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如廁管理豈可“從難從嚴”

對學生如廁管理豈可“從難從嚴”

學生上課期間去廁所需要填寫請假條,還要找兩位老師簽字,而且每天限量100張?近日,雲南臨滄市一中的一張課堂特殊請假條引發了網友熱議。對此,該校相關老師回應稱,這個請假條主要針對的是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防止他們在上課期間請假外出去廁所抽菸或進行一些和學習無關的違紀行為。然而,有專家卻認為,校方這樣的做法會讓學生心理有不愉快,“生理受到了約束,心理就不會陽光”。(5月15日人民網)

人要生存,就得進食及排洩,這無疑是天經地義。故而,無論是機關、企業,還是學校,對待人們如廁,似乎都沒有“人為限制”一說。然而,在臨滄一中,卻儼然相反,對中學生在上課時間如廁設置“高門檻”:一是要填寫請假條且限定如廁時間;二是須經任課老師和值班保衛人員審籤;三是每天限量100張,發完為止(學校對此解釋為“準備不足”造成的誤解)。

由此可見,此“門檻”算得上層層設卡,可謂“從難從嚴”。誠然,臨滄一中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如校方所說,防備學生在上課時間假如廁之名,“外出抽菸或進行與學習無關的違紀行為”。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此理由其實並“無理”:即便有個別學生確實存在上述行為,但作為校方,又豈能將“個例”視作“常態”,就此一律對學生如廁“設限”。

從臨滄一中的初衷來看,此舉無疑是為了確保課堂紀律。或許校方認為,每堂課間隔不過45分鐘,學生完全可以控制在課餘時間如廁。但他們顯然忘了,青少年的生理發育並未完全成熟,加上自控力較弱,譬如進食上的暴飲暴食,飲水上的忽多忽少,都可能讓他們在如廁時間及次數上難以“循規蹈矩”。作為素有“園丁”之稱的教育者,對此理當有清醒的認識。

對學生如廁管理豈可“從難從嚴”

倘若一味以課堂紀律為重,而毫不顧忌學生的生理需求,對其身體發育無疑有百害而無一利。道理很簡單,一旦同學們的如廁需求也被“嚴管”,面對“層層設卡”,百般無奈之下或選擇“強忍”,即醫學上所說的“憋尿”。而這種長時間的“忍而不排”,將有可能導致膀胱肌鬆弛,收縮力變弱,進而出現排尿不暢及緩慢等後遺症,這顯然是校方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從學校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對學生的正當生理需求“設卡”也有失體恤和關愛。其實,學生需要如廁,只須舉手示意,老師都當許可,又何須如此“把關”。不妨設想一下,倘有學生尿頻尿急,先要填寫請假條,好不容易經老師批准,還得找值班保衛人員審籤。幾番折騰下來,跑到廁所,還不滿臉憋得通紅。如此情景,顯然不該是學校的常態。

要說臨滄一中推出此舉的初衷,除了維持課堂秩序外,恐怕更多還是出於對學生的不信任。其實,對極個別借如廁之名,在廁所吸菸或有其它違紀行為的學生,一經發現,學校自當批評教育,但若就此“禍”及全體學生,無疑有失偏頗。顯而易見,在對學生如廁的“嚴管”之下,無論是學生起碼的自尊,還是師生彼此的信任,都會是不小的傷害。

對學生如廁管理豈可“從難從嚴”

更何況,“嚴管”學生如廁的做法,不僅有損身心健康,更不利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正如一位教育專家所說,“生理受到了約束,心理就不會陽光”,而這正是學校此舉最大的隱憂所在。由此期待,面對輿論批評,校方當摒棄上述偏執思維,從而以更加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學生的如廁需求。如此,才是一所學校值得稱道的人性化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