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演職員信息:麥克斯·伯金斯:科林·費斯,托馬斯·沃福:裘德·洛,菲茨傑拉德:蓋·皮爾斯,艾琳·伯恩斯坦:妮可·基德曼,海明威:多米尼克·威斯特,麥克斯妻子:勞拉·琳妮,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麥克斯威爾‧柏金斯 (Maxwell Evarts Perkins) 是美國出版史上一位傳奇人物和編輯。他發現了菲茨傑拉德、海明威、沃爾夫等多位偉大的文學天才,以激發作者寫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聞名。在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致力於尋找時代新聲、培養年輕作者,單槍匹馬挑戰幾代人固定下來的文學品位,掀起了20世紀美國文學的一場革命,並漸漸改變了“編輯”這一職業的作用。柏金斯引導無數才華洋溢的作家開創寫作顛峰;他不僅是一位專業的編輯,同時身兼作者的精神支柱、忠實摯友、資金贊助者及事業生涯的引導者等多重身份。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菲茨傑拉德稱珀金斯為“我們共同的父親”,海明威把《老人與海》題獻給他以表對他的敬意。他是作者們“矢志不渝的朋友”,與他們共渡寫作的難關,給他們毫無保留的支持和創造性的意見。柏金斯認為編輯工作要盡己所能地挖掘、栽培作者的才華,並用各種方式協助一部優秀作品的完成;儘管他在編輯著作上花費許多的心血,但柏金斯自始至終都堅持自己的信念——“書是屬於作者的”。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珀金斯讓我知道編輯與文學的生活中就充滿了“戰爭”:和以保守著稱的出版社,以及和視如密友的作者們。這就像是一場接一場的瘋子與智者的較量,作家時而癲狂,編輯卻總是清醒——他唯一的瘋狂在於對啟用新人作家的大膽上,以鼓勵、撫慰、敦促和無數中肯的修改建議,一次次地將他們拉回到現實與讀者面前。與生活、作品的搏鬥中形成的張力,讓書成為書,讓作者成就為作家,那些精巧穿插著敘述的不同作家的交往和成書過程,激烈、糾纏而往往峰迴路轉,令我們渴望抵達那個新人輩出、光輝燦爛的歷史時代,同時又激發著我們奮起去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在我學習文學的過程中也逐漸明白: 誠然,成功和天才本人一樣不可複製,那個文學時代也早已遠去;但珀金斯的編輯生涯所講述的道理卻永不過時——培養紮實的文學素養,方能擁有敏銳的目光和精準的決斷;無論如何,始終保持對作品的謙遜與敬畏感。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嶽麓書社是一家小出版社,1982年成立,是從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古籍編輯室分離出來的,也就是湖南古籍出版社。成立之初,主要是做古籍整理,後來又把出書的範圍延續到新中國成立以前。嶽麓書社目前發稿的編輯也不過20來人,比起中華書局、上海古籍等古籍出版的大鱷難望其項背。為了有立足之地,嶽麓書社歷代的負責人都致力於打造特色產品,而嶽麓書社的發展,也離不開老一代的編輯們的努力,他們也是編輯界共同的財富,或許從這些編輯的事蹟背後,我們也能學到許多。

如何评论电影《天才捕手》?

△ 鍾叔河先生

鍾叔河,編審,首任總編輯。提倡“用新的方法來整理古籍,用新的觀點來選印舊書”。主編的“走向世界叢書”,受到學界廣泛稱讚,獲第一屆中國圖書獎。策劃出版《周作人類文編》、“鳳凰叢書”等優秀圖書。著有《從東方到西方》等多種圖書。獲第三屆韜奮出版獎。

鍾先生具有傳奇色彩,他在新中國快成立之前,他高中還沒有畢業,就到了《新湖南報》工作(《湖南日報》前身)。因為湖南是和平解放的,解放得比較早。56年反右,他被打成“右派”,從此以拖板車和在工廠畫圖紙為生。文革中,又被打成“反革命”,坐了10年的牢。平反後,按理他應該回報社,但是他不想回去了,於是就到了出版社。

他一到出版社,就搞出了大動靜。他主編了一套“走向世界叢書”,當時正是改革開放時期,迫切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鍾先生髮現早在晚清時期,就有無數人已經在關注西方,他們記錄下來的文字對當時改革開放很有啟迪。

如何评论电影《天才捕手》?

