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微博熱門話題會成為影院的票房靈藥嗎?

“2017年8.8分以上的電影占比為16%,貢獻了39%的票房;到了2018年,8.8分以上電影數量佔比不變,但其票房佔比已經達到51%。而評分在8.2分到8.7分的中等口碑電影,雖然在數量上從去年的25%增加到了28%,但票房佔比卻從38%降至27%。”

前些日子,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在某論壇上分享了幾組直觀的電影票房數據,強調高評分對票房的號召力。

抖音、微博熱門話題會成為影院的票房靈藥嗎?

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中國電影市場增速放緩的今天,高分影片正搶奪著更多的票房,口碑效應已逐漸凸顯。但是對影院而言,口碑效應的“春天”如何才能到來?

一、藉助“KOL”傳播力

KOL一詞由來已久,但在電影行業更多時候出現在電影口碑評分中。作為觀眾熟悉,同時又在某一領域具有權威性和話語權的KOL——關鍵意見領袖,他們往往能做到“帶節奏”。也就是當KOL率先發表了相關評分和意見之後,信任他們的觀眾很有可能會在自己評分的時候不自覺地向這一評分靠攏。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錨定效應”。

一些電影在營銷時也利用觀眾可能存在的這一心理,與粉絲較多的自媒體公眾號、微博大V、或有號召力的業內權威人士、專業影評人等配合進行宣傳,在上映之前引導更多觀眾走進影院觀影。

根據麥肯錫的一項研究顯示,深受消費者信賴的KOL帶來的口碑傳播效應,往往是付費廣告的兩倍,吸引來的消費者則比其他方式擁有高出37%的留存率。

對影院來說,KOL帶來的口碑效應可以對電影排片有更加精準的判斷方向和參考,同時觀影流量也會帶動影院的收益增長。除此之外,這一口碑效應還能為影院提供新穎豐富的營銷思路。

抖音、微博熱門話題會成為影院的票房靈藥嗎?

二、尋找熱門話題度

一部電影如果無法引起觀眾的討論,通常是可悲、也極其可怕的,但這其實就是多數影片的真實寫照。不僅比不上高口碑影片,甚至連徹頭徹尾的爛片話題度都遠遠不及。

反觀影院同樣如此。能被記住的要嘛是票房排名靠前的名牌影院、要嘛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特色影院、又或是因各種問題被觀眾頻頻吐槽的問題影院,有了話題度,觀眾才會知道你的存在。

對於熱門話題的關注,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新浪微博上每分鐘更新一次的熱搜榜,因為有了明星花邊、社會新聞、搞笑問題等多方面的熱點,才不枉它“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的slogen。

抖音、微博熱門話題會成為影院的票房靈藥嗎?

影院要緊跟或製造熱門話題,最直接的方法可以是利用熱門檔期、熱門電影的流量優勢,結合線上線下脫出相關主題活動。

近期《海王》正在國內熱映,影院就可以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推送相關話題,如: #海王在XX影院等你來釣# #來XX活捉這隻海王# 等等,製造噱頭吸引關注,配合影院的宣傳。即便無法吸引到每位觀眾走進影院,引發的討論和關注度也會為影院帶來口碑效應。

三、巧用抖音營銷力

影院口碑影響力的形成,始終離不開年輕的主力觀眾。而當下,大部分年輕觀眾正“痴迷”於一項短視頻分享互動平臺。

在12月31日上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剛火了一把,首日票房更是達到2.61億元,有人說主要功勞來自抖音。

抖音、微博熱門話題會成為影院的票房靈藥嗎?

在該平臺的一條短視頻中,影廳座位呈桃心形狀,再配合一個溫柔的聲音說道:“你打算什麼時候去見那個你超級超級想見的人?”於是,2018年最後一天和愛人到影院看一場《地球最後的夜晚》成為不少人的跨年計劃。

其實早在《前任3:再見前任》《唐人街探案2》《超時空同居》和《一出好戲》上映前後,抖音就已經成為電影營銷的一個重要陣地,而電影票房最終的表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這一營銷模式的神助攻。

除了電影,抖音等平臺同樣可以作為影院營銷的重要工具。無論是影院環境、賣品種類、影廳配置都可以通過趣味短視頻的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保持親切感。如果你家影院恰好還有形象氣質特別佳的小哥哥、小姐姐,恰巧他們還喜歡玩抖音,那更是可以抓住機會為影院帶來關注度。

靠片吃飯依然是目前國內不少影院堅持的觀點,因此對影片的宣傳往往大過了影院自身。但全國一萬多家影院,近600億元的票房分攤到每一家影院時,除了少數頭部影院外,早已寥寥無幾,影院也是時候為自己盤算盤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