大师,得过好些次吉尼斯纪录,南宁博物馆有专家展出他的作品,刚开幕的南宁世界园博园,就陈列有他的作品。开头我有些为难,吃什么好。后来下定决心,在我家旁边老乡开的馆子里,专门吃了一顿非常地道的玉林清汤羊肉。

我家乡博白县为玉林市下辖,在玉林之外,人家说我是玉林人也没错。玉林饮食在广西来说,很是有些值得称道的东西,诸如牛腩粉、牛巴、牛料(牛杂碎大杂烩)、白切猪手、蕹菜、福绵炊鸭等,我就有好些朋友驱车从南宁专程赶去,吃碗牛腩粉,吃顿牛料,牛料后来还卖到了南宁,有不少拥趸。此地与广东粤西交界,饮食上受些粤菜影响,口味上也讲究新鲜、生猛的本味,但比粤菜更讲求“香”味,没那么清淡。算上在博白成长的日子和在玉林求学、工作的经历,我吃了二十多年玉林饭,自然是有所感触。浪荡在外,有时候独坐无事,往往会想起玉林的故旧食物,流一阵口水,这也是我唯一的思乡了。

我对玉林饮食最留恋的,不是上述本地传统土产风物,而是后来出现的,几乎成了玉林的代表性美食——清汤羊肉火锅。

玉林本地气候湿热,一年内冷得打抖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天,向来没有什么吃火锅的传统。顶多像广东人打边炉一样,整个小锅,烫些猪、牛、鱼、鸡、鸭、鹅肉和应时菜蔬。馆子里很少有,家里也很少这样做,收拾起来麻烦,天气也不至于冷得菜一上桌就凉。玉林本地不产羊,当时的物流条件,调运鲜羊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我小时候就没有过吃羊肉的记忆,只是从课本里知道有羊这种家畜。

1990年代中期,我调回玉林工作,忽然发现,一两年间,玉林突然铺天盖地地流行起吃火锅来。而且,玉林的火锅与通常所见的涮菜也大有不同,是专门挑一两样肉菜作为主菜,厨房先加工熟了,再端上桌,点火就能开吃。顶多是吃完主菜后,再加点儿汤,烫点蔬菜或其他生料。

当时作为主菜刮起旋风的,以羊肉、洋鸭肉多见,我们晚饭没着落,相约着去吃火锅,不是羊肉就是洋鸭肉。那时候玉林没有出租车,花三五块钱打个边三轮车,则几乎全城的羊肉、洋鸭店都能去到。后来,狗肉、牛排骨、鸡肉、海鲜之类也登台引过风骚。发展到最热闹时,是各式野味炖锅,一种或几种野味,炖一锅大补的汤。好多年间,到玉林饮汤,是广西吃客的一大乐子。

不管什么做主菜,大概都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汤锅,吃肉的同时兼能喝口鲜美滋补的汤水;一类是干锅,肉特别香。吃到最后,就着锅底的油和残渣,下点青菜豆腐或米粉炒,香得人要吞舌头,吃得再胀,仍免不了再伸筷子来上几口。

这种火锅大多以大排档的形式出现,有摊有店。玉林曾经在几个地方集中搞了些简易棚子,供火锅从业者集中经营。人民医院对面的独立营、玉林宾馆现在的停车场、天心路一带、西街口,都是曾经人满为患的火锅摊店。火锅摊是当街摆上案板和炉子,当场砍肉下锅,桌椅都是塑料的,下午开业时再搬出来摆放。说是店,也就是些简易板房,连今天工地上常见的板房还比不上,既不隔音,更不隔味。但这种简陋的火锅经营形式,仍然遍布玉林城区。可以说,听到人声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的味道。事非经过很难想象,这个过去连冬天也很少吃火锅的地方,如今在酷暑里,竟然燃着炉子,大吃热气极重的羊肉、狗肉。

当时玉林城里私人自建房甚多,占个几十上百平方米的地皮,起得四五层、七八层,规划不好,太乱,自治区领导怒斥这是火柴盒、棺材屋,说玉林是个农民城。其实,玉林人当时在广西算是最有钱的。很多人起了房子,并不去住,仍旧住在单位房里,自家起的屋子,大多拿来出租。火锅热流行以后,有很多这种自建私房就租给了人家开火锅店。每层楼有两三间房子,有些作为包厢,稍显高档。有些就是能摆多少桌就是多少桌,二楼到七八楼都是大堂。

