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老龄服务”迎战养老困境“最后一站”

急剧攀升的老龄人口,把中国的养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何高效、高质量的养老不仅成为政府层面在积极推进的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民政部调查显示,至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高达2.3亿,占比16.7%,预计再过30年,这个数据将会达到4.8亿,占比将会高于全国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多岁的老人。

“智能化老龄服务”迎战养老困境“最后一站”

01

面对日益凸显的养老困境,单纯依靠增加财政投入、人力支援和物力投入,根本不能满足未来养老的缺口,因此国家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智能养老"的概念,目的就是借助一些科技型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通过投入较少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实现少数人即可操作的智能化老龄服务体系,在增加生活便利的同时,让老人感受到人到晚年的尊严和品质化生活。

智能养老行业发展

2012年全国老龄办已经提出了"智能化养老"的概念,在2015年,时隔13年之后,国务院明确指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7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和工信部等联合印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指出,5年内将建设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区500个。而在2018年的众多政府报告中,无一不在积极推进互联网+智能养老,这预示着,智能养老已经被国家提上日程。智能养老系统也越来越完善,其针对的人群也由社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部门逐渐向居家老人辐射。借助智能化的手段为老人提供物联化、互联化、高效、快捷、低成本的老龄服务。

“智能化老龄服务”迎战养老困境“最后一站”

02

"智能养老"动动嘴就能便捷生活。

智能养老平台系统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云端大数据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借助本土化资源优势,整合当地的家政、物流、餐饮、商超等行业,老人只需要在家中简单的操作或者动动嘴,就可体验到入户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智能养老系统还可无线蓝牙连接健康外设,如血压仪、血糖仪、血氧仪、健康睡眠床垫、智能定位腕表等,实现健康数据实时上传、并可在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紧急救助。另外在外儿女也可借助平台系统的监控功能,随时了解家中情况,防止意外发生。智能养老平台的成功搭建,让老人享受到智能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与舒适,这一平台的成功推进,已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智能养老行业以及各个媒体平台的一致认可。

“智能化老龄服务”迎战养老困境“最后一站”

03

"智能养老"让天下老人"老有所依"

最近几年,人们对于老人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向精神关爱方面延伸。近几年移动网络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年轻人的网络热潮,很多容易接受新事物的老人也加入了移动网络的生活中。根据一份媒体调查问卷显示,在懂得上网的老人中,89.4%的老人都会玩微信,他们可以借助这个端口轻松的掌控视频、聊天、与家人互动甚至是发红包功能。换句话说,老人非常渴望智能化的生活,只要有合适的端口,老人接受这些新鲜事物并非难事,所以智能化养老只要是确实可行,老人的使用习惯和接受情况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智能化养老平台的搭建,除了可以为老人提供基础的智能化服务外,还进行了适老化开发,根据老人的使用习惯,一些智能化老龄服务的行业先锋,借助老人最常用的电视机端,将智能化的平台延伸到电视机端位,让老人可通过电视端进行各种智能化的操作。智能化平台更多的考虑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为老人呈现出智能远程老年大学、老人朋友圈、老人与子女间更多的互动。

“智能化老龄服务”迎战养老困境“最后一站”

04

总之,智能化老龄服务平台的搭建,在让老人享受了便捷高效的智能化生活服务的同时,还借助高科技技术,打通了老龄服务的"最后一站",缓解了老人独居的困境和老无所依的尴尬处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