△ “走向世界叢書”(第一輯)修訂版10冊35種

該書出版後,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李一氓說:

“是近年來所見到的整理古文獻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學性和創造性的一套叢書。”

”鍾先生在“走向世界叢書”第一輯每種書的前面都寫有敘論,後來這些敘論被結集出版,從不給人題序的錢鍾書先生還為這本書寫了序。在2016年12月,嶽麓書社推出了“走向世界叢書(續編)”65種,與第一輯35種合璧。

如何评论电影《天才捕手》?

△ “走向世界叢書(續編)”65種

“湖南出了三種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醜陋的中國人和周作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化圈流行著這樣一句嘲諷的話,而這三種人中的兩種都和鍾先生有關。

2016年6月,嶽麓書社出版的《知堂題記》《知堂序跋》《知堂書話》便是由鍾老先生重新編訂,補充收錄了更多周作人作品的一套文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當時總編輯是朱正,是鍾叔河的好友,而書的底本就是由鍾叔河提供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鍾叔河從舊書店“搶”下來的書。這一次經歷被他記錄在《小西門集》的《買舊書》一文中

如何评论电影《天才捕手》?

△ 唐浩明先生

唐浩明,文學碩士,編審,首席編輯。歷十餘年責編的《曾國藩全集》,在學界有很大的影響。著有歷史小說《曾國藩》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人物獎、新中國60年百位優秀出版人物、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等獎勵。曾任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

唐先生也有傳奇色彩。他的父親唐振楚,曾擔任蔣介石的秘書,在1949年去了臺灣,在臺灣當過大學教授,做過臺灣政府的“內閣部長”。唐先生父母去臺灣的時候,他還只有兩歲多,就被寄養在衡陽市一戶人家中。他大學讀的是華東水利學院,畢業後從事過多年水利建設工作。恢復高考後考入華中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再到嶽麓書社工作。他的導師石聲淮,是錢鍾書的妹夫。

如何评论电影《天才捕手》?

△ 《曾國藩全集》(修訂版)31冊

唐先生到書社後,他就致力於一件事——編輯整理《曾國藩全集》,可以說是兀兀窮年啊!《曾國藩全集》原來出版30冊,後來修訂增至31冊,都是唐先生一人所為。他不僅整理了曾國藩的全集,而且研究曾國藩,寫了很多的學術論文,還寫了長篇小說。

湖南是蠻荒之地,卑溼之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裡說:“賈生既以適居長沙,長沙卑溼,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可是有一段時間“湖湘文化”“湘軍”叫得響亮,這很大程度上都與唐先生寫的曾國藩系列圖書有關。

如何评论电影《天才捕手》?

△ 楊堅先生

楊堅,編審。歷十餘年責編的《船山全書》,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首屆向全國推薦優秀古籍整理圖書的91種之一,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校點《郭嵩燾日記》、翻譯《希臘羅馬神話》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獲第四屆韜奮出版獎。

楊先生沒那麼為人熟知,但也是極值得稱頌的一位好編輯。如果說鍾先生長於發現,唐先生長於推廣,那麼楊先生就是長於案頭。楊先生去世後,我們出過一本書《楊堅編輯文存》,這本書記錄了出版界一個求真務實、敬業自律、淡泊名利、矢志不渝地獻身於出版事業、學術事業的典型形象。

如何评论电影《天才捕手》?

他在編《船山全書》的時候是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還沒有複印件,全靠手抄資料。他早晨上班到圖書館,帶上兩個饅頭,中午也在圖書館抄資料,要管理員把門反鎖上。

在他80多歲的高齡時,又主持了《船山全書》的再版修訂工作,堅持每天到書社上班。如果因身體不適或者別的原因不能來上班,都會向總編輯請假。他對1000萬字的《船山全書》全部重新審訂一遍,字斟句酌,反覆推敲,光修訂的記錄稿就有20多萬字。

如何评论电影《天才捕手》?

