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孩被父母暴打:为人父母,我劝你善良

最近,小v被微博上一段视频气到颤抖!

一个小女孩原本安静地坐在桌前写作业,她妈妈突然靠近,抡圆了手臂左右开弓,猛扇女孩耳光。

一会儿又拿来一把笤帚,狠狠地抽打在孩子背部,继而拽着孩子头发拖到地上猛揍。

最最可悲的是,小女孩被残忍虐打后,不敢哭,不敢躲,更不敢有一丝反抗。几次默默地爬起来坐回原位,等待下一轮的暴打。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揪成一团,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是对父母的残暴习以为常了,幼小的你才变得那么逆来顺受吗?

太可怜了!

为人父母,本应用最温暖的呵护和最细致的关爱来滋养孩子的成长,却总有人如此暴戾,非要用武力来对待软弱无助的孩子。

到底是什么,让很多父母如此无情,又如此疯狂呢?

8岁女孩被父母暴打:为人父母,我劝你善良

1、父母,是最难取悦的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成儿童遭受过家庭暴力,而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甚至仅仅因为不值一提的小事。

湖北一家餐厅,4岁男孩遭母亲毒打,原因是他把汉堡掉到了地上,而没听母亲的话把汉堡捡起来。

浙江杭州,2岁女童被母亲虐待致死,原因是孩子打瞌睡。

贵州贵阳,6岁女孩被父亲暴打,原因是对爷爷奶奶不尊敬,孩子百般求饶,失控的父亲仍不肯停手。

河南巩义,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原因是嫉妒孩子和奶奶比较亲近。

如此的案件,数不胜数。孩子被虐打到遍体鳞伤,伤口让人不忍直视。

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吗?没有。

是孩子犯下滔天大错吗?也没有。

父母,是最难取悦的,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小事,因为哪句话就会迎来父母的拳脚相加,孩子只能时刻紧绷着,担心着,焦虑着,惶惶不安,小心翼翼。

身体的伤口终会愈合,而内心的伤痛将伴随一生。

陈乔恩曾经在访谈中提到,儿时经常被妈妈暴打,有时妈妈会用那种捆到一起的竹枝条,抽打她,直至打到出血。

她形容妈妈的脚步声,是像魔鬼的声音一样。即使她已成年,再回忆当时的情形,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心理研究表明,创伤性记忆可能会被选择性遗忘,但是记忆不会消失,只是被压制了,多年以后,它仍可以被唤起。

2、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

曾经以为,孩子一出生,就要被庞大的经济开支压到喘不上气。小到奶粉尿不湿,大到选择学校,样样都要准备最好的最贵的,生怕亏待了孩子。

金星曾说:给孩子穿名牌,全是大人闹的,孩子太单纯,大人太复杂,孩子其实不在乎也不知道的,对她来讲就是个衣服。

以金钱来衡量爱的重量,往往是父母的自我感动罢了,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和善的面孔、温柔的对待和高质量的陪伴。

同事的6岁儿子,早早地被送进了寄宿学校,一周只能回一次家。同事说,这样她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挣钱给儿子花。

孩子穿得越来越好,用得越来越高级,可是孩子越来越不快乐了。儿子说,我想要的,是每天回家和父母在一起。

简单的愿望,父母枉顾,却总是自以为是的用错误的方式,费力不讨好地表达着。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递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

被父母的爱滋养,孩子才能获得稳定踏实的安全感,并回馈给父母以爱。被父母的爱包围,孩子才有能量构建良好的自我,充满信心的看待生活和未来。

8岁女孩被父母暴打:为人父母,我劝你善良

3、爱,从来不是面目狰狞

心理咨询师赖佩霞在《幸福为什么那么难》中讲到一幕:

父母对孩子吼道:“我打你,骂你,是因为爱你,你懂不懂啊?”

幼小的孩子眨着无知的眼睛:“奥,原来这就是爱。”

待孩子成年后,

孩子也同样对母亲怒吼:“我告诉你多穿点衣服,你为什么总是不听呢!”

一如当年的父母。

为何我们总是满口说爱,却面目狰狞?

那是因为,我们的情绪管理不好。

我们不能正确地认知自己的情绪,更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对于愤怒,只能一股脑儿的喷泄到幼小的孩子身上。而这个发泄的对象,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孩子。

爱不应该是这样啊!爱是温暖的,幸福的,快乐的,只有恨才是狂躁的,愤怒的,可怕的。

德国教育学家赫而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选择暴力的方式解决,都是专制和压迫,是不可取的。

8岁女孩被父母暴打:为人父母,我劝你善良

4、父母子女一场,请珍惜彼此

父母子女一场,本是生命中最幸运的邂逅,珍惜彼此,善待彼此,是我们永远要保持的初心。

(1)看见孩子,尊重孩子

电影《狗十三》中的花季少女李玩,从没有被父亲看见。

她热爱星空和宇宙,想报物理兴趣小组,却被父亲强行改成了能加分的“英文系”;

心爱的狗狗走丢,她发疯似的要找到自己视为家人的伙伴,却换来父亲的斥责和暴打;

她原以为父亲要兑现承诺带她去物理科技馆参观了,却被带到了弟弟的生日会上。

如此种种,父亲一次又一次,不管不顾她的感情,不理不睬她的心声,慢慢地,亲子关系越来越疏离。

最终,李玩“懂事”了,“听话”了,可是她的内心却失去了青春活力,家,在她眼中,变得原来越冷,越来越远。

看见孩子的需求,认可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成长,而非屈从于任何人的权威之下,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

(2)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曾经说过:“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表姐一直是个脾气暴躁的人,经常严厉地骂儿子,骂完不出十分钟就无比后悔,孩子因此非常胆小。

再次与他们见面时,发现孩子的性情开朗多了。细问之下,表姐告诉我,她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学会了控制情绪,排解情绪。

她说,每次遇到问题时,先数12秒,12秒不够,就数20秒,慢慢地自己不再易怒易冲动了。相信自己能做到,就真的做到了。

看到孩子做错事愤怒吗?想使用暴力吗?请先冷静12秒,舒缓我们的情绪。

因情绪失控打下去的每一掌,每一下,都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而不是为了改正孩子的行为。

使用暴力的结果是,孩子也学会使用暴力。在这场暴行中除了摧毁了亲子关系,还输掉了未来的回忆。

(3) 耐心一点,不忘初心

韩寒说,所谓教育,就是爱与耐心,再加上孩子能明白的方式。

当孩子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反复地问我们问题时,当孩子用胖胖的小手,笨拙的穿衣系扣时,

当孩子因丰富的想象力,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时……我们能不能,多给他们一点耐心和时间,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不乖,用无条件的爱给他们信心和支持,再用他们能明白的方式,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我们能不能,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再次成长,修炼自己的内心,让内心细腻柔软,而不是铁石心肠,一如我们初次怀抱婴孩时的模样。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看着对方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我们还有幸相聚的时日,珍惜为人父母的机会,感谢孩子选择我们做父母,来见证他们的成长,这是责任更是信任。

请善待每一个天真美好的孩子,如此,才能不枉孩子对我们的爱。

8岁女孩被父母暴打:为人父母,我劝你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