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北野武导且演的电影《花火》的最后一台词,两个警官望着带着妻子浪迹天涯的北野武,这样感叹道。

《花火》是北野武 50 岁时拍的电影。电影一如即往地安静,镜头停在人物脸上的时间,漫长到你会以为对方正站在你前面。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花火》剧照

北野武的电影,总有股安静的张力。黑泽明曾评价说:“北野武是和卓别林一样的奇才。”死前还托女儿黑泽和子女士交给北野武一封信:“武,好好干!如果没有你日本电影的未来将会一片混沌。”北野武说,已经把这封信裱起来,每次没有干劲时,就拿它鞭策自己。

拍《花火》时,离北野武那次“不成功的自杀”——摩托车车祸,已经过去三年。在《北野武的小酒馆》中,他写道,“那场车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对活着失去了兴趣。”

北野武的脸,在车祸中几乎全被碾碎,为了复原塌陷的面骨,一根根钛合金棒子从右半边脸穿透至左半边脸,北野武调侃地写道:“看上去就像从弗兰肯斯坦的头颈里戳出来一根根钢钉。”

车祸后的第 56 天,北野武抱着“你们好好瞧瞧,我现在变成这幅模样了”的心态,立即召开记者见面会。此时,北野武左右脸严重不对称,左半脸几乎完全瘫痪,就连眼珠都不能转动,左右眼无法完全对焦,看东西都有叠影。

在电影《花火》中,因枪击瘫痪的警官,坐在轮椅中,凝视着花店的鲜花,由此启发了自己的创作,用鲜花代替动物或人物器官的一些列作品,正是北野武在车祸恢复期间的画作,虽然评论家对此不屑一顾,北野武依旧自诩为“超现实主义绘画”——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最初,北野武从大学辍学,以色情相声演员出道,后来才逐渐成为日本著名漫才演员。北野武经常表演漫才到精神恍惚,有时候在电台里自言自语说两个小时,播音结束后,完全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

最棘手的还是写段子,甚至无时无刻不在写段子:“我有时会把笔记本放在枕头边上,一遍和小姐吭哧吭哧大干,一边还在写漫才段子。”

大概取悦观众的快感,和做爱的快感,在艺术家眼里非常一致,因为每逢漫才演出,北野武总感觉“整个剧场发出爆笑的声浪中,只有演员如冰块一般冷静……这种落差带给我难以言喻的快感。”

在北野武出演的《红鳉鱼》中,他饰演的日本落语宗师立川谈志,在性格和教育弟子上,就如同他本人。在电影中,北野武严待弟子、怼评论家、自行其是。

替弟子怼评论家时,不管这个评论家多大牌,都不会因为评论家的身份而屈就:“不好意思,我不相信评论家,因为不可能有人能够比我自己更冷静的分析自己。而且,并不是你来养活他们,而是等他们出师成名了,你是靠他们吃饭吧,麻烦你不要搞错了。”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红鳉鱼》剧照

然而,现实中北野武坑弟子也是很有一套。有一次北野武夜里四点给弟子打电话,“混蛋,我的黄色网站打不开了,快来修。”

几天过后,他看到弟子们做客电视台,兴致勃勃地讲述他深夜要看黄色网站的故事。北野武知道后非常欣慰,这至少为给弟子们在电视上露脸制造了一个吸引眼球的话题。

抛开这些活得如同段子或者传奇不说,其实北野武对待教育非常认真。在《北野武的小酒馆》一书中,北野武专门把自己对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部分拎出来写,足以看出一位写段子的大叔,认真起来多么不可思议。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北野武的小酒馆》作者: 【日】北野武,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出版年: 2018-1

北野武把所有的留白和情绪留给了电影,把所有的段子留给了漫才,把所有的想象留给了自己的画,而把所有的智慧留了自己的书……而他的自己,则是这一切的糅合。

作为北野武御用服装设计师的山本耀司,有一次面对记者题问“您与荒木经惟、北野武的共同点是什么?”他说:“我们都是被嫌弃的人、被讨厌的人、不被喜欢的人。如果不介意自己被嫌弃,反而一直努力的话,到最后反倒会变成受人喜爱的人。”

这样一个把自己活成一个段子的北野武导演,写到教育、写到成长,也是句句扎心,仿佛时刻提醒自己:“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我们摘录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写作的北野武,如何谈论教育与人生。

以下摘自《北野武的小酒馆》(有删减)

1.关于家庭教育:

父亲应该成为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块绊脚石

我和父亲之间有过像样的交谈吗?几乎一次都没有。 我在前面也说过,他是个典型的以前那种下町区里的手艺人。

父亲的生活就像是被三角尺画好了线一般,每天都在家、工作地(做粉刷)和酒馆之间来来回回。每次老妈对我说“去,把你爹找来”,我只要按着这个顺序反方向地去找,就准能轻松搞定。

