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国税局建立稽查随机抽查机制强化执法监管

为进一步规范税务稽查,创新方式方法,优化执法资源配置、增强稽查执法效能,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青海省国税局正式建立稽查随机抽查机制,强化执法监管,助力新常态下税收事业现代化发展。

一、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明确稽查名录库。结合该省国税系统分级分类稽查工作制度,建立省级和州(市)级二级税务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并结合“金税三期”、日常征管、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实现对税源发票领购、纳税申报、减免税收、税种变化等的日常动态监控,发挥稽查监控职能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税务稽查案源信息、检举案件管理、“黑名单”管理、稽查协查工作、外部情报交换、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等工作,建立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重点将长期纳税申报异常企业、税收高风险企业、纳税信用级别低的企业、多次被检举有税收违法行为的企业、相关部门列明违法失信联合惩戒企业等列入重点抽查对象。同时,以商业、盐化工、房地产业、电力、有色金属、石油等重点税源行业和白酒及其他酒类制造业、“营改增”行业,以及出口退税、资本运作为重点,组建全省国税系统税务稽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加强税务稽查随机抽查业务培训和交流,转变执法理念,增强执法能力,组建专业团队。

二、依托征管信息平台,建立风险防控中心。根据税务总局统一部署和安排,加强稽查与信息、征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纳入税收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其落实到位,并实现全程跟踪记录,运行透明,痕迹可查,效果可评,责任可追。税务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和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相关信息,通过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在税务系统共享。同时,选调一批有稽查执法、信息技术、数理分析、税源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特长的人员,按照推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要求,依托征管信息平台,组建稽查税收风险防控中心,构建科学的稽查选案指标分析体系,强化选案信息技术手段,健全完善省级案源管理和预警分析模型,形成整体税收风险防控合力和规模效应。

三、提高稽查监管效能,制定随机抽查办法。认真总结与地税部门情报信息共享、预警防控能力建设、联合查处大要案件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加大联合抽查行动力度。严格落实国地税稽查工作协作、税警协作、联合打击骗取出口退(免)税等工作机制,推进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将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结果纳入纳税信用和社会信用记录,将严重税收违法行为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加大联合惩戒工作力度。加强内部稽查、征管、大企业税收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协同做好税务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列名企业)等重点税源企业抽查工作。同时,采取定向或不定向随机抽查方式确定稽查对象。对全国、省、市重点税源企业,按每年20%的抽查比例,原则上每5年检查一轮;对非重点税源企业,按每年不超过3%抽查比例抽查;对非企业纳税人,按每年不超过1%抽查比例抽查。各类稽查对象3年内已被随机抽查的不列入随机抽查范围。

四、抓好稽查信息宣传,发挥以查促管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法宣传教育,普及税收法律知识,及时回应纳税人关切,解疑释惑,增进理解,促进和谐,积极争取各界支持,为随机抽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布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的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事项清单,公开抽查情况和抽查结果,扩大执法社会影响。同时,以税收风险防控为导向,继续加大稽查税收违法案件分析工作,做好稽查建议工作,落实“整改清单”稽查建议制度,认真分析、查找税收征管漏洞和薄弱环节,着力提升税务稽查建议质量和针对性,不断促进税收征管质效的提高,充分发挥税务稽查“以查促管”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