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龍巖市機構改革實施方案發布!市級設置黨政機構49個

重磅!龙岩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市级设置党政机构49个

權威發佈!

今天上午,龍巖市機構改革工作動員部署電視會議召開,會議通報了《龍巖市機構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此次機構改革,我市市級共設置黨政機構49個:黨委機構15個,其中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4個;政府工作部門34個。

同時統籌推進市人大、政協和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等其他市級各項改革任務。

龍巖市機構改革具體有哪些內容?

改革後的機構設置是怎樣的?

一起來看看。

↓↓↓

1

《實施方案》對機構改革提出了這些

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批覆的《龍巖市機構改革方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堅持以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堅持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

本次機構改革,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對龍巖發展的要求,從機構職能上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市級主要機構設置及其職能同中央保持基本對應,與省級機構改革有效銜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統籌市縣鄉各層級、黨政群各領域改革,優化政府機構和職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充分發揮法治規範和保障改革作用,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堅決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結合龍巖實際,因地制宜設置機構,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聯繫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為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龍巖,實現趕超目標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2

龍巖市級設置黨政機構49個

重磅!龙岩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市级设置党政机构49个

3

龍巖市政府設置工作部門34個

重磅!龙岩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市级设置党政机构49个

其 中

↓ ↓ ↓

大數據和政務服務管理局

掛“數字龍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掛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牌子

公安局

掛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工作辦公室牌子

民政局

掛革命老根據地建設辦公室牌子

農業農村局

掛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商務局

掛口岸工作辦公室牌子

文化和旅遊局

掛新聞出版廣電局(版權局)、文物局牌子

退役軍人事務局

掛雙擁共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市場監督管理局

掛知識產權局牌子

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掛金融工作辦公室牌子

4

這些機構新組建和優化職責

組建市自然資源局

將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的職責,以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參與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市環境保護局的組織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職責,市水利局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市農業局的草地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市林業局的森林、溼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等整合,組建市自然資源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

調整新羅區國土資源和規劃管理體制。將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承擔的市轄區國土資源、規劃管理職責調整下放給新羅區自然資源部門。

不再保留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

組建市生態環境局

將市環境保護局的職責,以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市國土資源局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汙染職責,市水利局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汙口設置管理和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市農業局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職責等整合,組建市生態環境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正處級

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對應市生態環境局相應劃轉職責,作為市級生態環境局的派出機構。

不再保留市環境保護局及各縣(市、區)的環境保護局。

組建市農業農村局

將市農業局(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以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農業投資項目、市財政局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市國土資源局的農田整治項目、市水利局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農業農村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

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業農村局加掛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不再保留市農業局。

組建市文化和旅遊局

將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市文物局)職責整合,組建市文化和旅遊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

市文化和旅遊局加掛新聞出版廣電局(市版權局)、文物局牌子,歸口市委宣傳部領導。

不再保留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組建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將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職責、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以及市民政局承擔的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承擔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等整合,組建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

保留市老齡工作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

不再保留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組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將市民政局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和擁軍優屬職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軍官轉業安置等職責整合,組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加掛市雙擁共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組建市應急管理局

將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職責,以及市政府辦公室的應急管理職責,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職責,市民政局的救災職責,市國土資源局的地質災害防治相關職責,市水利局的水旱災害防治相關職責,市林業局的森林防火相關職責,市農業局的草地防火相關職責,市地震局的震災應急救援相關職能以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市減災委員會、市抗災救災指揮部的職責整合,組建市應急管理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正處級

不再保留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組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將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市政府辦公室承擔的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物價局)的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相關職責,市商務局牽頭打擊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職責,以及市知識產權局的行政職能等整合,組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加掛市知識產權局牌子。

保留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具體工作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承擔。

調整新羅區市場監督管理體制,將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承擔的市轄區市場監督管理職責調整下放給新羅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不再保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知識產權局。市政府辦公室不再加掛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牌子。

組建市醫療保障局

將市財政局(市醫療保障管理局)承擔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藥品配送管理職責、醫療救助職責劃入市醫療保障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

縣級醫療保障部門對應市醫療保障局相應劃轉職責,作為市醫療保障局的派出機構。

重新組建市林業局

將市林業局的相關職責與市農業局的草地監督管理職責,以及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局等部門承擔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林業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由市自然資源局統一領導和管理。

