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上百年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出現,資中筠:人才正在被現實摧毀

其實這個話題一直有人在討論著,而且是從來沒有停過。但誰說都是誰有道理,究其根本原因,並不是當下或者是以前的清華學府出了問題,而是中國的有才華人士沒有遇到好的文化革命。說到底就正如資中筠老師所說的那樣:人才正在被現實摧毀!

清華上百年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出現,資中筠:人才正在被現實摧毀

當然清華上百年沒有一個獲得諾獎的學術人員出現其實也並不全是貶義,這一方面也並不是唯一一個評判的標準。但諾獎的確是當下對於學術比較權威的一個認可,也是所有人該羨慕的事情。如果站在清華的角度,現實一點的說法就是:既然拿不到,那我們也沒有必要唯諾獎馬首是瞻!

但看問題還是得往深的挖,為什麼清華上百年的歷史卻是出不了一個拿諾獎的人?其實前面就提到了,那就是人才正在被現實摧毀,而且說到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於社會的方方面面,下面三點更是離不開的!

清華上百年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出現,資中筠:人才正在被現實摧毀

第一就是如今的清華北大其實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學府的一個“跳板”,什麼意思?簡單一點來講就是現在的清華學子之中,有3成是選擇了出國留學,但這些學生之中可能是最優秀的最有成就性的學生。留學成功的他們學成之後會回國從事科研嗎,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點就是想進入清華,你就得是屬於全能型的人才,而且考試和學分必須是頂尖的水平。這就讓學生不會出現在某一領域特別突出的的問題,所以,即便進入大學,在短時間的大學時光裡,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

清華上百年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出現,資中筠:人才正在被現實摧毀

第三點就是最現實的,就正如資老師所說的人才正在被現實摧毀。在中國的文化市場裡面,包括清華和北大在裡面,出來的人才多數是成了從政的賺錢的工具,永遠是帶著賺錢和其他的方式為目標。而且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所謂人生目標者居多。

清華上百年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出現,資中筠:人才正在被現實摧毀

畢業你幹什麼?你從清華出來還需要找工作?你做的工作是什麼?是不是鐵飯碗!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之中都是在聊這些,這也是當下人才被現實摧毀的一個重要指標。任憑你有多大的能力,卻仍舊還是逃不出社會的壓力。

說為什麼清華上百年出不了諾獎的人才,其實倒不如從現實的社會之中找問題,說大道理作比較,倒不如說是人才正在被現實摧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