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天價飯局”背後,鮮為人知的“稀土之殤”

近日,上海西郊5號41萬元的天價賬單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先是瓜民驚詫,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竟然有此等“朱門酒肉臭”的事件發生。接著,飯店出來解釋了,說這是迪拜王子請客,土豪請客,這些錢算不了什麼。這個解釋顯然難以服眾,迪拜人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哪裡會點這些中國菜,特別是這個“燒酒醬肉”,直接犯了大忌。於是,有人深挖下去,揣測幕後買單人可能是某昔日“稀土大王”的公子,富二代一枚。孰是孰非,我等瓜民無從鑑別;或許,明白人心裡自然有數。魯迅說,“時間永是流駛,街道依舊太平”,相信過不了多久,這事兒就會被大家淡忘,該吃瓜的繼續吃瓜,該紙醉金迷的繼續紙醉金迷,一切照舊。

但是,既然這事兒與“稀土大王”有關,也就間接的與中國的稀土行業有關,不妨把話題扯開去,談一談這個讓人唏噓的行業。

“40萬天價飯局”背後,鮮為人知的“稀土之殤”

稀土是什麼

稀土元素是化學元素週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等17種金屬元素的統稱。於其儲量稀少、不可再生、提純和加工的難度非常大,在工業和軍事等尖端製造業中至關重要,被稱為工業的“維生素”,被譽為“萬能之土”。稀土與半導體、石油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重要戰略資源”,行業應用方面,在汽車、電子、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都不可或缺。

“40萬天價飯局”背後,鮮為人知的“稀土之殤”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道出了中國的稀土儲量大國地位

據統計,中國是世界是稀土儲量最大的國家,佔世界全部儲量的80%左右,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稀土產品來源於中國。中國稀土的品位好,開採加工難度相對較小,生產成本較為低廉,這也是開採量較大的原因。(……)

“40萬天價飯局”背後,鮮為人知的“稀土之殤”

壟斷又如何?黃金的價值,白菜的價格

稀土,雖然是中國的核心優勢,但是卻無法成為(……)談判桌上的籌碼,也沒有帶給中國多少的實質利益。事實上,對於這種貴過黃金的元素,我國長期以來是以低於白菜的價格在出售,狀況令人痛惜。當前國際市場,稀土的定價權並不在中國,而是被美日等國家牢牢把控。美日等國在稀土價格上漲時停止進口,而在價格跌至谷底時大量買入囤積。讓人驚歎的是,幾乎沒有多少稀土資源的日本,靠著稀土深加工技術,往往可以賺取超過10倍以上的回報率,中國20元左右出口的稀土,到日本加工完再賣出給中國企業時,價格可以超過1000元。

“40萬天價飯局”背後,鮮為人知的“稀土之殤”

亂象重重,稀土行業不能承受之痛

我國稀土行業缺乏話語權,受制於人,歸根到底還是國內的行業發展過於混亂,對內無法形成良性發展秩序,對外無法形成合力,在野蠻和混亂中消耗著行業的價值。國內稀土行業集中度不高,雖有五礦等大型集團,但也存在著數不清的小礦廠。受行業高額利潤的驅使,分散的小礦廠沒有動力去規範化經營,唯利是圖,枉顧國家戰略利益。

亂象之一:環境汙染。稀土行業黑色利益鏈猖狂,簡單粗暴的開採方式,讓汙染問題觸目驚心。

亂象之二:產能過剩。據統計,近年來,離子型稀土精礦的產量嚴重超過計劃指標,年產量實際約5-8噸,是1.79萬噸指令性計劃的3倍以上。供過於求的結果,就是低價拋售,稀土出口呈現量增價跌的可悲局面。

“40萬天價飯局”背後,鮮為人知的“稀土之殤”

重拳整治勢在必行,這個悲催的行業還有希望嗎?

國務院在2011年出臺《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幾點意見》,此後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加強對稀土行業資源開發利用的管控力度,意圖引導行業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但從7年多來的實踐看,預期的目標並未完全實現。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合金分會秘書長孟慶江近期指出,“黑稀土”有所抬頭,價格再次持續下跌,重稀土出口方面量升價跌現象仍在持續。

“黑稀土”的開採,是亂象之表;背後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才是亂象之源。淨化行業空氣,規範行業行為,不能完全指望企業的自律,必須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加以重視,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企業和監管部門職責,對於那些利令智昏的參與者予以嚴懲,才有可能讓這個“行業之殤”不再繼續下去。

“40萬天價飯局”背後,鮮為人知的“稀土之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