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天等創業,起初諸多不順,家人勸他放棄,如今靠養殖鴨子致富

天等縣向都鎮廷羅村廷念屯村民馬晉春,利用家鄉豐富的自然資源,通過創辦林下養殖場,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戶的帽子,走上致富道路。

返天等創業,起初諸多不順,家人勸他放棄,如今靠養殖鴨子致富

廷羅村是向都鎮7個貧困村之一,全村人多地少。馬晉春家4口人,兩個孩子在讀大學。馬晉春夫婦靠打工支撐全家生活,家庭負擔較重。2016年,馬晉春一家被認定為貧困戶。

返天等創業,起初諸多不順,家人勸他放棄,如今靠養殖鴨子致富

2008年,馬晉春到一家養殖場打工,積累了養雞養鴨技術。2010年,他返回家鄉,租下家鄉的山坡,利用山裡林下空間建了幾間鴨舍雞舍養殖雞鴨。剛開始,雞鴨不是病死就是銷路難,一度陷入困境。妻子勸他放棄養殖,外出務工,但是馬晉春沒有答應。

返天等創業,起初諸多不順,家人勸他放棄,如今靠養殖鴨子致富

在開展精準脫貧工作中,幫扶幹部通過走訪,瞭解馬晉春有養殖雞鴨的經歷後,就聯繫縣技術員指導他養殖。於是,馬晉春跟親戚借了資金,購買2000羽雞苗進行養殖,幫扶幹部幫助馬晉春申請產業“以獎代補”資金3000元。2016年底,馬晉春有了2萬多元的收入。

返天等創業,起初諸多不順,家人勸他放棄,如今靠養殖鴨子致富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逐步掌握了雞鴨的生活習性、病理常識,並嚴格按照所學的養殖技術,定期給雞鴨打疫苗和消毒,積累了大量的養殖經驗。

返天等創業,起初諸多不順,家人勸他放棄,如今靠養殖鴨子致富

為了提高雞鴨肉的品質,馬晉春將雞苗散養在沃柑樹下,鴨子在池塘放養。同時在雞舍附近種蔬菜,用大米、米糠拌蔬菜餵食雞鴨,由此養出的雞鴨肉質細嫩鮮美,深受消費者青睞。 如今,馬晉春林下散養雞鴨已有小名氣,養殖的雞鴨成了“香餑餑”,每批都早早被訂購一空。

返天等創業,起初諸多不順,家人勸他放棄,如今靠養殖鴨子致富

“這個山坡有20多畝沃柑,場地寬敞,附近還有池塘,水源充足,是養殖雞鴨的好地方,一年賺3萬元不成問題。”馬晉春說,現在他的肉雞養殖規模發展到1000只、童雞1.5萬隻、肉鴨8000只。

返天等創業,起初諸多不順,家人勸他放棄,如今靠養殖鴨子致富

隨著養殖規模和銷路的不斷擴大,馬晉春的收入迅速增加,去年成功脫貧,成為天等縣脫貧致富的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