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有人感恩2018給予自己的饋贈,有人感嘆過去一年的不易,有人細數過去的收穫,有人為明天立起一個個flag……

從2018最後一夜,到2019第一個清晨,有一群人用這樣的方式辭舊迎新。

地面“星光”的點燈人

22:30 朝陽區藍色港灣

昨天下午4時,距離2019年元旦還有8個小時。夜幕將垂,藍色港灣下沉廣場上的照度儀指數顯示300。工程部強電班領班張澤華披著一身淡卡其色工裝,對著對講機說出了兩個字:“開燈。”一瞬間,廣場分區分片亮了起來,不單週圍的植物“復活”了,臺階、牆壁、牌坊……凡是能閃光的,都“活”了起來,流光溢彩。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人們沉浸在燈光璀璨中,忽然,張澤華的對講機響了:“1號樓門前灌木不亮,您看看什麼原因?”這是來自於同事的召喚。張澤華作為當班領導,第一時間趕到,首先查了查位於樹木根部的接口,再探旁邊的變壓器,推了推電源閘口,突然間樹木的輪廓出現在人們眼前。樹上密密麻麻的小燈,五彩斑斕。

在藍色港灣,廣場上的喬木、灌木、藤木,還有匍匐植物之所以沒有淹沒在茫茫黑夜中,是因為它們以燈光的形式裝點著夜色。張澤華就是這片夜色的點燈人。他與團隊裡二十幾個兄弟輪流看守這片火樹銀花,點燈、關燈、線路檢修,都有他的身影。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藍色港灣每年冬季有近三個月舉行燈光節,通常從11月便開始籌備了,籌備期長達50天。對張澤華來說,最苦的工作就是“上燈”。“連小拇指頭粗的小樹杈也要纏上小燈泡,小燈泡每隔10釐米一個,被綁在一米多長的導線上,通常一棵6米高的喬木需要纏400多根,看著火樹銀花,其實安裝過程挺苦的。”張澤華說。

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為了方便作業,張澤華與同事只能輕裝上陣,穿單薄的工裝,戴薄薄的毛線手套上樹。在冬天,燈線很可能會被凍硬,“咔”一聲不小心掰折了,就得重新纏。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我今年將在這裡跨越第十一個元旦。關燈後還要例行巡查,去年元旦檢查完了已過十二點,都打不到車。”張澤華說,他見證了這裡從最簡單的城市照明開始,到吸納眾多國際知名設計師的燈光作品集中展覽的全過程。

這裡已經成為一座超級城市會客廳,迎接徜徉在街頭的紅男綠女,見證新一年的到來。燈光在晚10時30分準時落幕,來藍色港灣跨年的人們不會輕易放棄,他們舉起手機點亮夜空。在燈光的背面,張澤華和同事們已經開始了今夜的電路巡查。

一錘錘敲過鐵軌的檢修員

0:00 大興區西紅門鎮

新年的鐘聲敲響,當歡歌笑語聲逐漸在城市上空消散,巡道工張冉和李金龍背起工具包,準備開始新年第一天的工作。

他們負責地鐵4號線西紅門站到高米店北站的巡道工作,每天要對212個接頭、1272個螺栓以及上萬個扣件進行確認。從事巡道工作多年,每個工作日至少一萬八千步的行走距離,練就了兩人非凡的腳力。三個半小時的時間,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低溫,張冉和李金龍不但要走完長達8公里的路程,還要完成全部零配件的檢修工作。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初見張冉、李金龍是在西紅門站的站臺上。他們穿著厚底皮靴,渾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唯獨手上戴著一副單薄的手套。“檢修工作靠聽、靠看、靠手感,再冷也不能因為加厚手套影響了操作工具和排查零件時的手感。”兩人的揹包重達三十餘斤,裡面裝滿了大大小小的扳手、巡道錘以及各類維護配件。

伴隨著包裡“嘩啦、嘩啦”的金屬摩擦聲,張冉和李金龍從站臺盡頭下到了地鐵軌道間。一手拿著檢測錘,一手舉著手電,兩人在前進途中不停地用錘子敲擊鋼軌、螺栓以及每一個接口處。“巡檢途中既要仔細觀察各類配件有無損壞、焊點是否開裂,同時也要豎起耳朵仔細聽錘子敲擊軌道的迴音。”張冉說,巡道錘敲擊後發出清脆或沉悶的聲音,是判斷設備正常與否的關鍵。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跟著他們在無遮無擋的高架橋上走了約摸30分鐘,吸進肺中的冷氣彷彿要把胸腔凍住,冰涼的手腳也有點兒不聽使喚。走在前方的張冉、李金龍卻一切如初。全長8公里的路程要一次性走完,途中沒有熱水、沒有座椅,更沒有可以遮風擋雨的休息室。新年的第一夜寒氣襲人,長長的鐵軌上,只有兩個短短的身影在前行,一直走向2019的黎明。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一宵接送九病患的急救車司機

