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歐日負債最多 全球債務規模近250萬億美元創新高

美中歐日負債最多 全球債務規模近250萬億美元創新高

債務可以刺激增長,為企業和政府提供工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動力;但債務過多會拖累經濟,削弱政府應對衰退的能力,令經濟衰退遷延不止。

全球債務規模今年接近250萬億美元(約340萬億新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華爾街日報》報道,花旗集團對國際金融協會數據進行的分析顯示,上述數字是20年前的三倍。最大債務國是美國、中國、歐元區和日本,共佔全球家庭債務的三分之二以上,企業債務的四分之三,政府債務的近80%。

由於各國央行正紛紛改變過去的寬鬆貨幣政策,全球的債務負擔即將面臨重大考驗。

國際金融協會全球資本市場副負責人蒂夫蒂克稱:“我們正處在新的時代。債務水平可成為預警信號,提醒在某些國家和領域存在過熱跡象。”

投資者預計將在2019年直面這個新時代。全球經濟大幅增長的希望逐漸渺茫,但美聯儲已經暗示打算繼續加息,退出危機後的刺激措施。金融環境緊縮和信貸市場吃緊的跡象再度引發長期以來的討論:另一場債務危機可能潛伏在哪裡?投資者是否杞人憂天?

源於信貸市場的金融危機結束後,投資者和經濟學家一直謹慎關注債務的增長情況。債務可以刺激增長,為企業和政府提供工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動力;但債務過多會拖累經濟,削弱政府應對衰退的能力,令經濟衰退遷延不止。

和危機前私營部門的信貸激增不同,近年來政府債務大幅增長。各國政府大舉借債,以應付危機後的艱難日子。

很多投資者相信,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以本幣發行債券的富有國家對市場構成的威脅極小。投資者更擔心的是高負債公司。

新興市場舉債力度更大

根據聯邦統計數據,金融危機後,美國企業利用超低利率獲低廉貸款,將債務規模推升至大約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46%的水平。雖然減稅措施近來充盈了企業的金庫,但過去幾年債務規模相對於利潤的增長導致大量公司債的評級處在投資級區間的底線附近,一些分析師擔心,如果出現某種衝擊引發評級廣泛下調,投資者可能遭殃。

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的公司舉債力度更大,體現了發展中世界借貸的普遍激增。投資者尤其擔心以外幣發行的債券。2019年新興市場經濟體約有2萬億美元債務需要償付或再融資。美國和其它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以及最近美元升值都加大了發展中經濟體償還貸款的難度。

近年來一些重要的債務指標也在下滑。金融危機前飆升的美國家庭債務後來曾大幅下降。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家庭債務有可能首次超過4萬億美元。不過,在工資水平強勁、儲蓄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幾乎沒有跡象顯示美國人難以負擔債務。

幾位分析人士表示,銀行借款規模也有所下降,因此相比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如今金融系統更加穩定、更具韌性。

部分投資者擔心削減債務的一些方式可能損害經濟。比如,銀行撤出了跨境貸款業務,一些經濟學家表示,此舉雖然降低了全球金融系統的風險,但可能對貿易造成又一個打擊。

幾乎沒人認為債務會顛覆全球金融體系或主要經濟體。不過,隨著各國央行逐漸取消刺激措施,很多投資者都保持警惕。

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全球外匯策略主管溫丁稱:“以前,我們從未遇到過零利率環境,因此也無需考慮如何結束這種環境,而現在則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