坐在固定的那家小酒馆里嘬着老酒的父亲的形象,肯定就是从那时起深深地刻入 了我的脑海。而且,现在的我简直就是父亲的翻版,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我也和父亲一样,把教育孩子的事全权交给老婆处理。我和孩子们之间,也几乎没什么交谈。

更有甚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竟然还干起了画画的营生。 有人会说画家和粉刷匠是两码事,但我觉得两者区别不大。如果用英语说,不都是“painter”这个词吗?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北野武的作品

亲子关系和睦这种说法听上去就有点假惺惺的,我最讨厌这么说了。做父亲的嘛,就应该拿出威严来,就应该板着脸,让孩子看到你觉得害怕。

我不知道人们所谓的“顾家型好爸爸”,是否就是那种总是笑眯眯的、总能理解小孩的想法、非常疼爱孩子的爸爸,但自从人们把这种爸爸视为是理想型的爸爸开始,我们的教育就陷入了很深的怪圈。说什么小孩的想法,这种东西哪个大人不知道呀。无论多高大多魁梧的大人,也是从小孩过来的。但即便你理解小孩的想法, 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告诉孩子不行的事情就是不行。

不对孩子进行这种教育、光知道疼爱孩子的父亲,实在是多了去了。父亲反过来拍孩子的马屁,这不是岂有此理吗?说到底还 不是为了在孩子的眼里留下个好爸爸的形象而已。

父亲应该成为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块绊脚石。 父亲不应该畏惧被自己的孩子憎恨。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菊次郎之夏》中,坑娃又暖心的菊次郎

2.关于成败:

不管你多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经济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过上了 比以前富足的生活。再也不用为了吃饭发愁,汽车啦彩电啦,这些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好东西现在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孩子们缠着大人要的小玩具,基本上也都买得起了。就因为这个,人们产生了“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这样的错觉吧。 可是,这种看法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现在和过去,事物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确切地说,应该是“如果你努力,有些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不管你怎么努力都实现不了的梦想,在这个世界上多了去了。

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现在的成年人,都喜欢说这种痴人说梦式的废话。 孩子怎么可能都是优秀的? 说得残酷一点,笨孩子就是笨孩子。跑不快的孩子就是跑不快,你比如棒球吧,不管有多喜欢,不管练得多卖力,打不好的孩子就是打不好。

这种事情明摆着谁都知道,可有的大人呢,说什么“只要你认真了,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出人头地”,说这种瞎话他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现实并非如此,只能说有才能的人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这才终于成为人上人。难道说只要你接受了和一郎(日本著名棒球运动员)一样的训练, 你就能像一郎那样打球了吗?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北野武的画作

3.关于自我认知:

不如去教教孩子“这个你做不到的, 放弃吧”

听说在最近的小学生运动会上,有许多学校都取消了给孩子们的跑步比赛排名次。通过让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的接力赛跑,培养孩子们齐心协力去完成一桩事情;通过让孩子们手拉着手一起跑,让他们理解友情的意义;诸如此类的说法,简直就像电视里做作得令人作呕的校园剧。

高考也好,进入社会后的竞争也好,在未来等待着孩子们的明明是毫不容情的淘汰赛。 明明是必须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搏斗,嘴上却说什么“谁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且说归说,对于那些被社会淘汰掉的人,谁都不会表示出半点同情。

其实,就应该让孩子们比出个胜负输赢来。对于因输掉比赛而哭鼻子的孩子,也可以用“不过,你在数学上不输给别人呀”这样的话去安慰。如果将谁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作为前提,那结论就只能是你的努力还不够了。

你输掉了比赛,只是因为你的努力不够。老是对孩子说这种话, 就好比在一个没一点希望的学漫才的小青年耳边不停地嘀咕“只要你努力,将来总有一天会走红的”,这种话里并没有一点关心你的意思。不管你怎么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红鳉鱼》剧照,北野武训斥弟子

说得简单点,比如说有一千个人想进演艺圈,这其中又有几个人能靠这个混碗饭吃呢?顶多一个,弄不好一个都没有。那剩下 的九百九十九个人就只有放弃啦。即便这样,你还要说“只要你努 力,梦想就能实现”吗?如果你回答是的,那你就是个不可救药的傻瓜了。

为什么非要逼着孩子去完成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凡是没实现的,都说是努力不够,那每个人原本的差异呢? 这不是不切实际的胡说八道吗?处在这种教育下的现如今的孩子们,干脆连努力也不要了, 只要做做梦就能把梦想给实现了,都变成这个样子了。

