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作者都无法复制自己的成功,难怪大家都给自己刷好评

《哈利波特》作者都无法复制自己的成功,难怪大家都给自己刷好评

最近有一个作家匿名计划的活动。活动要求隐去作者名字,只看文字本身,只依靠文字决定作者的价值。直到揭晓,才知道阎连科、马伯庸等成名作家都参加了活动,他们名次还不错,不算尴尬。

我问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朋友敢不敢去参加,他直言不敢。这个答案没出乎我的意料,并且,并且觉得他的选择很有道理。按说已经有名气的作家不应该如此露怯。

但是你知道吗?《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也无法复制自己的成功呢。盛名之下,J.K.罗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就想,我写小说的成功,到底是偶然的呢,还是必然的?她自己拿自己做了一个特别酷的实验。2013年,J.K.罗琳悄悄地用两个不同的笔名,写了两本不同题材的新小说。她想看看如果我不用名气,能不能单纯靠实力让小说畅销。

第一本是政治小说,叫《偶发空缺》。这本书卖的还行,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当时亚马逊有读者评论说,这本书笔法老到,不像新手的作品,也许是一位成名作家用了笔名。后来也不知是怎么传出去的,市面上有了传言,爆出来这是J.K.罗琳的书。

第二本是犯罪小说,叫《布谷鸟的呼唤》。这本的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被几个出版社拒了稿,后来出版之后卖得也不好。但是偶然的情况下,有人感觉《布谷鸟的呼唤》和《偶发空缺》的笔法有点像。英国一家报纸就专门请了一位计算机专家对这两本书进行语义分析,看看作者是不是同一个人。

谣言四起的时刻,J.K.罗琳不得不承认两本书都是她写的。结果这这两本书的销量马上暴增。

你看,J.K.罗琳都没法复制自己的成功。所以我的那位作家朋友拒绝参加匿名作家计划,就是明智的行为。

如果说J.K.罗琳不能复制她的成功,那么她是不是浪得虚名呢?其实也不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J.K.罗琳本是个默默无闻的单亲妈妈,《哈利波特》第一本被12家出版社拒稿,好不容易出版了首印才只有500册。她没有媒体宣传,更没有托儿。但是这500个读者认为那是他们看过的最好看的书。他们自己写评论,说不相信有任何小孩打开之后能放下这本书。到美国出版后的第一年,也是没有任何宣传,仍然不受重视。但是读者默默地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送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然后它就不下去了。J.K.罗琳霸榜时间实在太长,其他作者都不干了,纽约时报不得不把畅销书排行榜按大人和儿童分开。

《哈利波特》后来当然是大受欢迎,但是初期绝对是实力的功劳。是读者的口碑造就了J.K.罗琳。那为啥J.K.罗琳匿名写的两本书就没那么成功?我们只能说J.K.罗琳不可能做到每个题材都写得那么成功。

J.K.罗琳虽然厉害,但是没有这最初的500位读者的点赞积极推介,可能她的名气还要推迟几年,而如果她没能坚持住那几年的话,贫困让她过早坚持不下去的话,可能她就只有一部书留在死后哀荣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读者的热心,有天大的慈善在里面。J.K.罗琳靠着忠粉而赢得开挂的人生,忠粉的作用巨大,并不是孤例,有社会学家做了实验证明初期的点赞对项目推进的重要作用。

社会学家在众生筹网站上做了一个实验。随机选择200个新项目,分成两组。对第一组,研究者给每个项目捐了一笔几十美元的小钱,对第二组什么都没做。

结果收到研究者随机给的这笔小小的启动奖励的项目,后来获得别的捐款的比率,是第二组的两倍以上。

然后社会学家又在维基百科上做了一个实验。随机选了200个编辑,分成两组,对第一组给其中每个编辑一个点赞式的虚拟奖励,第二组都没有。

结果在接下来一个月里,第一组编辑的产量提高了60%,而且其中有12个人又得到了别人的点赞。对比之下,第二组的产量没变化,得到新点赞的只有两个人。

这就是马太效应,这就是为什么你得赢起跑线!初期的一点点小小成功都弥足珍贵,能给你带来新的成功。

看来,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为成功能给你带来自信,哪怕这个成功是弄虚作假得来的,当然需要这个“成功者”不知道是假的。

当我们决定是否要买一个产品、给一个人奖励的时候,我们很希望参考一下前人的决定,这不就是购物网站上的刷好评的科学依据吗?如果你已经得到过好评,那就证明你是一个“可被好评的”人。我们就会觉得买你的东西很安全。

第一次好评的作用,是证明了你的“可被好评性”。

所以说“赢在起跑线”这句话的关键词是“赢”。你光是起步早、比如说让孩子很小就去上这个班那个班,是不行的 —— 你得让他“赢”才行。只有战胜对手脱颖而出,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自信,才能向社会证明他的“可被好评性”。

所以我们在这里做一个试验,你给某作者的某篇文章点个赞,看看它能否超过该作者被点赞最多的文章。不过,我这么说了,许多人会按住点赞的心不点了,反而弄巧成拙。所以说,套路只有在别人不知道是套路时才好使。忽然想起郭德纲的一个段子,以它来结束这篇文章。

一女(打电话):现在说话方便吗?

郭德纲:不方便。我媳妇在。

女:不是这个。我是想问你一句话。

郭:爱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