△ 《船山全書》

這些老一代的編輯,是我們編輯界共同的財富,從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現在的編輯學習的地方:

一是見識

我們說學識才三者,對我們編輯來說,識更重要。如鍾先生出的和推薦出的“走向世界叢書”、《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周作人”等,都反映他的見識。雖然有的當時受了批評,也不過是他走在了別人的前面。

就拿出版周作人的作品的時候,當時思想還不夠開放,過於強調周作人的漢奸身份,鍾先生就提出了“人歸人,文歸文”,四兩撥千斤,輕易化解了這個難題。鍾先生還提出了一個口號,“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書”,在當時大家都不富裕的情況下,提議用小五號字來排《紅樓夢》。

二是執著

這幾位先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固然有他們天資聰慧的一面,但更與他們對事業的執著有關。唐先生已經70歲了,現在還沒有退休,每天都會到書社上班,寫書、編書不輟。

楊先生在去世前,都在修訂《船山全書》,可謂死而後已。很可惜,他的修訂完成,但修訂版還沒有出版,他就去世了。在《船山全書》修訂重版完成後,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湖南日報》,以紀念楊先生。

如何评论电影《天才捕手》?

△ 鍾叔河先生在修改“走向世界叢書”文稿

鍾先生現在85歲高齡了,依然在編書,我們今天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續編)”,他是主編之一。這可不是掛名,他是要看書稿,要定版式的。

鍾叔河先生寫過一篇文章,他說:

“嶽麓書社編輯十餘人,年出書不過百種,在出版界這支宏大的交響樂隊中,只是過打邊鼓的小角色。正因為角色小,我們不能不努力打出自己獨立的點子和音色;否則南郭吹竽,有我不多,無我不少,嶽麓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點擊下列紅色文字查看精選內容

電影講述了兩個男人之間(也可以說是四個男人)的故事,但不是我在觀影前想象的猶如《大偵探福爾摩斯》般的“激情四射”。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即便擁有科林·費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這樣的“大片”演員陣容,《天才捕手》在三月的院線片裡依舊像一陣清風。影片將觀影的人帶回到上世紀初的美國,那個被稱為“最偉大、最美好的”時代。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美國文學史上的黃金年代,作家們用文字建樹著戰後的新世界,海明威、菲茨傑拉德、托馬斯·沃爾夫開始被世人所熟知。開創“黃金一代”的這三人,背後都有同一個男人作為堅強的後盾,他就是麥克斯威爾·珀金斯,影片《天才捕手》的主角,而電影更是聚焦了他和托馬斯·沃爾夫之間亦師亦友的“情誼”。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天才的脾氣總是難以估摸的,珀金斯接連發現的三塊璞玉,各有各的個性,能夠讓他們各自大放異彩,珀金斯功不可沒。

電影改編自著名傳記作家、普利策獎得主A. 司各特·伯格的作品《天才的編輯》,引人入勝地再現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他與三位天才作家交往合作的細節內幕以及生動精彩地交代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天使,望故鄉》等等文學傑作誕生的始末。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珀金斯與托馬斯·沃爾夫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珀金斯的夫人說,珀金斯一直想要個兒子,而上帝給了他5個女兒,所以,他把托馬斯·沃爾夫當做了自己的兒子。

托馬斯·沃爾夫說,他最後一次看見父親,是在火車上,他的一生,似乎只是為了回到父親身邊,遇到珀金斯後,他把他當成了父親。”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沃爾夫是珀金斯職業生涯中付出心血最多的作家。珀金斯和沃爾夫之間,有師生情、有友情,也有父子情。

在遇到珀金斯之前沃爾夫收到無數出版社的退稿信。兩人第一次合作的《天使,望故鄉》大獲成功,使得沃爾夫一舉成名。珀金斯青睞於沃爾夫的天才,沃爾夫信賴於珀金斯的睿智和洞見,兩人的友誼由此建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珀金斯眼裡的沃爾夫才華橫溢、文字粗糙、脾氣暴躁。影片如實反映了書中的一個細節,沃爾夫是身子抵著冰箱寫他的小說《時間與河流》的,他把冰箱頂當寫字檯,每寫完一頁,讀也不讀就扔進一隻木板箱。 所以當《時間與河流》第一次出現在珀金斯面前時,是三大箱的書稿。

