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点:创新不需要天赋和激励,它有一套工具和方法论

过去很多人一提创新,都会率先想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于是下意识觉得创新成本高,是大企业干的事。想想觉得小企业没个几百上千万,技术那关就过不了,还谈啥创新。

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

前不久我就特意请教了全球500强背后的管理大师、SAP公司大中国区商务创新首席架构师——鲁百年博士,聊了聊关于“中小企业如何创新的问题”,他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

他说:真正的创新,是思维模式的变化,不仅要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还要用到西方精细管理的“术”。

过去,我们总以为创新需要激励,更需要天赋,实际上,创新是有一套工具和方法论的。

我们的企业不管大和小都可以用这套方法论把员工培养成创新设计师,然后让大家把这种创新思维具体运用在各自的领域和工作中。

那么具体有哪些可操作的创新方法呢?鲁百年教授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创新。

第一,创新要有同理心。


也就是完全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多观察多提问,将以企业为中心的4P模式(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4C模式(用户、成本、沟通、便捷)。

鲁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在一次和客户讨论新款豆奶饮料的活动上,联合利华的经理听到客户问现场的销售人员:“为什么一款本来应该很保健的饮品要含糖呢?”

他这才意识到,研发团队忽视了大众在判定“保健品”时,特别看重的一个因素:无糖。

你看,创新来源其实并不是要多么高大上,而是要从用户的反馈当中、观察当中无意得来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给员工安排一些固定的任务,比如每周花时间跟客户交流,或者一个月内知道10位顾客对产品的想法,以此作为创新的突破口。


新观点:创新不需要天赋和激励,它有一套工具和方法论

▲iPhone历届机型大同小异,但在功能上总会给用户惊喜


第二,创新要以目标为导向。

过去很多企业谈创新,往往是从下到上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会先考虑研究问题的现状和参与者的专业身份,再来谈用户需求。

但其实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这样的创新才有系统性和延续性。

打个比方,我们先定义一个美好的目标或狂野的想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比如,我们把美好的目标定为“以后员工不用坐班,还不耽误工作”。估计很多人一听马上就说“不可能”。但在鲁百年的创新设计思维里严格规定,不许说不可能,相反我们要做的是,围绕怎么样能实现不去上班,要把它变成可能。

怎么去做呢?我们只要把所有的应用搬到手机上,大家不用坐在办公室,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机来遥控去工作,所有的东西都架构在云上。其实就是移动办公或者“工业4.0”。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设计一些想法,然后围绕着这个想法进行倒推,比如要实现这个想法存在哪些阻力、哪些瓶颈,接下来分析如何做或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解决,一步步回推,找到解决方案。

其实这就是顶层设计。

第三,创新需要右脑思维。

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即负责理性的左脑思维和负责感性的右脑思维。但往往大部分人是左脑思维者。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发现草坪有一架割草机噪音特别大时,左脑思维者会利用减震降低噪音,右脑思维者可能会考虑如何不用割草机,比如通过基因改造,让草长不高。

右脑思维者的价值就在于能探索发现客户隐藏需求,实现出奇制胜。

比如苹果手机,就是完全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它既是手机,又是电脑、电视,还是照相机,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新观点:创新不需要天赋和激励,它有一套工具和方法论


那么如何培养右脑思维呢?鲁百年博士就给出了创意9大提问法则:

替代提问法,组合提问法、转换提问法、借鉴提问法、扩展提问法、改进提问法、排除提问法、重组提问法和逆向提问法。

·比如,替代提问法,我们可以利用什么项目替代当前的项目?

·再比如,逆向提问法,是向结果提问。如果你有高档衣服要干洗,成本高,可以逆向提问,如果不干洗该怎么办?结果发明了去皱去味的设备。

用这些方法,我想你可以获得很多的创意!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鲁百年博士的《创新设计思维》的一小点皮毛。如果大家觉得意犹未尽,可以报名参加9月10日,我和鲁百年教授在北京共同举办一次大型的峰会。也可以在“单仁教育”上报名学习鲁教授同样内容的课程。

鲁百年教授是享受政府津贴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是华为、海尔、三一重工、海底捞等国内著名企业的创新顾问,这次峰会和“单仁教育”APP上的课程他分享的主题就是“如何用组织模式激发系统创新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