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工匠精神”都用在打造日本制造业神化上了

蒋校长推荐:

每个民族都有那么一批能工巧匠,日本也不例外。但是,这样的能工巧匠不属于大工业化的生产,只能在小作坊里寻找他们的踪迹。

连日来,“日本制造”突患瘟疫,一个传染一个,眼睁睁看着就是一片哀鸿。从神户制钢开始,恰好似呼啦啦大厦倾倒,瞬时间四处断壁残垣,八方砖头瓦砾。

人们就奇怪啦,一直高高在上,独坐云端,神也似存在的“日本制造”,咋就一下跌入臭烘烘,脏兮兮的泥沼,连个招呼都不打呢?

1.“日本制造”曾经是劣质品的代称

在“万恶的旧社会”,超级有钱的人家,讲究的是坐美国“福特”汽车,背德国“莱卡”照相机,穿俄国“叶卡”皮裘,戴瑞士“梅花”手表,蹬意大利“皮皮啊”皮鞋……这是老爷们的标配。

少爷们呢?骑英国“风头”自行车,背德国“蔡司”照相机,穿芬兰皮夹克,戴瑞士“大罗马”手表,蹬意大利火箭式皮鞋……这也是标配。

这个超级有钱人的生活习惯,一直流行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直到1970年前后,在大城市的旧货商店里,时而还能淘到上面说的“宝贝”,而且价钱要得死贵死贵的。尤其好玩的是,经历过那个时候的老人,闲来无事,一个二个,还能津津乐道地说上一说,来自外邦的上等货,怎么怎么打眼,怎么怎么货真价实,怎么怎么经久耐用。当然,津津乐道者们,尽管讲得口沫横飞,其实买过用过的人,着实不多,超级有钱的人毕竟是少数啊。

日本货?根本上不了“串”,有钱人没有谁弄个日本货,到处炫耀,到处显摆。

穿着戴着日本行头,比如说挂着“火车头”牌怀表,穿人字呢马裤,戴漆皮帽檐扁平帽,横行闹市,耀武扬威的,那是汉奸——或服务于洋行,或委身于与驻军,或立足于伪政权的汉奸。

做为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国家,日本的武器制造应该有点精品吧?

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比起德、英、美、苏这些军事强国固然不如,比起等而次之的法国、意大利、波兰、瑞典、瑞士都有着相当的差距。

上世纪三十年代,各国陆军都陆续装备了冲锋枪,而日本一杆“三八”式栓动步枪扛到底,从来就没有意识到更换一下。就这一枪贯到底的“三八”式,在栓动步枪中,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就连仿造德国毛瑟步枪的蒋政权的“中正 ”式,在其面前,在某些方面,都有自傲的本钱。

当然,“三八”式射程远,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兵,能在300米内射杀单个目标,能在700米内射杀集团目标;精度高,在400米内有平直的弹道,可以在中等距离内精确射击,曾经有过800米内,多次射杀集群目标的记录;后坐力小,新兵训练时容易掌握;枪身长1.276米,加上刺刀长1.663米,因其枪身长,在白刃战中能占不少的便宜。

但是,这些优点又是它的致命缺点。射程远,子弹穿透力强,一打两个眼,只要没有击中要害,最多就是个对穿伤,很难致敌于死;枪身长,在壕堑中,在碉堡中,在房屋中,很难施展,只要对手冲到一定距离,手中的枪就成了累赘。在中国战场,“三八”式的性能可以说勉强够用,与美军、苏军一交手就成了烧火棍。

日本的“工匠精神”都用在打造日本制造业神化上了

日军弹匣比枪身加枪柄还长的百式冲锋枪

日本的“工匠精神”都用在打造日本制造业神化上了

日军枪柄比枪身还长的百式冲锋枪

举个例子;在朝鲜战场,狙击手张桃芳用得是抗战时期,苏联援助中国的水连珠,也就是莫辛—纳甘步枪。可能会有人问,“三八”式射程远,精度高,为什么不用?

道理就在于潜伏的工事,一般都比较狭小,枪身过长,不利于快速隐蔽,不利于快速出枪。子弹穿透力太强,击伤敌人易,击毙敌人难。

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国家,连一支趁手的步枪都造不好,你还能指望它干好个啥?

还有,日本的南部式,俗名“王八盒子”,被日本人自己称之为“连自杀都不能顺利完成”的手枪;还有,日本百式冲锋枪,竟然能做得枪柄比枪身还长出好多,弹匣比枪身加枪柄还长;还有,日军的辎重部队的马车,一直到侵华战争结束,仍然是一马驾辕的木轮车,而中国东北、华北、华中等地的老地主都用上了三马驾辕的胶轮车……

“工匠精神”与日本人没丝毫关系

日本的“工匠精神”都用在打造日本制造业神化上了

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工匠

在东北那么寒冷的地方,侵华日军的标配,是一件刚刚能够包住屁股的皮坎肩儿……要知道,当时的座山雕、许大马棒都给匪兵匪崽“整”上一件长及脚面的老羊皮袄呢。

在华北,侵华日军中的军官有皮大衣,但是那毛绒绒的领子,不是皮的,是栽绒……要知道,哪怕是羊倌、车倌、贩夫、走卒,只要有钱做一件白茬老羊皮袄,都要配上一条哪怕是山羊皮,哪怕是羊羔皮的领子。

到了侵华战争的后期,实在供应不起那么多士兵穿皮鞋了,于是日本人发明了“大头鞋”,就是鞋帮子的下半截用皮子,上半截用帆布……

有人说,日本玩的就是“小鹌鹑硬吞大杏核”,憋到最后,实在是没钱了,才这样苛刻自己的士兵,苛刻自己的军官。好吧,姑且认为你说得有理。那么,和平时期呢,应该讲究一些了吧?