在那之後的9個月,兩個人幾乎是吃住在一起,去完成書稿的修改。每天就一個章節、一個段落、一個句子乃至一個詞的修改進行無休止的討論和爭吵。他們之間的友誼也在這一過程愈發牢固。

“像托馬斯這樣的作家,我可能一生只碰到一個”。

《時間與河流》出版之後,沃爾夫的自大自傲讓他與珀金斯分道揚鑣。影片最後,沃爾夫不幸染上惡疾英年早逝,不久後,珀金斯收到沃爾夫的遺信,信裡寫道,無論發生了什麼,他們的感情從來不曾破滅。兩人以這樣的方式延續著那種純粹生髮於才情的欣賞、智識的交鋒以及對完美的共同追求的友誼。

館藏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天使望故鄉》

索書號:

I712.45/3125-12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時間與河流》

索書號:

I712.45/3125-25


珀金斯與菲茨傑拉德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斯科特永遠都是一位紳士,他的寫作非常豐富,理應得到支持。菲茨傑拉德的書比較容易編輯,因為他對自己的作品力求完美。他對批評特別敏感。他可以接受批評,做他的編輯,你得對自己提出的任何建議有把握。”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與菲茨傑拉德的合作,珀金斯面臨很多阻力,當時的出版社內部沒有人喜歡菲茨傑拉德的處女作,但珀金斯頂著壓力,讓菲茨傑拉德幾次修改書稿,在出版社內部不停遊說,終於將這個年輕人的作品出版,這就是1920年出版的《人間天堂》,7個月內出人意料地賣出了3.5萬冊,非常受歡迎,引領了一個新時代。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菲茨傑拉德出現在影片中的幾個零散的片段裡;成名已久的費茨傑拉德受經濟束縛要去好萊塢當編劇時,珀金斯出手救急鼓勵他不要放棄寫作;珀金斯夫婦為費茨傑拉德太太澤爾達的病情擔憂……

無論是在菲茨傑拉德的創作盛年還是在他靈感枯竭時候,珀金斯都始終認定菲茨傑拉德是個有才華的寫手,而“一個出版者首先要效忠於人才”。菲茲傑拉德也始終認為珀金斯是自己己最好的編輯,因為他既有耐心又能客觀的一遍又一遍琢磨自己的字句,刪去瑕疵,修飾文句。

館藏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了不起的蓋茨比》

索書號:

I712.45/4144-62


珀金斯與海明威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珀金斯評論海明威:海明威在寫作開始階段需要幫助,即使在成名後,“因為他寫東西就像他的生活一樣大膽魯莽”。

海明威是由菲茨傑拉德引薦給珀金斯的。在修改《了不起的蓋茨比》手稿期間,菲茨傑拉德向珀金斯推薦了一位身在巴黎的年輕有為的美國作家。珀金斯閱讀了從法國寄來的海明威的短篇小說集。它的風格完全不同於珀金斯以前讀過的作品,不過從商業角度來看內容的吸引力還不夠。但珀金斯還是被作者獨特的氣質所吸引。

1926年初,海明威帶著新創作的小說回到紐約,與珀金斯會面。珀金斯被海明威的小說所傾倒,但也知道文中的粗話髒話以及令人震驚的題材,會引起很多人的不快。在此起彼伏的反對聲中珀金斯一如既往地堅持要出版海明威的這部作品。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珀金斯與海明威在生活中也是好朋友,他們多次一起休假旅行,經常可見兩人一起釣魚的照片。海明威突發奇想要去非洲大草原狩獵,寫信給珀金斯後,便得到了他的鼓勵,同時還提前給海明威寄來一筆預付稿酬,當時海明威可是連新作品的一點構思都沒有。

館藏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太陽照常升起》

索書號:

I712.45/3165-180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永別了武器》

索書號:

