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福安那些年護城英雄連邦琪

連邦琪(1601-1649),字其玉,號介巖,福安秦溪人。那時候的他募集鄉民,建立義軍,倚仗介巖山,舉行抗清復明誓師大會,與在穆陽聚兵的劉中藻互為犄角,後來同劉中藻合兵一處,選擇離介巖山東向不遠處的仙閣梁建立據點,招兵數萬練就抗清勁旅,任“幕中參佐”,相當於副統帥。


寧德福安那些年護城英雄連邦琪


在他們的努力下,丁亥(1647年)夏秋,“義旗蜂起”,抗清隊伍聲勢浩大。劉中藻、連邦琪率兵乘勢攻打福安城,知縣郭之秀頑強抵抗,晝夜巡城,被攻城義軍的飛箭射中,沒幾天就一命嗚呼。福安城不戰而降。福安被義軍攻克後,魯王認為連邦琪精忠可嘉,特授他為浙江道監察御史,賜敕印。接著,劉連義軍又連克寧德、古田、羅源諸縣,軍威大振。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義軍接連打了好多勝仗,還計劃出兩浙,圖中原。


寧德福安那些年護城英雄連邦琪


這時,清廷大為震恐,一定要除去這心腹大患。順治五年(1649年)正月初二,派總督陳錦率兵十餘萬圍攻福安城。劉中藻堅守百天後,因城內糧絕,留下兩首《絕命詩》後自盡,“士為之死者計九千七百多人”。連邦琪抱著“士為之死”的決心,不以書生怯懦,帶領部分健兒突圍陷陣,終因“勢不能抗,遂以身殉國”,臨終時寫下《絕命詩》:八千弟子來交降,白骨橫溝月照霜。血化親朋魂化鳥,聲聲怨恨痛劉郎。母弟邦珩(1614-1690),字楚玉,號覺庵,縣庠生,亦棄青衿,誓不仕清,隱居以終。著有《隨草詩集》。


寧德福安那些年護城英雄連邦琪


連邦琪為國捐軀後,人們沒有忘記連邦琪,清乾隆《福安縣誌》將他列為“忠節”。光緒年間,祀牌奉進聖人廟奎光閣,受世人崇仰。山水有情懷故主。歷盡滄桑演變,介巖山連邦琪讀書之處“鶯谷草堂”已廢,但英魂“徘徊不忍去”。清道光年間,裔孫連澄清在“鶯谷草堂”舊址建“介巖庵”以紀念這位抗清先祖。土牆構築,單簷土木之殿堂,後廢。庵中有面厚大的巖壁十分罕見,似乎是連邦琪不滅的化身,有“介巖”冠首聯句雲:“介節明青宇,巖殷映淥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