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失算”之後,A股或有“跨年”行情

股市裡面,“大多數人的看法是錯的”,這句話一直被資深投資者津津樂道。

不過知名投資者索羅斯就說過,“大多數人的看法是錯的”這句話本身也可能是錯的。

A股過去幾天大漲的表現,就是在大多數賣方分析師一致看好的情況下發生了,除了一直看空的中信證券(600030.SH)策略分析團隊。

從過去多年記錄來看,A股的年底行情表現並不理想,投資者在春節前選擇套現已成為一種習慣,這也為之後反覆多次的春季“躁動”行情奠定了基礎。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比如2012年12月開始的“穩增長”藍籌股跨年行情和2014年11月央行多次降息所推動的藍籌股行情,不少券商股三週內就漲了近三倍。

這一次年底的行情又將會如何縱深發展?分析人士認為,地產金融帶領的年底行情將會延續,有望實現“跨年”。

龍頭券商鼓吹“貓冬防御”

12月的A股券商策略分析師們,看多是主旋律。“最近我們反覆提示看多,我自己都覺得我有點煩,主要是希望大家換一個思維,不要侷限在2016年~2018年的估值體系。”上海一位知名策略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3000點以下還要看空,可能要付出代價。12月17日,上證指數再次突破3000點大關,北向資金淨流入88.06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入49.90億元,深股通淨流入38.16億元。

不過,進入12月初,龍頭券商中信證券的策略分析團隊卻發出了偏空的策略報道,意外“失算”。

12月8日,中信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秦培景帶領的團隊,發佈題為《資金博弈的性價比顯著降低》稱:近期市場韌性主要源於預期反覆下的資金博弈,包括PMI超預期驅動短期資金“返場”,以及外資主動持續流入。前者仍需逆週期政策預期支撐,但預計近期政策定調將依然保持定力;後者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壓力下,料會受到抑制;再考慮機構“抱團”壓力和來年1月解禁高峰,預計資金博弈的性價比將顯著降低,市場韌性將減弱,建議繼續“貓冬”防禦,堅持配置低估值品種。

12月2日,中信證券在題為“預期尋底,貓冬防御”的報告中稱,“12月經濟下行和通脹上行的預期難見底,政策謀定而後動,短期難超預期,流動性寬鬆預期邊際上減弱,且中美博弈複雜化,外部風險預期上升。機構資金博弈及贖回導致的被動減倉大概率將持續,‘抱團’股短期調整未結束。”

儘管看空大盤被徹底“打臉”,但中信證券還是看對了部分板塊,“在A股則堅持對低估值板塊的配置,包括銀行、地產、基建產業鏈、家電和汽車及零部件,同時關注受益外部不確定性提升的黃金和軍工板塊。”

對此,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信證券賣方團隊看空,不代表其他部門就看空,比如其自營部門的操作就一直很牛,多次精準逃頂,另外中信證券每一次大規模併購擴張,都是在市場底部。

回看過往,中信證券自營操作的“高拋低吸”可謂精準至極,而其股東中信股份(00267.HK)對中信證券的操作也同樣如此,曾經在2015年初的高位以30元以上的價格減持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自營操作的精準減持,有時候也體現在單月業績的突然變化。上一次是發生在2018年4月。2018年5月7日,中信證券公告稱,2018年4月份,中信證券(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9.46億元,同比增長132.8%;淨利潤8.97億元,同比增長237.2%。中信證券2018年半年報也稱,“證券投資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47.41億元,同比增長50.65%”,然而2018年上半年上證指數從3307點跌到2847點,市場大幅調整的背景下,中信證券能夠取得這樣的投資收益讓人驚歎。

除了自營操作以外,中信證券的精準還體現在,每一次的大規模併購擴張幾乎都是在市場底部的時候進行;最近一次則是2018年底開始對廣州證券的併購,完善華南地區網點佈局。

A股期待跨年“穩增長”行情

2012年底和2014年底的行情,都出現了跨年全面上漲的行情,這一次地產和金融引領的行情能否再次實現“跨年”?

2012年在“穩增長”的背景下,不少藍籌股兩個月內翻倍;而2014年底央行開始降息以後,以券商為代表的藍籌股全面上漲,也為2015年中小創的全面牛市奠定了基礎。

招商證券分析師趙可表示,逐步接近年底,不論是所謂“房地產銷售韌性”的脆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提前佈局,還是重要會議的信號,都使得跨年行情成為可能,另外,根據“月度跟蹤,季度評價,年度考核”的政策表述來看,季度末是更加值得關注的時間節點,而低估值板塊的修復可能是這個行情的觸發劑。

華林證券首席投資顧問胡宇表示,結構性牛市有望走向全面牛市,部分龍頭股票發出了牛市的信號,說明這一波大概率是系統性機會,建議投資者滿倉操作。而從經驗上看,2019年核心資產(大盤成長和科技龍頭風格主導)明顯領先其他風格指數,預計2020年是小年,核心資產再次輝煌的概率不大,而超跌和滯漲的板塊,尤其是中小盤價值股,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超跌反彈。

胡宇建議投資者關注部分“破淨”股,這些破淨的公司高達300多家,這裡面有很多公司都涉及國計民生的大問題,都是相當重要的公司。比如某些大型商業銀行,以及一些涉及重要技術和具備科研實力的企業,他們被市場拋棄,不是因為業績增長不好,也不是他們在研發投入方面沒有實力,更不是它們沒有核心競爭力,只是因為它們被打上了週期股的烙印。

廣發穩健增長基金經理傅友興認為,週期股過去十年的總體投資收益並不高,無論是鋼鐵還是煤炭等行業,指數漲幅都要比滬深300低很多,週期行業的淨資產收益率比較低,而且行業盈利波動性很大,對投資者來說其實把握機會比較難。現在A股向全球外資開放,從全球角度選資產,他們認為中國內地具有龐大的消費市場、醫療市場以及製造業產業鏈,在全球比較上具有競爭力,長期來看這三大類都是比較好的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