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創新不需要天賦和激勵,它有一套工具和方法論

過去很多人一提創新,都會率先想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於是下意識覺得創新成本高,是大企業乾的事。想想覺得小企業沒個幾百上千萬,技術那關就過不了,還談啥創新。

其實,這是天大的誤解。

前不久我就特意請教了全球500強背後的管理大師、SAP公司大中國區商務創新首席架構師——魯百年博士,聊了聊關於“中小企業如何創新的問題”,他的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

他說:真正的創新,是思維模式的變化,不僅要用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道”,還要用到西方精細管理的“術”。

過去,我們總以為創新需要激勵,更需要天賦,實際上,創新是有一套工具和方法論的。

我們的企業不管大和小都可以用這套方法論把員工培養成創新設計師,然後讓大家把這種創新思維具體運用在各自的領域和工作中。

那麼具體有哪些可操作的創新方法呢?魯百年教授認為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去創新。

第一,創新要有同理心。


也就是完全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問題,多觀察多提問,將以企業為中心的4P模式(產品、價格、促銷、渠道)轉變成以客戶為中心的4C模式(用戶、成本、溝通、便捷)。

魯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在一次和客戶討論新款豆奶飲料的活動上,聯合利華的經理聽到客戶問現場的銷售人員:“為什麼一款本來應該很保健的飲品要含糖呢?”

他這才意識到,研發團隊忽視了大眾在判定“保健品”時,特別看重的一個因素:無糖。

你看,創新來源其實並不是要多麼高大上,而是要從用戶的反饋當中、觀察當中無意得來的。

當然,我們還可以給員工安排一些固定的任務,比如每週花時間跟客戶交流,或者一個月內知道10位顧客對產品的想法,以此作為創新的突破口。


新觀點:創新不需要天賦和激勵,它有一套工具和方法論

▲iPhone歷屆機型大同小異,但在功能上總會給用戶驚喜


第二,創新要以目標為導向。

過去很多企業談創新,往往是從下到上的一種思維方式,比如會先考慮研究問題的現狀和參與者的專業身份,再來談用戶需求。

但其實真正的創新應該是從上到下的頂層設計,這樣的創新才有系統性和延續性。

打個比方,我們先定義一個美好的目標或狂野的想法,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比如,我們把美好的目標定為“以後員工不用坐班,還不耽誤工作”。估計很多人一聽馬上就說“不可能”。但在魯百年的創新設計思維裡嚴格規定,不許說不可能,相反我們要做的是,圍繞怎麼樣能實現不去上班,要把它變成可能。

怎麼去做呢?我們只要把所有的應用搬到手機上,大家不用坐在辦公室,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通過手機來遙控去工作,所有的東西都架構在雲上。其實就是移動辦公或者“工業4.0”。

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地設計一些想法,然後圍繞著這個想法進行倒推,比如要實現這個想法存在哪些阻力、哪些瓶頸,接下來分析如何做或需要哪些條件才能解決,一步步回推,找到解決方案。

其實這就是頂層設計。

第三,創新需要右腦思維。

通常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即負責理性的左腦思維和負責感性的右腦思維。但往往大部分人是左腦思維者。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發現草坪有一架割草機噪音特別大時,左腦思維者會利用減震降低噪音,右腦思維者可能會考慮如何不用割草機,比如通過基因改造,讓草長不高。

右腦思維者的價值就在於能探索發現客戶隱藏需求,實現出奇制勝。

比如蘋果手機,就是完全超越客戶期望的產品,它既是手機,又是電腦、電視,還是照相機,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新觀點:創新不需要天賦和激勵,它有一套工具和方法論


那麼如何培養右腦思維呢?魯百年博士就給出了創意9大提問法則:

替代提問法,組合提問法、轉換提問法、借鑑提問法、擴展提問法、改進提問法、排除提問法、重組提問法和逆向提問法。

·比如,替代提問法,我們可以利用什麼項目替代當前的項目?

·再比如,逆向提問法,是向結果提問。如果你有高檔衣服要乾洗,成本高,可以逆向提問,如果不幹洗該怎麼辦?結果發明了去皺去味的設備。

用這些方法,我想你可以獲得很多的創意!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魯百年博士的《創新設計思維》的一小點皮毛。如果大家覺得意猶未盡,可以報名參加9月10日,我和魯百年教授在北京共同舉辦一次大型的峰會。也可以在“單仁教育”上報名學習魯教授同樣內容的課程。

魯百年教授是享受政府津貼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是華為、海爾、三一重工、海底撈等國內著名企業的創新顧問,這次峰會和“單仁教育”APP上的課程他分享的主題就是“如何用組織模式激發系統創新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