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二三事

人人都知喝茶好處多,但喝得太多會否有害?咖啡、紅茶、綠茶,哪個最提神?瓶裝茶、熱泡茶、冷泡茶,哪個最健康?想知道就要好好研究一番了!

喝茶二三事

泡茶方式

泡茶的注意事項?

泡茶時記得不宜浸泡太久,因不少茶葉也含微量鉛元素,鉛的釋放含量會隨浸泡時間上升,吸收過量的鉛會導致慢性中毒,損害神經系統、腎功能等,建議熱泡不多於3分鐘。如果擔心茶包會釋放其他物質,可使用不鏽鋼或硅膠茶隔沖泡。

瓶裝茶跟現泡一樣?

有美國研究調查發現,瓶裝茶比現泡茶含較少抗氧化營養素-多酚(Polyphenol),即兒茶素、茶黃素等。還要留意不少瓶裝果味茶都額外加了糖份,而且並未能驗出任何多酚,建議選成分簡單的無糖瓶裝茶最健康。

冷泡茶較健康?

冷泡茶通常指將茶葉浸於4度或室溫一段較長的時間,如12至24小時。意大利及臺灣均有初步研究指出冷泡茶的多酚類明顯比熱泡高。而咖啡因則比熱泡低,苦澀味也較輕,適合喜歡喝茶,但對咖啡因較敏感、或怕睡眠質量不佳的人士。

6大茶事Q&A

喝茶的好處?

1.低卡,茶的卡路里接近零。

2.有助心臟健康,含抗氧化營養素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可降低膽固醇及血脂。

3.可預防癌症,含兒茶素或茶黃素,都是活躍的抗氧化劑,有初步研究指出飲用綠茶可減低患上皮膚癌、前列腺癌、肺癌、乳癌等癌症,但仍需要更多有力的研究結果,才能對公眾作飲用建議。

4.維持腸道健康,茶含兒茶素,有助消滅大腸桿菌。

不同茶種的分別?

喝茶二三事

綠茶、烏龍茶、紅茶,最大分別在於發酵時間的長短,發酵時間越長,所含的兒茶素就越低,咖啡因越高。

綠茶:未經發酵,茶葉重量約30%為兒茶素,為3款茶中最高,兒茶素當中的EGCG,有多份研究指出可抗衰老、保持心血管健康。

烏龍茶:半發酵,兒茶素、咖啡因的含量介乎於紅茶及綠茶之間。有臺灣研究發現青心烏龍茶含茶飢素(Teaghrelin),飲用時會產生飢餓感,促使腸胃蠕動,有“開胃”的效果。

紅茶:全發酵,含最多咖啡因。茶葉重量中約3至10%為兒茶素,另外亦含茶黃素(Theaflavins),也是十分活躍的天然抗氧化劑。

可否以茶代水?

雖然喝茶健康,但也不可當水飲。茶中的咖啡因、單寧酸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如植物性鐵質、鈣質等。而咖啡因亦有利尿作用,過量攝取會不停想要小便,這樣下來,每飲一杯茶大約只吸收到一半水份。以一般市面瓶裝茶為500毫升為例,建議一日飲用不多於4支綠茶或3支紅茶。

喝茶可以消脂?

茶的兒茶素、單寧酸、咖啡因,皆會刺激胃酸分泌,有消滯的功效,但不會消脂。另外,注意空腹喝茶有可能令人感到不適,應儘量避免。

茶和咖啡,哪個更提神?

一般來說,茶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少,1杯咖啡約有100毫克咖啡因,而1杯紅茶只有43-80毫克,綠茶則有25-48毫克。所以提神效果最好的是咖啡,其次是紅茶,最後才是綠茶。

什麼人士不宜飲茶?

孕婦或哺乳期媽媽不應攝取多於200毫克咖啡因,即約4杯綠茶或2杯紅茶,因咖啡因有可能傳給胎兒或嬰兒。12歲以下兒童,每日也不應攝取超過每公斤體重x 2.5毫克的咖啡因,吸收過量會增加焦慮情況。亦要留意喝茶的份量。有些人亦會對咖啡因較敏感,過量攝取有可能出現失眠、煩躁焦慮、心跳加速、頭痛等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