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度,就是法则,应遵循的标准。我们在做任何事,都应该把握好 “度”。

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指不偏不倚;庸,指平常。中庸,指无过无不及的态度。在孔子的思想中把中庸看成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中,中庸作为一种根本的处世之道,一方面使人们普遍认识到行为的适度性,从而避免不及和过激行为的出现,这就是一种“度”的把握。

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崇尚礼义,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所以提倡心平气和,不嗔不喜,即中庸之道。

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人际交往中,在“度”的把握上,通常叫做不卑不亢。卑,是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亢,是对自己过于自信,有点看不起人的意思。所以在待人处事中,两种都不好。

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做人要大气,要懂得宽容。不拖沓、不急躁即是中庸之道,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你才能处理好你身边的事情。

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佛教讲中道,是其核心教义。释迦摩尼佛开始修道选择极端苦行,六年不成后放弃,在不苦不乐的环境中,静下心,深入大智慧,思维真理,彻悟宇宙人生实相。

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他说:“身在苦中,心则烦恼,身在乐中,心则放逸,极端苦乐皆非成道之因”。苦乐是极端,取其中是中道;善恶是极端,取其中是中道;贪舍是极端,取其中是中道;劳逸是极端,取其中,是中道……

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这个度(中),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你吃饭,不能没吃饱,也不能吃太饱,不能吃太咸,亦不能吃太淡;你穿衣服,不能穿太长,亦不能太短,不能太松,亦不能太紧;你睡觉不能太多,亦不能太少,不能太早,亦不能太晚;你走路、跑步、运动等等都得保持适度,这样对你才有好处,不然有害无益。

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度”的把握很重要

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遵循法则,把握好度,适可而行,适当而行,不然会反受其害,得不偿失。劳逸结合,顺应自然规律,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