I712.45/3165-220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本片改編自《天才的編輯》(原著作者A. Scott Berg),一個真實的故事,一部有關文學和愛情的電影。當天才編輯麥克斯·珀金斯(科林·費爾斯飾演)遇上天才作家托馬斯·沃爾夫(裘德·洛飾演),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下造就了一部又一部的佳作。彷彿是兩件世間的無價珍寶相遇,和氏璧和隨侯珠,和璧隨珠,珠聯璧合。編輯獨具慧眼,看到了其他出版社都回絕的自傳體小說,並對其進行了個人特色的修改。作家按此出版後大獲成功,於是編輯和作家的關係也日益密切。然而,這一切在作家的女朋友艾琳·伯恩斯坦(妮可·基德曼飾演)眼中變成了一種異數,雖然她也沉迷於藝術,但無法忍受他冷落作為女人的自己,卻和一個男人日日相對。而編輯的老婆(勞拉·琳妮飾演)也是如此,認為這樣的相處並不正常,併產生了相似的質疑。這樣的糾結激發了四人之間的矛盾,故事由此展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開篇就是黑白色調的孤獨感,帶著紐約上空沉默的雨。開始所有的畫面中,只有筆尖所觸及的文字是彩色的表達,剩餘的一切都是平淡乏味的黑白灰。簡單的字母組合,是他們追求的人生。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於是,他和他相遇了。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天才是一個很好的代名詞,因為他們擁有的天賦是凡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很可能有些人掃一眼便能說出複雜工程式的解答而其他人要算上幾個小時也未得其果,有些人則能輕易揮灑自如的寫出上萬的文字不費吹灰之力,笑看他人被文字憋得委屈直哭。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天才看著平凡人拼命追逐他們不過動動指頭,甩甩腦筋就能做出的簡單事情,便會產生一種遺世而獨立的孤傲感。所以,天才格外憐惜與另一個天才的相遇,比如伯牙子期這種相識相惜的,比如Joker蝙蝠俠相愛相殺的。因為對方的存在,自己的存在才有挑戰世界的意義,否則一直站在山峰的頂端,風景也總有一天會被看厭。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但天才也需要愛情,比起男女之間的感情,他所鍾愛的文學似乎也是自己重視的情人。在這樣的多角戀中,他們慢慢地沉浸了自己,迷失了方向。或許,對文學的愛涵蓋了全部,他不需要男女之間的歡愉來填充剩下的人生。只要吃得飽,只要有地方睡覺,一支筆,一張紙,就是一輩子。

他們首先是文字的愛人,之後才是女人的愛人。

所以與其說兩個女人是吃了對方男人的醋,不如說她們吃的是文學的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該片的英文名稱為《Genius》,即“天才”之意。然而《天才捕手》這個中文的譯名卻並不好,容易讓人將類似《賞金獵人》或者《四大名捕》之類的電影聯想在一起,好像當初葉秋臣以為《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追逐影視夢的明星發跡電影,卻不曾料想這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難得佳作,因為一箇中文譯名而差點錯過一部好電影!其實不如通俗的譯為《三個傻瓜》或許更好,直白卻不失深意。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對於《天才捕手》這部電影,其實葉秋臣很喜歡這個題材,很喜歡主人公角色的設定。很久沒有看到懷揣文學夢想的人在電影熒幕上發生意想不到的故事,甚為期待。而他們所在的地方又是紐約,那個我表達多次愛意的紐約。原來留學時只要四十分鐘的火車就可以去曼哈頓吃Lady M的日子一去不復,如今只能在影視劇中尋找相似的回憶。故事的背景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紐約,雖然樣子有些不同,但是那種感覺還在。穿梭在人群中忙碌不已,時刻記得自己身在這個繁華都市的哀傷。走在狹窄的小路上,嘴裡默默唸著心中所想所思,快活。

葉秋臣有一份文字的情結,所以很喜歡這部電影。相信如果你也愛著這個世界,也會對本片產生好感。

那麼請走進來與我們一起,共享這份孤獨的歡愉。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頭條號@葉秋臣)所有,葉秋臣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轉發分享--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這是一個掙快錢的時代。

工作使人快樂,無非因為它能讓荷包滿滿。對於很多人來說,工作的意義尚且如此,更不要提敬業。想起早前日本匠人小野二郎的記錄片: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有誰心之嚮往的是人家十年如一日的敬業?還不都是為了壽司。

在職業自豪感和責任感嚴重缺失的社會大環境下,今天上映的這部電影當真是一記狠巴掌。

《天才捕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這是一個偉大的編輯如何將作家長達幾十萬字的煌煌鉅著雕琢成器的故事。

