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圖文||海納百川

自去年與幾位騎友相約跑了一趟南太行經典線路武馬錫(武家灣——馬武寨——錫崖溝)環線之後,深感此環線之經典,心心念想再跑一趟,趁國慶假期,與幾位騎友商量,結果一拍即合,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不過這次我們組隊跑的是第二條經典線路武馬關(武家灣——馬武寨——關山)環線,跑過後覺得此路線更加經典,隨作美篇,以饗騎友!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馬武寨:坐落在四周百里皆為絕壁的馬武山中,西距陵川縣東50公里處,一個山水風光絕美,風土人情淳樸的地方。其前後左右山環嶺繞,地勢奇險,易守難攻。據傳東漢名將馬武曾在此屯兵。寨中原建有金鑾殿、梳妝樓、望景樓、宰官樓等以及東、兩、南、北四大寨門,諸神觀等等。故有馬武京寨之稱。至今,部分殘址仍存,農民們在地裡還不時會撿到些古時的箭矢、古錢或劍戟殘片。相傳為光武帝劉秀因避王莽追趕,曾被棘牽衣而命去刺,因厭蛙聲聒噪而禁蛙鳴。此乃神話,但棘無刺,蛙不鳴屬實。如今的馬武寨不再是閉塞、原始的村落,這裡還是逃票景區的最佳處所,向南進入關山景區,向東可以進入王莽嶺、錫崖溝景區與磨馬古道、雙底、抱犢相連,是自駕、騎行、徒步的友友們最佳處所。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路線:D1,武陟縣城-寶泉電站(寶泉畢業坡)—雙底村—小郊村—腰帶村—東閘水村—磨河提水站(磨馬古道)—馬武寨(住宿,135公里);D2,馬武寨—分水嶺—小龍溝村—關山村—關山景區—上八里鎮—武陟快樂老家(95公里)。寶泉畢業坡:薄陵公路的一部分,寶泉電站上至隧道口蜿蜒盤旋11.5公里,拔高620米,被騎友們稱之為“畢業坡”,寓意一路不下車騎行全程便可達到“畢業水平”。一面懸崖峭壁,一面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畢業坡經典路段髮卡彎!同行騎友—騎行界網紅潤物,此行四人組老大哥,武陟騎行界的常青樹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畢業坡鳥瞰圖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登頂畢業坡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天公作美,藍天白雲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空氣清新,我們四人組徜徉在大山的懷抱中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紅豆杉大峽谷到了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黑毛溝,開啟第二波爬坡模式,坡陡路險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我們中午的補給點是橫水村,在村內供銷社北邊不遠的一家小飯店就餐,老闆人不錯,我們也算是老顧客了。

此行四人組武陟騎行界網紅—貝克漢.慕,號稱閃電俠,騎行速度快如閃電,踏頻一流!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快到橫水村的路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此行四人組領騎,武陟騎行界網紅—實在人,胯下一匹蘭紅馬(三公主),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三兄弟合影,小弟我此次四人組專職收隊,慚愧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中午在橫水村小飯店吃過飯,稍作休整,繼續前進,過橫水村北邊超限站500米有一座小白房子,然後下主路右轉上山,登頂小郊村山頂,在隧道口合影.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拐點就是這座水利灌溉用的小白機井房子,右轉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穿過隧道,急轉直下,過西閘水,然後東閘水,天氣晴朗,遠眺太行臥佛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到達磨馬古道起點——磨河提灌站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合影留念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提水站之後有一個較陡的S彎,再走大約1公里便是磨馬古道入口,現在路口已經擴寬,比較明顯一些,但這段路慢下坡,有不少騎友直接溜了過去,切記留意一下,不要跑過了。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就是這裡了,一個很不起眼的路口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磨馬古道路爛難行,四兄弟無奈推車上山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磨馬古道上的經典重疊彎道,這次來的早,有幸看到全貌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登頂後,俯瞰峽谷風景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創業精神,彪炳千秋”:這通石碑應該就是這條路的紀念碑,應該是198X年所立,據馬武寨王海龍說這條路只有二、三十年的修建歷史,真正的古道是特別窄山道,現在已經被覆蓋或荒蕪,已經看不到了。石碑之後不遠有一個左轉路口不要轉,直走。其他個別路口差別比較大一些順主體路走,6公里便到馬武寨。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這個路口,右轉前行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大概夜裡7點10左右,我們抵達馬武寨,第一天任務圓滿完成,這是我們住的農家,每人35元,管兩頓飯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第二天一早,弟兄四人洗漱已畢,吃完早餐,延馬武寨村西往南方向小路,去往關山方向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馬武寨-分水嶺9.2公里:出馬武寨便是大約2.5公里的爬坡,不少地方比較陡,耐住性子可以騎行到埡口,3.3公里處有一個岔口,選右邊向上的路,之後8.5公里處有一個路口,不要拐,沒有圖片,之後不遠便是較陡的直路下坡,這裡一定要注意,一旦看到右手有幾間舊房時一定要減速,再往下走左轉彎後10幾米就是右轉去關山的土路,很多騎友都不注意直接溜了下去。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第一個拐點就是這裡了,右邊是去分水嶺的山路,走右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沿途道路上一個岔口,還是徒步路線的起點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山頂上的小廟,廟門前的倆顆油松樹齡估計不小了,過了山神廟有一個岔路口不要拐,順主路走,一路下坡,穿過廟後村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廟後村不遠,急下坡,注意右手邊的爛房子,這是第二個拐點,注意!別跑過了,右轉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之後便是十幾公里的土石路面,個別路段坡陡路爛,根本不具備騎行條件,上土路大約3公里,一個轉彎之後便看到連續三條岔路,便是小龍溝村,只有一戶人家,第一條上坡是通往梯田的路,直走可直接穿過農家走到我們要走的路上,主人一般讓走最左邊那條路,繞過他家,轉過去之後又一路口,走右邊向上的路正確。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到達小龍溝村,只有一戶人家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農戶在門口的半山腰上養的山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第二個拐點和第三個拐點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繞過小龍溝的那戶農家,隨即又開啟爬坡推車模式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不禁讓我又想去去年,貝克漢.慕夜翻馬武寨的經典語句,“月黑風高,陰風陣陣,兄弟齊心,斬妖除魔”,哈哈哈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到達省界之門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界碑字跡已模糊不清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關山地質公園:位於太行山南麓。河南省輝縣市上八里境內,面積約34平方公里,是一座25億年前山崩地裂形成的地質遺蹟奇觀,景區內以一線天,柱狀峰林,天生橋,大絕壁為主體,溝交錯,崖臺環抱,飛瀑流泉和清溪幽潭相互輝映,具有南太行特色的關山地質地貌公園。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柱林奇觀:共有23根石柱,有的高聳挺拔,悄然屹立;有的情深意長,母子相依;有的成群出現,參差錯落;有的東倒西歪,如痴如醉。天柱峰如擎天玉柱;將軍峰威風凜凜;士兵峰巋然不動。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合影的必須的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有木有點318天路72拐的趕腳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關山地質公園峽谷內風光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出了景區鬆了一大口氣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中午在上八里鎮的老根據地就餐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老尚滷肉一絕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夜裡7點趕到武陟縣城,瀟湘雁哥哥在馬麴酒棧為我們幾個接風洗塵,感謝哥哥的盛情款待,自此武馬關環線兩日遊圓滿結束,馬武寨的確是跑不厭的經典線路,相約明年再來!

綠色騎行:太行武馬關環線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