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下一個消失的吃瓜地

鋒芒智庫丨木木

微博,下一個消失的吃瓜地

微博的“埋墳”時代來了。

近日,微博管理員發佈關於“僅半年內微博可見”功能上線的說明,說明中提到微博新增“僅半年內微博可見”的用戶功能,這意味著微博用戶可以將發佈時間超過6個月的微博內容設置為“僅博主可見”,其他用戶無法再查看該內容,同時該設置在信息流、個人主頁、搜索場景方面都會生效。

微博,下一個消失的吃瓜地

消息一出,趙麗穎、賈乃亮、蘇有朋、謝娜等多位明星便將自己的微博設置為“僅半年內微博可見”,趙麗穎也因此成為“第一個使用僅半年內微博可見功能的明星”。該舉動激起了微博“挖墳黨”的一片哀鳴,“還能不能愉快地考古了”成為了微博用戶的最大擔心。

吃瓜、扒墳、花式抬槓,微博成為“考古聖地”

“新浪微博”從2009年上線,發展至今已經走過了10年的時間,從最初的即時通訊工具,到2012年在客戶端上線“密友”功能,除了在“轉評贊”方面發力,為平臺中的用戶打造熟人社交氛圍,微博也在不斷開拓自己的小圈子私密社交道路。

2011年,新浪微博註冊用戶數突破了1億大關,隨著入駐微博的明星、行業意見領袖增多,微博逐漸成為了一個泛化的內容生態圈,成為人人皆可發聲的意見廣場。期間可以看到微博打造KOL聚集地的野心,也能從中感受到微博中發展地如火如荼的KOL經濟。

微博,下一個消失的吃瓜地

來源:慧科榜單《微博KOL影響力TOP榜(2019年1月第1期)》

在微博逐漸拓展平臺內容生態圈的過程中,微信在社交媒體賽道中的表現也愈發突出,微信在2012年3月用戶數突破1億大關,逐漸成長為社交媒體的龍頭老大,簡單垂直的使用界面和相對封閉的社交環境,使其成為了微博在社交道路發展中的攔路虎。面對微信在社交賽道的圍追堵截,依託KOL打造內容生態圈便成為微博逃離微信圍剿時所找到的發展道路。

但是,微博打造的內容生態圈卻沒能夠一直保持良性氛圍,微博平臺的內容邊界變得越發難以把控。微博具有的高流量,使其成為諸多明星和行業KOL的曝光地,而諸多大V發佈的個人信息使得微博也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越來越多網友的“考古聖地”。

追溯明星動態,尋找明星小號,研究不同明星之間的互動狀態,在微博中“順藤摸瓜”成為吃瓜黨們的日常,也成為微博“考古黨”大軍在微博的日常活躍動態。

微博,下一個消失的吃瓜地

在“考古黨”之外,“微博槓精”也成為了微博平臺中的新力量。

熱門微博的評論區,時常淪為槓精和普通網友的戰場,“給槓精一個槓桿,他們可以槓遍全宇宙”成為網友們對於“微博槓精”的共識,槓精所具有的“罵完就跑,傷人於無形”特質使之成為微博平臺中極其活躍的不可控因素。

為了治理微博中的槓精,早在2018年9月微博便發佈《“博主拉黑停止評論”功能測試公告》,提升微博用戶對於評論區的控制能力,微博官方稱此舉是為了進一步控制人身攻擊內容的蔓延、提升博主對評論內容的管理體驗,促進微博的內容生態良性發展。

微博,下一個消失的吃瓜地

該公告發出後,首先開放給粉絲數量10萬以上的博主進行測試,確實讓微博平臺中的大V提升了對於評論區內容秩序的掌控能力,評論區“槓精”戰爭暫時可以偃旗息鼓。

但是,微博中網友瘋狂扒墳、尋找黑料、散佈謠言的行為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微博開始給予用戶更高的內容控制權,“僅半年內微博可見”功能上線的原因便顯而易見。