優化市司法局職責

將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法制辦公室)的法制工作職責劃入市司法局,仍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

市政府辦公室不再加掛市政府法制辦公室牌子。

優化市審計局職責

將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重大項目稽察職責,市財政局的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監督檢查職責,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相關經濟責任審計職責以及市屬國有大中型企業監事會職責劃入市審計局,仍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處級

不再保留市屬國有大中型企業監事會。

5

這些機構與中央、省基本對應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更名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優化市政府辦公室職責

將市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承擔的外事管理職責劃入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對外加掛市政府外事辦公室牌子。

不再保留市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

優化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職責

將市民政局、市商務局等部門組織實施應急儲備物資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職責劃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市重點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的有關行政職責劃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關職責交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承擔。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掛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牌子,不再加掛市物價局、市糧食局牌子。

優化市科學技術局職責

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外國專家管理職責劃入市科學技術局。

優化市交通運輸局職責

將市農業局的漁船檢驗和監督管理職責劃入市交通運輸局。

6

因地制宜設置了這些機構

組建市大數據和政務服務管理局

將市網上公共服務平臺(e龍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職責和市“數字龍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行政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大數據和政務服務管理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加掛市“數字龍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組建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將市政府辦公室(市金融工作辦公室)的金融工作職責,以及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有關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內資)的監管職責,市商務局的融資租賃公司(外資)、商業保理公司的監管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推進全市企業上市和再融資職責等整合,組建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加掛市金融工作辦公室牌子。

市政府辦公室不再加掛市金融工作辦公室。

組建市城市管理局

將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職責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有關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等管理職責,以及其他部門承擔的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的職責整合,組建市城市管理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不再保留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7

市人大、市政協等機構改革這樣統籌

推進

市人大機構改革方面

組建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作為市人大專門委員會。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更名為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

市政協機構改革方面

組建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將市政協經濟委員會聯繫農業界和研究“三農”問題等職責調整到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市政協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更名為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將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承擔的聯繫文化藝術界等相關工作調整到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更名為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

群團組織改革方面

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於群團組織改革的決策部署,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群團工作的制度,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這條主線,強化問題意識,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改革,著力解決“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問題,把群團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

8

《實施方案》還包括這些方面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

一是將市委黨史研究室與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整合,設置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作為市委直屬事業單位,相當正處級。

二是今後除行政執法機構按中央部署推進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此外,《實施方案》明確我市同步實施市屬事業單位劃轉調整,根據部門職責劃轉情況,堅持優化協同高效,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將職責劃出部門所屬相關事業單位及人員、編制劃轉給職責劃入部門。事業單位應隨主管部門調整,相應調整單位名稱;劃轉後職能相同或相近的單位,相應整合機構、精簡編制。

強化機構編制管理

強化市委對機構編制工作的統一領導,嚴格執行機構編制管理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嚴格機構編制管理權限和程序,加大機構編制違紀行為查處力度,堅決防止條條幹預。

規範管理合署辦公機構、掛牌機構、議事協調機構、臨時機構和派出機構。議事協調機構一般不單設辦事機構,臨時機構在任務完成後及時撤銷。清理不規範設置的機構和配備的職數,根除掛牌機構實體化和“事業局”等,不再設立掛靠機構。

嚴格執行中央規定的機構限額,不得在限額外設置行政機構。堅持總量控制,嚴禁超編進人、超職數超規格配備領導幹部,確保改革後機構設置不突破中央規定的限額,行政編制不突破中央核定的總量,事業編制不突破2012年年底基數。

優化編制資源配置,堅持動態調整,根據中央、省部署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加大部門間、地區間編制統籌調劑力度,提高編制資源使用效益。

9

龍巖市市級機構改革具體時間安排

本次市級機構改革組織實施過程中,全面貫徹落實“先立後破、不立不破”“先轉隸、後三定”原則,有組織、有紀律、有步驟推進,有序做好新機構組建、場所配備、人員轉隸、工作銜接等工作。

總的時間安排是,今年12月底基本完成市直部門機構班子配備、人員轉隸、掛牌、辦公場所調配、公共科室集中辦公等工作;明年3月底基本完成涉改部門“三定”工作。

閩西日報記者:林阿玲 張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