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便利店》:合群就好,何必快乐?

《人间便利店》:合群就好,何必快乐?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搞笑视频:一头高地牛被同类排斥和虐待,主人于是将它圈养在家里。不合群的小牛从此立志成为一只狗,并且很快地适应了自己的“狗生”。

视频中的小牛像狗一样撒欢奔跑着,看起来无忧无虑。从牛群面前经过的时候,小牛蹦跶地特别欢,一点都不合群,可是很快乐。

《人间便利店》就是这么一本讨论合群的书。

作者村田沙耶香凭借这部小说,于2016年获得了第155届芥川龙之介文学奖,确立了其在当代日本文坛的地位。

本书主要讲述三十六岁还保持单身的古仓惠子,在便利店打工十八年,并被当代社会看不见的规则排斥的故事。

“我一直在模仿着他们,只为努力扮演大众心目中的人。”

从小,惠子的表现就和周围的孩子格格不入。她没有愤怒的情绪,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简单直接,不符合常理。家人和医生认为她没有同理心,还具有暴力倾向。

幸运的是,惠子在十八岁的时候,选择在一家便利店打工,竟意外地很适应便利店的工作,从此找到了融入社会的一个切入口。

可十八年过去了,单身未婚的惠子依然在便利店做着兼职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新同事宅男白羽的加入,打破了惠子之前努力维持的与社会之间的平衡。

惠子开始思考,难道自己的人生,是畸形的吗?

《人间便利店》:合群就好,何必快乐?

惠子作为这个社会的“异类”,一直在被不同程度地排斥着。

小说背景中的日本社会有其封闭性和排他性,人们更愿意抱团式地融入社会,而不是特立独行地生活着。

为了合群,惠子参加同学聚会,却被几个同学和她们的丈夫质问没有正式工作,一把年纪还不结婚。

众人都略带疏离地窥探着惠子,准备好的长篇大论已到嘴边,时刻准备帮助修复这个异类。

另一方面,惠子的家人对惠子的关爱溢于言表,但他们并不支持惠子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希望能“治好”惠子,使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找一份工作,尽早结婚。

妹妹哭着请求惠子小姐去看医生:“你要怎么才能变正常?我要忍到什么时候才好?”

而无家可归,没有工作的大龄宅男白羽先生也是“异类”,但他更像一个愤世嫉俗者,将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社会和其他人。

他连一份店员的工作也做不好,却在考虑从规章制度上改善整个公司。

他的存在,也让惠子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转变。于是惠子主动提出和白羽先生无性同居,以便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口。

所有人都在教导惠子怎么样融入社会:找个工作,找个好男人踏入婚姻,却没有人问过她喜不喜欢便利店的工作,是不是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

惠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从小就是个“异类”,那么对于你的家人朋友而言,你的快乐并没有那么重要。家人的目标是治好你,让你同这个社会接轨。

年关将至,春节回老家的时候,各路亲戚朋友的声音会在我们耳边萦绕:

“你三十岁了还是单身,一定是要求太高了!”

“在北京工作三年,工资还这么低啊,还不如谁谁谁在老家。”

“一把年纪还不要小孩啊?我都替你着急上火。”

那些嘴上“挂着为你好”对你指手画脚的亲戚,没有考虑过你本身适合于怎么样的生活方式。

众人面对奇怪的事物,第一反应是无所顾忌地一脚踏入,都觉得自己有查清其中缘由的权利。就像白羽先生多次提到绳文时代,不融入部落的人就会被干涉、被强迫,最终从村子里流放出去。

《人间便利店》:合群就好,何必快乐?

这么一套社会规则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曾经有个很出名的实验,叫猴子吃香蕉。实验中把三只猴子关在一个中央挂着香蕉的笼子里,并设立了规则:任何一只猴子试图去拿香蕉的话,另外两只猴子会被电击。很快,猴子们知道只要试图摘香蕉就会被电击。而后,实验人员用一只新猴子替换掉其中一只老猴子。新来的猴子尝试拿笼子里的香蕉,两只老猴子会殴打它。于是,即使没有电击的惩罚,新猴子也学会了“不可以拿香蕉”。

人们每个人都在扮演心目中“普通人”的角色。年轻的时候,谁都有过标新立异的一面。经过摸爬滚打后,人们总结出一套社会规则,明白“哦,人一定要有一个高薪体面的工作”,“三十岁之前要尽早结婚”等等。

可是,随波逐流就一定会幸福吗?

人们就像笼子里的老猴子,甚至会出于泄愤,殴打新来的不知道规矩的新猴子。

我们终归会用自己的方式融入这个社会。所幸的是,社会比关猴子的笼子大很多,惠子们会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社会也能容纳的生活方式。

书中的惠子最终选择回到便利店工作,以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方式走完一生的路。

嵇康曾写下一篇著名的绝交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来痛斥山涛和他背后的司马氏集团。其中有一句这样说道:“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

愿我们都能像惠子一样泰然处之,在社会和他人喧嚣的声音中保持自我,并在这股逆流中不断前行,各得其乐。

END-

我是猫言,新的一年,祝大家事事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