微博、Facebook,弱社交軟件向私密化發展

推動平臺內容向私密化發展,加強用戶對內容管理,讓社交平臺中的用戶重新向小圈層下沉,微博並不是首例。

佔據全球最大社交網絡寶座的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在今年三月對《Facebook想從微信學習什麼》一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從中透露出了想要向微信學習,收緊平臺內容管理,推動平臺私密化發展的態度。Facebook從去年開始曝出用戶隱私洩露醜聞,發展至今仍然深陷“隱私醜聞”的烏雲之下,它對於後臺龐大的用戶數據的不當處理,讓其依然處於大眾批判的風口浪尖之上。

微博,下一個消失的吃瓜地

可以說,提升對用戶數據的管理,是推動Facebook走向私密化的重要因素,向平臺中開始動搖的用戶表明自己“浪子回頭”的決心,也是其向私密化前進的關鍵。另外,Facebook的私密化發展信號,與其增長團隊領頭人舒爾茨曾經提出的“創建有價值、實用的用戶體驗”更是遙相呼應,Facebook想要由一個廣告商狂歡地、全球社交廣場向私密社交平臺轉變,提升“用戶體驗”便是其中核心要義。

那麼反觀現在微博同樣想要向微信學習,推動平臺私密化發展,可以感受到微博與Facebook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有著相同的企圖。

微博在十年間一步步從“社交”向“媒體”實現角色迭代,但是“媒體化”的微博卻彷彿陷入了過度營銷的泥潭中,在日益追求簡單、快捷用戶體驗的微博用戶中,過於紛雜的內容生態在一步步將微博用戶推向更為精簡的微博國際版中。

微博,下一個消失的吃瓜地

在這種情況下,微博將更多的內容管理權給予用戶,對平臺中存在的眾多明星大V而言,將成為吸引他們留存在該平臺中的重要原因,這也意味著微博仍然可以依靠明星大V吸引更多的粉絲成為微博用戶,保持住平臺中的極高流量。

另一方面,對社交核心的側重同樣能從微博的改變中得到凸顯。“羅超頻道”出品人便曾經指出,“微博官方說法是要增加用戶對自己賬號內容的自主性和處理能力,核心還是要強調自己的社交特性,而不是媒體特性”。

依靠用戶的相同愛好和平臺中的KOL影響力建立起弱社交帝國的微博,賦予用戶更多的內容管理權限,也會在另一方面減輕內容創作者的環境壓力,激發更多用戶的創作行為,提升微博平臺中的用戶活躍度。

“埋墳潮”湧起,微博進入“閱後即焚”時代

在微博管理員發佈關於“僅半年內微博可見”功能上線的說明後,不少微博用戶將微博這一改革方案與微信朋友圈僅半年可見或者僅三天可見的變化進行對比。張小龍在2019微信公開課上透露,“從朋友圈這個功能發佈至今,每天進朋友圈的人數一直在增長,並且沒有下降趨勢”,與微信推出該功能後廣受好評且有超過一億的用戶設置了“三天可見”的情況相反,微博的此番舉動則是迎來了諸多的質疑聲。

微博,下一個消失的吃瓜地

一方面,“半年可見”的內容設置在應用中可以更多地保護大V免受眾多“挖墳黨”騷擾,但是大V也會隨之失去一部分曝光度,雖然平臺內容方面可能會更加有序,但是微博中數量眾多的吃瓜群眾也將降低一部分使用微博的動力。同時,“半年可見”也將給予曾經有黑料的大V一層保護膜,在消息快速更新的背景下,黑料洗白會更加容易。

另一方面,在部分微博用戶使用“半年可見”後,大批微博用戶收藏和轉發的微博內容將被同步屏蔽,收藏的內容突然消失勢必會給部分用戶的使用帶去不便,同時未來使用微博搜索信息也將面臨著更多時效性方面的限制。

“資本逐利”是部分用戶對此次微博改變的評價,從之前大V拉黑刪除評論後該賬號需禁言三天,到現在帶有傾向性的內容放權,微博中的大V必然會享有更多變革後的紅利,但是對於眾多的普通用戶而言,“我的內容消失了”的感覺可能會來的更快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