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有什么精妙之处?他的后半生怎么样?

陳翔六點半藝人


《枫桥夜泊》这首诗无疑是唐诗中的精品。它的作者张继只留下这一首佳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七绝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起句便是寒冷孤独忧愁的感觉,“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乌啼、寒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都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优美的却凄凉的情境。后两句意象飘渺:姑苏城、寒山寺、客船、夜半钟声,营造出空灵旷远宁静的意境。江畔秋夜含霜满天,月落乌啼,渔火点点,枫叶瑟瑟,羁旅客子心事重重难以入眠,夜半钟声到客船,勾引起诗人无穷心事。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情景交融,尤其是“夜半钟声”对全诗意境的点染,后世无人能超越。

张继是中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遭遇安史之乱,个人命运逃脱不了国家命运。他生不逢时,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科举无望,但是写下《枫桥夜泊》这首诗使他跻身唐朝大诗人行列,名垂千古。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决定投笔从戎,加入了征讨叛军的队伍当中,立下过功劳。战乱结束论赏行赏之时,张继得到个盐铁判官职位,就是去管理钱。

好景不长,也就在任一年,张继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好友前来凭吊他,却发现他实在是清贫寒酸,连安葬费都没有,好歹被埋在了苏州。史料关于张继的介绍非常少。但他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名作,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了。



华华写写


曾经风靡全国的一首歌曲《涛声依旧》,估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而这一首歌的歌词和创作原型,不由得想起一首唐代著名的七绝《枫桥夜泊》,作者张继的确名不见经转,但这首诗的威名远扬。从古至今,能把愁浓缩在这么几句而又浓缩的这么好的,也许只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与之媲美。这首诗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作于何年个月何时何地?据史料记载已不可考证,但大致时间应该在天宝十二年,诗人张继经过十年寒窗,几载苦读,终于金榜提名,进士及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大展宏图了,然而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便发动了"安史之乱",叛军攻克长安,玄宗窜逃至蜀地,满朝文武作鸟兽散。社会严重动荡,而张继并无雄厚背景,和丰厚的钱财,真可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又重新回到原点,只能当个落魄文人。

自古以来,好的诗词自然有很多人愿意去读,有得就有失,好评之后当然争议就会随即而生一一一秀木成林,风必摧之!


那么就让我们再次分析鉴赏这首《枫桥夜泊》。

首联“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如果让大家对“乌啼”“江枫”作个理解,常规解释的都是"乌鹊啼叫"和"江边枫树",因为这样的景物渲染顺理成章,毫无悬念,可偏偏有人说写的是地名。

但当地文史资料记载:唐代的寒山寺,方圆外不出十里有小镇,名曰"乌啼镇,有拱桥,曰枫桥。"可能有人会问:古人不应该知道有没有这个地方吗?为什么还有争议呢?


其实我认为就这件事,古代名人大家需要给张继一声道歉!为何如此呢?

唐时宋时,大家对这首诗颇有异议。大家都抱着夜半钟声去了,但到底有没有这扑朔迷离的钟声?有说有有说没有,众说纷纭,争执不休。尤其是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叫嚣得最欢,当时就提出质疑:"句则佳矣,奈半夜非鸣钟时"。以欧阳修这样的文坛领袖,诗词泰斗一一一他可是曾经修编《新唐书》和《新五代史》的大家!他提出了异议,谁还能就此造次?敢说个不字!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应该有。据考察,大约从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苏州寺院有敲定夜钟的习俗,约子时将过半,也就是今天的23:40敲打。敲击一百零八次,费时约20分钟,击完便是子时过半。可是古人也不可能都去过姑苏,都了解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只知道寒山寺钟声,未必都明白何时为谁而鸣?所以说古往今来,人微言轻,人重言鸿。就如同现在权高位重者,一句顶一万句,如芥草民,话如放屁!这不是当今社会的弊病,古来有之!

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光芒,远远掩盖了作者张继的一生。 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约是天宝十二年的进士,各版本的介绍可能也都到此为止,其他不详。可以说与初唐另一位诗人张若虚有异曲同工之处,几乎都是"孤篇压盛唐"。


有时我就在想,历史像一个爱开玩笑的哈哈镜,就事论事,映射无穷。到底是张继拯救了姑苏寒山寺,还有寒山寺的钟声,还是寒山寺成就了张继?

我们是否也应该为诗人张继感到庆幸?还有《枫桥夜泊》这一名篇,让千百年后的我们学诗的同时认识他,纵然大浪淘沙,必将灼灼后世!

再次感谢大圣小秘书平台!


兵法天下


一、渔火深处话张继

 

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张继少有的经典传世之作!

千年之后,我们依然手握旧船票,在寒山寺、在江枫渔火的诗意间穿行!

只是张继已不再,但我们缅怀的诗意和回望仍在月下荡漾。。。。。。

 

二、《枫桥夜泊》的精妙之处

1  此诗采用倒叙的手法

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难眠的状态。

2         此诗具有地理和物理美

诗人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居等景象,有动为静,有明有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3         此诗具有禅意美

枫桥不但诗意美,且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显得更加丰富张力,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中寓庄严之感。

 

三、张继的后半生

 

少年勤奋,屡试不第,后来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诗友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

但张继一生,像杜甫一样关心安史兵乱后的民生!

他苦难一生留下的文化财富——《枫桥夜泊》,是绝唱,是挽歌!也更如一面文化的镜子,照亮寒山寺愁眠的古和喧嚣旅游的今!




北方渔火文化


作者以深秋为主提,倒续手法描了黎明时分的景色,联想到半夜到来的客船,

此人一生为官,晚年不详,留下的作品也很少。


风吹麦浪164642316


个人感觉诗人描述的应该不是深秋的苏州,因为苏州的秋天是很短的(只要在苏州待过五年的人都应该知道的)还有苏州的秋天基本不会有霜的,只有冬天才会有霜雪的出现。其次寒山寺也不在苏州城外而是在苏州城内,所以这首诗应该作者意想的。至于诗人的晚年就不清楚了,也无从考证了。


弄月公子84793993


此诗作者用情,景,声,色,描写了在湖中过宿的情景,让人感到伤悲与无奈。此人一生做官晚年事迹不详,遗留的诗词不多。


用户1357128161998


依个人心态而论!不同心态面对此景!不同论调!如果详细分析,长篇大论!


国学张老师


是六尺巷的那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