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營標欣賞-六種版別的‘鐵塔’


鐵塔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北門大街鐵塔公園的東半部,是園內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點,始建於公元1049年(北宋皇佑元年),是1961年中國首批公佈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稱。

鐵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層,因此地曾為開寶寺,又稱"開寶寺塔",又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 ,在900多年中,歷經了37次地震,18次大風,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

據史料記載,開封鐵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於開寶寺福勝院內,始建於太平興國七年,也說是公元982年,建成於宋太宗端拱二年,謂之福勝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輪,車駕臨幸,舍利乃見,因賜名靈感塔",是宋太宗用來供奉吳越國進貢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

鐵塔的建造開始於北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但何時落成,至今尚未發現有確切記載。這是鐵塔歷史上的一大懸案。據河南大學教授魏千志考證,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王慣撰寫一部《北道刊誤志》,此書對京師(開封)名勝,記載頗豐,而唯獨緘口不言開寶寺塔。

鐵塔從建造到竣工,前後總共經過近30年的時間。但這僅是魏千志教授的一家之言,鐵塔確切的落成時間,仍尚有待於碩學博聞之士釋疑解難。

歷經宋、金、元、明、清5個朝代以及民國時期漫長歲月,遭受地震43次,冰雹1O次,風災19次,河患6次,雨患17次,其間曾數次增補葺修。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周王重修,塔內嵌置黃琉璃阿彌陀佛48尊,兩旁刻字足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