和平时期的日本人照旧是“恶”习不改,能省事则省事,能省钱则省钱,能将就则将就,能对付则对付。

从来都是金属外壳的照相机,到了日本人手里,变成了塑料外壳。生产商知道,花上几千上万,买一台照相机,谁也会小心翼翼,绝不轻易地磕碰,绝不轻易地摔砸,用塑料做外壳没一丝一毫问题。塑料当然比金属易加工,所以日本相机与德国相机相比较,其外形呈现出线条柔和,色泽柔和,手感柔和的特点,确实“好看”多多。

从来都用好钢的汽车保险杠,到了日本人手里,外头包一层塑料,里头的钢材变薄了,变窄了,质量也降低了。生产商知道,在城市越来越拥堵的前提下,汽车根本就跑不起速度来,即便碰撞,作用力也不会很大,保险杠有个样子就行啦,根本用不着好钢材。可是,太“蒲包”的话,又有点难看,干脆包上层塑料,既遮了丑,又美了容。

有人曾经在网上鼓吹日本人的“工匠精神”,鼓吹“日本制造”,进而鼓吹日本货。

好吧,让我们先来看看“工匠精神”是个什么意思。

据百度百科,工匠精神,指得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不惜花费大量工时,不惜使用最好材料,把产品品质提高到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使之使用价值增加到能够达到的最大程度。在生产加工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绝不投机取巧,绝不简单从事,始终追求最优,始终追求卓越,始终追求同行中无可匹敌。

请问,以上这些,日本人能够做到吗?

他们的孜孜不倦,刻意追求的是,简约,省料,省时,表面花里胡哨,光鲜靓丽。不信,你挨着个去数日本货,数上一百,数上一千,看看哪个不是这样。

3.日本货为什么买得那么好?

有人或许会问,你把日本货说得如此不堪,可它还是卖得那么好,为什么呢?无他,日本人用在营销上的精力,超过所有商业对手。

日本的“工匠精神”都用在打造日本制造业神化上了

刷在民房上的日本“仁丹”广告

日本人在中国做广告应该是从清末开始的,“仁丹”广告、“味之素”广告、“健脑器”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可以说深入到了所有城市、集镇、乡村,只要找到一块儿稍微平整一点的墙,就会刷上大幅图画,那些粗粝不平的墙上,也会刷上几个大字,甚至连住宅门口墙垛子都给你刷上几个小号字。这样的广告,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才慢慢绝迹。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开始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就连刚刚会说话的幼童,时不时都会喊上一嗓子——“有山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时我国进口了一批“丰田”轻卡,日本人想继续扩大影响。可是,那个时候,中国报纸、电台、电视台不经营广告啊。日本人别有

日本的“工匠精神”都用在打造日本制造业神化上了

日本“匠牌”指甲钳

高招,他们在随车附带的打火机、香烟盒、工作服、修车工具、钥匙链坠上头都印上刻上了这句广告词。因为朗朗上口,又别有新意,很快就传播开来。

等到各媒体开始经营广告的时候,这个广告案例却登上广告学的教科书,传播得更广且深,完全不用在媒体上花钱做广告了。

日本有个“匠牌”指甲钳,也是上个世纪挤进中国市场的。

没有办法做广告,怎么办?日本人雇佣枪手,在报纸上写文章,一边贬损中国的指甲钳,一边赞颂日本指甲钳。说什么中国的指甲钳用上十次就不好使了,用上一百次就废了,日本指甲钳可以剪断细铁丝,可以剪断小铁钉,使用一万次,还和新的一样,“日本的指甲钳比中国的指甲钳好一百倍”。

这样的文章《人民日报》肯定是不会发表,各省、各市的党报也不会发表,他们就找各个专业类报纸,各个企业类报纸和为数不多的县级报纸。能挤上去一篇是一篇,能占住一片阵地是一片阵地。

到了八十年代,“日本指甲钳比中国指甲钳好一百倍”的观点,终于散布开来。

八十年代末,鄙人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国际电台,被市委宣传部请去参加座谈会。会上,有两个记者给大家讲对外宣传的特殊性,讲怎样写出适合外国人口味的文章。

讲着,讲着,就讲出了他自己的一篇小文章,怎样被日本人激赏,给了一个大奖的“事迹”。他说的这篇文章,就是讲述“日本指甲钳比中国指甲钳好一万倍”,中国连个小小的指甲钳都做不好,还不急起直追,早晚会被开除“球籍”的。当时我就奇怪,国际电台能发表这样的文章?于是,随口问了一句,这篇文章发在了什么地方?答曰:某油田的报纸。

读者诸君,你看看日本人的营销,搞得有多好啊!

请允许我再重复一遍: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不惜花费大量工时,不惜使用最好材料,把产品品质提高到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使之使用价值增加到能够达到的最大程度。在生产加工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绝不投机取巧,绝不简单从事,始终追求最优,始终追求卓越,始终追求同行中无可匹敌。

用这个尺子度量一下,日本制造,做到没有?日本商人,追求没有?日本货达到没有?

当然,每个民族都有那么一批能工巧匠,在埋头苦干,在追求卓越,在追求最优,在追求同行中力拔头筹的地位,日本也不例外。

但是,这样的能工巧匠不属于大工业化的生产,只能在小作坊里寻找他们的踪迹。

至于那些掺杂使假,篡改数据,蒙骗市人,招摇撞骗者,不出事是偶然,出事才是必然。

“日本制造”出事了。肯定的说,绝对是必然现象,今天出了,明天还会出。不信,请擦亮眼睛,等着看吧。

作者 : 郑伯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