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燒21個億翻盤無果,淘票票卻試圖裹挾小影院攻城掠地?

目前國內的電影售票幾乎完全轉移到了線上,而在線票務平臺領域,淘票票則是野心較大的一個平臺。阿里影業在今年2月初的公告中表示,將投入必要資源,進一步加速鞏固淘票票的市場地位。而且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樊路遠表示,成為行業第一是淘票票在2018年的進攻方向。

可見淘票票作為阿里佈局電影產業的重要資產,被給予了厚望。既然阿里影業對淘票票有如此高的期待,那淘票票肯定會有搶佔市場的大動作吧。但我們看到的大動作卻是脅迫影院配合自己進行票補,試圖裹挾小影城攻城掠地。

不久前就有某影院經理在網上爆料稱,接到了淘票票商務的通知,說是影院沒有給到淘票票價格優勢,要發函警告處罰。影院經理表示,這是影院在和其它平臺搞活動,活動期間會給到其它平臺一定價格優勢。

一年燒21個億翻盤無果,淘票票卻試圖裹挾小影院攻城掠地?

而淘票票卻認為,這是影院蓄意給淘票票價格劣勢,並且以影院違反了淘票票制定的規則為由,要對影院進行處罰。無論影院經理如何解釋,淘票票最終還是斷了影院接口,淘票票頁面上顯示影城已經下線。當然,淘票票應該是知道這種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之所以仍舊不講規則野蠻威脅小影院,或是與它其近期面臨的競爭壓力有關。

根據比達諮詢發佈的《2017第2季度中國在線電影票市場研究報告》,淘票票佔有在線票務市場份額的22.9%,這在當時群雄逐鹿的格局下,可算是一方豪傑,但如今與市場第一的距離,就真的有點遠了。

不過淘票票依舊有喊出成為行業第一的資本,而它的資本就是背靠阿里影業這棵大樹。要知道,僅去年一年,阿里影業就為淘票票燒了21個億!

一年燒21個億翻盤無果,淘票票卻試圖裹挾小影院攻城掠地?

根據阿里影業在2月17日公佈的2017年業績報告中顯示,阿里影業2017年營業總收入23.66億元,但經營虧損仍然超過9億元,公司稅後虧損為10.5億元。關於2017年為何虧損僅10億元,阿里影業的解釋是“因為公司的銷售及市場費用高達20.87億元,這主要是由於淘票票增加其總商品交易額及市場份額而產生市場費用”。

儘管阿里營業沒有明顯指明淘票票這筆近21億元的鉅額“市場費用”的具體去向,但業內人士指出,這筆所謂的“市場費用”,其實就是“票補”,主要用來與淘票票的競爭對手來爭奪市場份額。

早在去年月份,阿里影業就發佈盈利警告稱2016 年預計淨虧損在 9.5 到 10 億元人民幣之間,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淘票票”平臺在市場推廣方面的鉅額支出。當時業有業內人士發文稱,“對於淘票票而言,不燒錢,哪裡來的市場規模,2016年的10個億,只是開胃菜。”果不其然,到了2017年燒錢的速度就比2016年快了一倍!

一年燒21個億翻盤無果,淘票票卻試圖裹挾小影院攻城掠地?

事實上,通過“燒錢”燒出的高排片在面對市場時極容易“現形”,在真正的市場面前,票補雖然極易做大市場,但也會輕易做爛口碑。但淘票票對票補的力量還是頗為信奉的,畢竟阿里大手筆燒錢票補幫助淘票票從誕生之初的市場份額不足2%,一路做到了近30%。

不過在過去的一年裡,阿里的“票補力量”突然失靈了,燒了21個億仍沒有讓淘票票走到在線票務市場的優勢地位,依舊是屈居第二,無力翻盤

為了搶佔市場,淘票票不僅是用大把大把的錢來“燒”出一條路,還不顧小影院死活,脅迫他們配合自己進行票補。但無論是淘票票燒錢進行票補大戰,還是脅迫中小影院,可以預見的是,淘票票不能幫助阿里影業在短期內扭轉電影業務整體受挫的態勢。哪怕今年再燒上上百億的票補,淘票票翻盤任務依然艱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