你把作品交給我,我用自己的出版經驗和閱讀見解,還你萬千讀者。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影神敢說,如果沒有麥克斯威爾·珀金斯這位編輯獨到的眼光和高度的盡責,文學史上可能至今沒有海明威,沒有菲茨·傑拉德,也沒有托馬斯·沃爾夫。

他敬業,首先就表現在對文章潛在價值有著敏感的預見性。

從業幾十年,沒有固化的思維。

對於打破當時文學品味的新人作家,能夠給予更多的機會去變革。

吐故納新這一舉動的背後,可能藏著他對商業性和藝術性的深刻認知,藏著大量的閱讀積累,藏著時時的自省……

過硬的職業能力,才是敬業的根基。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他敬業,因為他甚至做了超出編輯責任的事。

如果需要,他會幫助作家確定作品的結構、給書起標題、構思情節;

他也是他們的心理分析師、失戀的顧問、婚姻法律師、職業規劃師,或者放款人。

排除擋在作家面前的一切絆腳石,幫助他們都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他之前,幾乎沒有一個編輯對書稿做了那麼多工作。

最讓人敬佩的,是他敬業卻不自知。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他埋入書堆,把一生獻給了文字。

他的慧眼改變了一個時代,他對文學的奉獻成為出版界的傳奇。

而他卻始終在幾尺見方的辦公室,日復一日不厭其煩地批閱文章。

那些我們至今捧在手裡的傳世之作對他而言,也只是書架上多了一本展書而已。

“沒有什麼比一本書更重要的。”——麥克斯威爾·珀金斯

這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現。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反觀現今。

很多人在自己工作上的努力程度,甚至談不到責任感和使命感。

稍微出色一點的,只能稱之為職業素養高。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優秀是一種習慣。

影神認為,敬業也應是一種常態。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然而工作中時經常有這樣一類人,把“獨善其身”走到黑。

不是我的分內之事我不清楚,不是我的活我不幹,誰幹誰傻。

其實,人是社會大環境的組成部分,只有審視自己時才是個體。更多時間,我們都在進行信息溝通和傳遞。因而你的工作並不獨立存在,部門之間有所交叉的直接體現就是對工作上承下傳的要求。

比如在廣告公司,文案只是碼字?不,他可能還要懂營銷以便與市場部積極配合。設計只是做圖?不,他可能還要懂印刷以便下一級更好地執行。

所以“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管自己活”缺少配合的人。

聽影神一句勸,別工作了,你比較適合荒島求生。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此外還有一種更嚴重的,只做自己活都偷工減料的人。

也許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養家餬口是件殘酷的事兒。

熱愛工作的人,加班加點也甘之如飴。

但這不代表從事不喜歡的工作就可以得過且過。

一個在社會主義光輝照耀下被八榮八恥和16字核心價值觀教導長大的成年人,至少要摸著自己的良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吧。

你以為你是螺絲釘就責任分散了?

不,你是生鏽了。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我們心裡或許都有一條標準線。

今天多做了就對自己的滿意度很高,少做了便心存愧疚。

然而真正有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應該是那些心裡沒有線的人。

沒有做多做少,只有百分之百的投入。

說高雅一點,所有的榮耀都是職人頭上無形的冠冕,一點不沉,因為沒人在乎。

說俗氣一點,所有的獎金都只是讓那些為人父母、為人妻夫、初出茅廬的輕年、堅守崗位的長者在回家的路上,腳步更輕快些。

因為,工作是一種修行,敬業本身才是對敬業人最好的褒獎。

如何評論電影《天才捕手》?

匠心在每個領域都有土壤。

只是有的人培育出了果實,有的人開墾成了荒漠。

少嘲笑別人的荒漠,不如靜下心問問自己:我的果實種好了沒。

上世紀20年代末,美國。文學編輯麥克斯·鉑金斯(科林·費斯 飾)將彼時還默默無名的托馬斯·沃爾夫(裘德·洛 飾)的自傳《天使望故鄉》出版,並大獲成功。麥克斯幫助沃爾夫對作品刪繁就簡,兩人忘我工作,但都各自影響到自己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