而家长们呢,你看他们慌里慌张地去寻求电视里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问咨询师“我要拿家里的孩子怎么办才好”?既然这么有空,还不如去教教孩子“这个你做不到的, 放弃吧”,教教孩子“你的努力方向是错误的”。

告诉自己的孩子他没有哪方面的才能,绝不是什么残酷的事。 如果你觉得这么说实在受不了,那就应该去帮助孩子获得能够在这 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某种才能。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任何才能,那至少你应该培养他有一颗坚韧的心,这样在他今后走上社会时哪怕被现实整得一塌糊涂、遍体鳞伤,他照样还能活下去。

4.关于友谊:

正因为说“大家都是好朋友” ,

才使得欺负人的手段越来越阴险

大概是因为日本有“发臭的东西就用盖子闷掉”这样的文化,所以最近社会上说漂亮话、说应酬话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说这种话其实和歧视语的问题是一样的,也就是不触及事物的本质,只是在事物上加一个盖子,然后实施隐瞒和欺骗。

人们都说,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是没有污点的天使。 这样的孩子也会欺负人,是因为他们在模仿大人。所以嘛,孩子们之间不应该争吵打架,应该大家手拉手都做好朋友。人人都 会这么说。

确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的世界,都存在着欺负人的事。 但你不能说这是孩子在模仿大人,因为孩子也是人。自从人类开始了群居生活,人们之间就有了欺负和被欺负这样的事,这样说大致没有错吧。

就是说,即便是儿童的世界,也从古到今都存在着欺负。 如果说最近这种欺负变得越来越阴险越来越恶毒,那是因为儿童的世界正在发生质变。 过去,儿童的世界就像狼或花果山上的猴子世界一样秩序井然。从孩子头到班级里最弱的一个,排列清楚。“人都是平等的, 大家手拉手,都做好朋友”什么的,以前没人说这种话。

从举行入学典礼那一刻起,彼此不服气的同学们就瞪着眼吵上了,然后就自然地排出了序列。之后,会和别的学校的孩子争吵打架,但在自己的学校里盯着哪个弱小的孩子欺负这样的事很少见。因为胜负强弱已经分清楚了,所以没必要这么做。

战国时代,日本全境都陷入混战,也是因为排名不清的缘故。到了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时代,战争终于结束,因为排名清楚了。 排名一旦确立,就没有人会打仗了,打仗就会成为一件完全多余的 东西。

这和恃强凌弱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是一个道理。 这只是欺负弱者,如果班级里的头头做这种事,那他立马就会失去全班同学的信任。恰恰相反,如果班级里的弱者被其他班级或学校里的人欺负了,那么这个头头就必须去为他讨回公道。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菊次郎之夏》中,被迫陪北野武玩的路人

而如今的教育呢,说什么“人都是平等的,大家手拉手”之类的, 其实就是让孩子们躲到暗处去争吵打架。即便老师说这是一次全班参与的接力赛,如果输了就是全班同学的责任,孩子们也清楚真正的责任应该由哪个同学来负。

这和我前面说的完全是一模一样的。跑得快的人就是跑得快, 跑得慢的人就是跑得慢。脑子不好使的就是不好使,长相难看的就是难看。没什么平等不平等的,孩子们心里对此清清楚楚。

可是,因为不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这种事,所以孩子们都躲到背后大说特说。因为不可以有强弱排名,所以强者必须靠欺负弱者 来向伙伴们显示自己的强者地位。与过去不同,现在的孩子们正是 靠着欺负弱者来认知伙伴意识的。

如果老师发现强者对弱者动武,进而叱责了那个强者,那么强者就会转为对弱者进行语言攻击。最近,学校里发生的欺负大多表现为:全班同学集体不理睬班级里的某一个同学。如果这样也不 行,孩子们就肯定会去寻找更加巧妙的欺负手段。没有什么游戏比被大人们禁止的游戏玩起来更有劲的了。对喜欢欺负弱者的孩子来说,这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相比的一场精彩刺激的游戏。

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欺凌。 以前也有欺负,但那只是骂骂别人是傻瓜、是丑八怪之类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嘴上骂过了也就结束了的事。只要有了排名秩序, 就没有必要一天到晚在背后盯着某个人欺负。

孩子们一旦形成团体,就会表现出动物的本能,就需要有一个强弱排名。如果你仔细地研究一下儿童,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可现在的 大人呢,对这么简单的道理视而不见,光是耍嘴皮子说什么“大家 手拉手,都做好朋友”之类的漂亮话,所以儿童的世界反而发生了扭曲和颠倒。

现如今学校里的老师们,大概从来也不会和孩子们有什么真正的交流吧。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北野武的小酒馆

【日】北野武 著 姜向明 译

新星出版社

2018-1

人物丨活成段子的北野武:“我绝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