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食記·食物與鄉愁丨富平吊柿餅-12道工序,60天風霜洗禮

九味食記·食物與鄉愁丨富平吊柿餅-12道工序,60天風霜洗禮

這幾日收到了母親從陝西富平老家寄來的柿餅。

紅棕色的外皮上均勻掛著雪白的糖霜,用手輕輕撕開便能看到柔軟晶瑩的橘紅果肉。咬上一口,淸甜的糖霜瞬間融化,軟糯的溏心緩緩流淌,再仔細咀嚼,Q彈而有韌性的外層果肉和半透明膠狀的溏心交織登場,一種天然形成的甜在整個口腔中反覆縈繞。鄉愁,也就隨之一絲一縷,浮上心頭。

九味食記·食物與鄉愁丨富平吊柿餅-12道工序,60天風霜洗禮

在中國人的情感字典裡,食物和故鄉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

故鄉的食物,對很多身居他鄉的人來說,已成為遙遠的往事。久違的味道,為的是一解鄉愁。這些食物,大多是一些樸素的家常小菜,但愈是家常平實的一蔬一飯,愈是在日復一日之後,勾連味覺,引發牽念,成為長久不散的記憶。每逢遊子思親,更成為他們用來縮短他鄉與故鄉距離的最佳介質。

九味食記·食物與鄉愁丨富平吊柿餅-12道工序,60天風霜洗禮

早十幾二十年前的湖南,對於農耕文化的主流而言,外出打工謀生是一樁大事,告別便帶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儀式感,這種儀式感表現在食物上成為揹包裡的煮雞蛋。即使到今天,遠行的人們已經開始更多地選擇快捷方便的速食產品替代,煮雞蛋依然成為一代人不可磨滅的故鄉記憶。

包括在北方,人們講究“出門餃子回家面”,只要相聚,無論是面對分離還是慶賀迴歸,食物總是情感的絕佳調節。春節的念想也多在此處,為了團聚親朋,為了感受鄉味,更要在返程時候填滿行囊,旅者的行囊固執,永遠裝不下高貴和驕矜,有的只是屬於家鄉的一把辣椒、一塊臘肉,一摞餅食……家的味道無可替代,但總能稍稍安慰。

九味食記·食物與鄉愁丨富平吊柿餅-12道工序,60天風霜洗禮

母親的柿餅被一搶而空,這整天都是香香甜甜的。

來南方久了,見到吃過的基本都是圓形的扁柿餅,果肉單薄且發乾發硬,處理不好的還略帶澀味,便尤為想念家鄉的吊柿。到得冬日,母親總會給我寄上一些。

富平的柿餅好是有原因的。

九味食記·食物與鄉愁丨富平吊柿餅-12道工序,60天風霜洗禮

當地特有的尖柿,長於平均氣溫13.1℃、全年日照時長2472小時的富平,有2000餘年種植歷史。外形橢圓、一頭略尖、表面光滑沒有縱溝紋絡,成熟後皮薄肉厚、汁多無籽、甜蜜入心,最適合製作柿餅。

九味食記·食物與鄉愁丨富平吊柿餅-12道工序,60天風霜洗禮

在食品工業發達的今天,用機器迅速烘乾製作一枚普通柿餅只需10天。富平人堅持純手工製作,採摘、折鉤、削皮、架掛、捏心、下架、出水、潮霜……12道工序,60多天風霜洗禮,始得原甜柿餅。

拿來撫慰遊子心腸,故鄉的味道是再好不過了。

九味食記·食物與鄉愁丨富平吊柿餅-12道工序,60天風霜洗禮

人可能就是這樣一種特殊的動物,吃什麼飯長大,就被刻上什麼樣的味覺基因。遠行並沒有能夠阻斷這種基因的表達,而是更加強烈地將距離、時節、記憶嵌入程序中,在時節更替的某一刻,被悄然喚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