5:00 急救中心北區分中心

2018年12月31日晚8時,北京急救中心北區分中心挑燈夜戰。多數新年夜,譚華社醫生和同事們,都是在飛馳的急救車上過的。比起辭舊迎新的那“倒數10秒鐘”,他們更珍視的是在接送病患途中的“平凡每秒鐘”。“出發。患者40多歲,女性,有胸悶、心慌症狀。”扼要說明後,譚醫生飛奔下樓,一輛急救車、一名司機、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兩名擔架員,這一晚的忙碌就此開始。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進衚衕,下急救車,譚醫生一路跟著家屬走。其他人開始準備擔架,根據前期病症描述,車上的氧氣、心電監測儀也開始了進一步調試。病人躺在床上,說話很費力,家屬慌忙中思緒混亂。譚醫生一邊進行現場處置,一邊以最精簡的語言,問清了病人的病發原因、病發時間、病史等一系列關鍵問題,之後病人被抬上擔架車送往醫院。整個過程中的銜接、配合,如榫卯般精準。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改狀態吧!”把病患交接到醫院,回到救護車上,譚醫生跟司機說了這麼一句。意思是把救護車的狀態改為“待命”,就可以接受中心的再調度。一輛飛馳的急救車,一夜停不下來。“走,安華橋南!”凌晨0時許,人們喜迎2019年之際,急救車又接到了新的任務。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這一年的開端,它仍奔馳在救死扶傷的“生命通道”上。至今天凌晨5時許,譚醫生和車上的同事們已經接送了9位病患。

京西1500m處的護路工

西

8:00 門頭溝區清水鎮

在京西門頭溝之巔的清水路基專養段,這裡不僅有109國道,還有多條山內旅遊路線。新年第一天早上8時,呼嘯的山風寒涼刺骨,高玉愛帶領著專養段的姐妹們上工了。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高玉愛來自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第八公路工程處,是清水路基專養段的負責人。專養段的前身是成立於1972年的清水女子道班。隨著道路養護範圍的不斷擴大,現在專養段的員工超過七成都是女同志。她們負責189公里道路、38座橋樑、270道涵洞、三萬餘株路樹及喬灌木的養護工作,同時,還肩負著鏟冰除雪、防汛搶險等應急保障任務。

忙活了一上午,養路員們已經出了汗,只要她們一停下來,寒風吹過,從帽子裡、口罩裡冒出的熱氣,立刻變成白色的哈氣隨風飄散。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靈山路段被稱為北京最高的公路,其中一個叫大埡口的地方廣受關注。大埡口位於京冀交界處,海拔1500米,這裡也是專養段養護的終點。

山區道路地形複雜,這兒的天氣說變就變,冬雪也比別的地方來得更早。一個月前,北京城裡絲毫未見雪跡,高玉愛已經帶領著專養段的姐妹們處理了兩場積雪。“工作在清水段的人,基本都是最早看到冬雪的。這裡冬天的氣溫經常到零下20攝氏度。不清開積雪,山上的車下不去,下面的車上不來。那幾天非常冷,我們用了半天把積雪全部處理完了。”

一口京腔的金牌導遊

9:00 故宮博物院

上午9時,是故宮時間的辰時。“北京榜樣”、金牌導遊房博早早地來到午門西側的遊客服務中心,迎接他2019年的第一批遊客。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從2001年考下導遊證開始,房博就和故宮結下了不解之緣。僅去年一年,他就帶團遊覽故宮200多次。從上週五開始,他更是天天都不閒著。房博今天帶的是一個40多人的散客團。遊客們來自全國各地,有的是一家三口報名,有的剛看完升旗,直接拎著行李箱就趕了過來。房博用北京話和遊客們親切地打著招呼,為他們送上新年的第一份問候。

“進入午門,前面就是太和門。永樂皇帝曾經在這裡辦公。”“雍正皇帝是個工作狂,他每年只給自己放一天假,就是他的生日。”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引人入勝的歷史典故、輕鬆詼諧的講解,遊客們不時露出會心的微笑。房博的導遊線路是中軸線和西六宮,在三個半小時裡,他為遊客們講了一部通俗版的明清史。

想不到,當鐘聲敲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跨年!

“一座紫禁城,一部明清史。”這也是房博對故宮的認知。為了當好一名“學者型導遊”,房博購買了大量專業書籍,家裡的藏書多達數百本。直到現在,他還保持著每天讀書一小時的習慣。故宮遊覽線路畢竟有限,他還在“抖音”上註冊了賬號,專門講一些故宮的冷門知識。如今,他的粉絲已經有60多萬,不少遊客都是慕名而來。“希望更多的人通過我的講解來到故宮,喜歡上故宮。我在這裡等著大家。”

2019,依舊行走在路上,今宵有他們,好夢無憂。

記者 | 劉琳 景一鳴 王琪鵬 曲經緯 陳聖禹

監製 | 王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