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支付戰事”海外打響,支付出海的“攔路虎”有哪些?

互联网巨头“支付战事”海外打响,支付出海的“拦路虎”有哪些?

近年來,我國支付產業“走出去”已經小有成就。從2004年到現在,中國銀聯的國際化業務已經有近15年的拓展,境外受理的商戶也不斷增長。支付寶、財付通等C端用戶為主的支付機構走出去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支付出海的兩條路徑

從路徑上來看,我國支付業務的出海發展主要有兩條路徑:

一條是跟著中國人走,中國人走到哪裡,業務就拓展到哪裡。憑藉中國人強大的海外消費能力,去拓展中國支付的海外受理商戶。這也是中國銀聯一直以來的發展邏輯。而支付寶等機構把國內與銀聯的競爭模式複製和延伸到海外,形成新的增量發展。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中國遊客的出境熱情帶動了銀聯國際、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等支付機構在海外不斷探索。

2004年開始,銀聯開始從亞太市場到歐美市場不斷開拓疆土,形成了目前在海外最廣泛的受理網絡。銀聯國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銀聯受理網絡已經延伸到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覆蓋超過5100萬商戶、275萬臺ATM。同時中國銀聯的“雲閃付”APP也開始走向世界,在港澳地區、新加坡等多地商家實現了通過銀聯二維碼進行支付。

支付寶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接入幾十萬海外商戶;微信支付已登陸19個國家和地區,支持13種外幣直接結算。

服務出境遊用戶的支付需求成為銀聯、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機構海外佈局的主要驅動力。而在支付服務網絡逐漸完善之際,海外本地居民的支付需求和市場空間也誘惑著我國支付機構進一步拓展海外當地支付市場,輸出中國成熟的支付經驗和技術。

第二條是跟著我國的貿易和投資走,貿易和投資發展到哪裡,支付就會服務到哪裡,跟著走出去。以國際電商及國際間貿易的快速發展為基礎,由國內外企業相互合作,依託跨境支付網絡完成跨境交易。

跨境支付的參與者除了傳統銀行和卡組織之外,第三方支付機構成為一直重要的力量。其中,跨境匯款、境外消費等C端業務主要掌握在幾大巨頭手中,中小支付機構主要發力B端跨境支付業務,集中於跨境電子商務、跨境旅遊、酒店住宿等領域。

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主要通過與境外機構合作開展跨境網上支付服務、在合作中提供的服務包括購匯支付和收匯支付兩種模式。

其中,購匯支付是指第三方支付企業為境內持卡人的境外網上消費提供人民幣支付、外幣結算的服務。收匯服務是指第三方支付企業為境內外商企業在境外的外幣支付收入提供人民幣結算支付服務。

目前中國互聯網跨境支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1)由第三方支付工具統一購匯支付。其中,一類是以支付寶的境外收單業務為代表的代理購匯支付,另一類是以好易聯為代表的線下統一購匯支付。

2)境外的電子支付平臺接收人民幣支付。境外的電子支付公司希望拓展我國巨大的網上支付市場,於是支持中國大陸銀行卡實現境外網上支付。跨境電商B2B業務主要通過“線下模式”完成,主要方式是信用卡、銀行轉賬、西聯匯款。跨境電商B2C業務主要是通過“線上模式”完成,其中,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跨境電子支付工具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跨境支付業務上,第三方支付平臺與境外機構必須相互合作,目前合作的方式主要為以下7種:

1.國際電商平臺及與之配套的國際物流公司。部分支付機構為入駐在國際電商平臺的境內賣家提供收匯服務,其合作的國際電商平臺包括亞馬遜( Amazon)、億貝(Ebay)、Wish及速賣通等;物流通常以國際電商平臺的推薦為主,包括郵政特快專遞(EMS)、DHL、UPS等。

2.國際銀行卡組織。境內支付機構開展境外國際卡收單業務,需與via、萬事達、JCB、運通、大菜等國際卡組織合作,獲得其收單資質認證及安全認證(如PCI認證),目前獲得前者資格的有快錢、易智付等支付機構,獲得後者認證的有易寶等支付機構。

3.境外支付機構。在跨境支付業務開展過程中,境內支付機構通過與境外支付機構合作,將其作為結算鏈條中的一環,幫助其完成跨境資金的收付結算。

4.境外商戶拓展公司。境內支付機構的海外商戶拓展及維護工作,通常委託給境外相關機構進行,有利於支付平臺快速切人境外市場。

5.境外收款機構。境內支付公司通過與境外收款機構合作,完成境外收款以及商戶境外資金的歸集,境內支付機構負責跨境資金收款和境內下發。此類收款機構有兩種,一種是境內支付公司在海外設立的具有相關業務資質的子公司;另一種如 Pavoneer、 Worldfirst等純海外服務機構。

6.境內商業銀行的海外分支機構。在海外擁有子公司的支付機構,在獲得相關業務許可後,以子公司的名義在銀行開立賬戶。一般選擇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作為其合作銀行,負責海外資金收付與清分。

7.與當地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如支付寶通過其母公司螞蟻金服集團,在印度、泰國、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與當地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推出電子錢包服務。

通過與境外業務合作伙伴合作開展跨境支付業務,規避了當地監管的限制,能夠更快地切人當地市場。缺點就是業務的主導性可能受到限制。

支付出海,有哪些阻力?

髮卡端拓展道阻且長。在我國支付行業的國際化道路上,在中國消費者強大的消費能力的帶動下,受理端的拓展相對較為容易。對於髮卡端的拓展難度很大,因為需要直接在國外拓展外籍客戶。從現在看,數量稀少。即使有,也主要針對國外華裔或者中國人。

拓展海外消費者存在很多困難。首先是對於國外消費者來說,我國支付品牌的認知度不高,因此,無法進入主流的髮卡端市場。其次,合作方也有疑慮,不同國家對於交易結算系統政策不同,大多海外銀行對支付平臺轉賬所承擔的結算業務疑慮重重,這會造成有“支付工具”,但無卡可綁的尷尬局面,無形中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門。

獲得當地牌照或收購進入很難。我國有實力的機構在海外市場推廣移動支付的目標客群,一定不會僅僅是出境遊的中國旅客,如何進行產品在他國的本地化策略,建立良好的產品體驗,成為巨頭推廣移動支付的必經之路。在中國人出境消費越來越方便的同時,海外也看重了中國人越來越強勁的旅遊和消費需求。但真正要做跨境支付的企業,包括在當地要申請類似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話,其實進度還很慢,難度也比較高。

支付寶採取了“出海造船”的模式,通過技術、模式輸出幫助別國的合作伙伴複製出本土化的“支付寶”,快速地在他國鋪開。支付寶投資了印度當地的支付公司 PAYTM,並幫其進行拓展業務場景。與國內支付寶並不相同,境外版支付寶因銷售的品牌均是本地化品牌,背後的平臺都是本地化的平臺,背後的團隊全部都由本地化的團隊運營,支付寶在其中只提供業務基礎能力、產品技術能力。要真正獲得當地牌照或者是收購進入還比較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