我当时的单位是新建的,从各县调来不少年轻干部,几条光棍合住一套房当宿舍。本来开过个把月食堂,但据说一个月内只有两个人去打过饭,只好关了,光棍们吃饭的问题就要自行解决。好在单位比较有面子,大家隔三差五都会有点应酬。没人请饭时,就吃快餐、米粉。若嫌快餐、米粉单调吃不饭,那就拉帮结派下馆子,大多就是吃火锅喝啤酒。甚至各人来了外地亲友,也是火锅招呼。

我有位同事,认识一位城区国企的厂长,两人来往甚勤,主要形式就是一起喝酒吃火锅。这厂长也不是玉林人,老家是桂平市的,但他也建了一栋房,七层高。他们吃喝时,常拉我去蹭饭。那个厂经营好像不怎么的,看不出厂长有忧国忧民之意。有段时间,他竟然想起了开火锅店,做洋鸭。于是买回了一大堆锅碗瓢盆,堆放到他那栋房里。那房子是起了几年了,除了一楼有道卷闸门,楼上的门窗都没装上,地板、墙面也没刷过。匆忙请工人来装好水电,便迫不及待地拉我们去试菜。一来二去的,试了两个月的菜,吃得我一想到鸭子就悲从中来。而且,他请那个农村厨子,手艺确实是差,我有时候应景去了,肉也吃不了几块,尽喝着酒烫青菜。后来厂长也觉得这生意没前途,把房子租给人家内行人来开火锅店了,用租金来请我们吃火锅。

离开玉林以后,有时候回去还特意去吃一顿这种火锅。但听说后来也少了,外地菜进入玉林的非常多,在全国很多地方流行的菜,在玉林都能看到。有次我到玉林一个企业公干,中午想简单吃点接着干活。他们提了川菜、湘菜、粤菜几个意见,我都觉得没意义,提议吃个清汤羊肉或干锅洋鸭。结果,羊肉没找到,吃的洋鸭也完全不是那个味道。

羊肉是中国一种主要肉食之一,北方尤其盛行。所以,羊肉的吃法很多,不用详赘。玉林的清汤羊肉,用的却是一种看起来很简单的吃法,却让人吃得眼神迷离。通常羊肉就挂在案台的架子上,客人现点,师傅当场砍斫成块,热火猛油翻炒一下,倒进高压锅,加些当归、黄芪、党参之类的常见滋补药材,炖个几十分钟,倒出来盛到一个尺余很的大铝盆里,就可以端上桌,坐上一个小炉子,慢慢开吃了。这种做法,看不出有什么手艺,所配的料,也不用吹牛说是多少代家传。但吃起来,汤味醇厚,肉质鲜嫩,炖得稍烂,吃到嘴里幸福感很强。而且,玉林人还相信,这样炖出来的羊肉汤,极为滋补,冬天里吃一回,身上连着好几天暖烘烘的。废话,吃羊肉能不暖吗?

这晚上和陶艺家一家吃饭,我们商量好就专注吃羊肉。集中精力吃羊肉,一心一意小日子。一锅五斤羊肉,只加了点萝卜和胡萝卜,下午我就交待店家早早炖好,六点多人凑齐了就开火。吃得尽兴呀,这羊肉炖得较烂,咬进嘴里肉感极强,羊肉的特有香味弥漫在整个包间里。虽然寒潮初来,但大家都吃出了微汗。其他什么菜也没点,就依例加了点豆腐、淮山、金针菇和青菜,连小朋友都吃得满脸通红。后来还加了一份猪大肠来烫,也很过瘾,但可惜羊肉没吃完。

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简单的东西。羊肉是好东西,其实并不一定要极尽奇技淫巧的加工方式,就能吃得人舒坦死了。

玉林清汤羊肉记忆——好吃的东西何必太复杂

金针菇,下羊肉汤里味道特别妙

玉林清汤羊肉记忆——好吃的东西何必太复杂

淮山片

玉林清汤羊肉记忆——好吃的东西何必太复杂

水豆腐,老家运来的,吃起来有脆的口感,不软烂

玉林清汤羊肉记忆——好吃的东西何必太复杂

我碗里的羊肉块,平时吃羊肉多为羊肉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