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大水缸”裡看夕陽 ——指導三年級學生寫:寫景日記
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寫日記或週記了。顧名思義“記錄一週或一日的事”,對孩子的寫作進行初級訓練。一週或一日發生眾多的事,哪個可以入日記?我的觀點:不可隨意。哪些可以寫,哪些能寫好,最後落筆選擇什麼樣的事情來寫,都需要家長在孩子最初寫日記的訓練中做適當的引導。否則,想通過寫日記來訓練或提升孩子寫作能力的目標就難以有效達成。
孩子學校的老師佈置寫一篇日記。按常理他可以自由發揮,把一天中他認為有意義是事情就下來就可以了;但是為了讓他更好地掌握在學校正在學習的寫景類課文(《拉薩的天空》《廬山的雲霧》《東方之珠》),我準備讓他寫一篇寫景的日記。理由是鞏固課內知識,擯棄“流水賬”,強化“寫作是有目的行為”的認識。為之,家長則要犧牲時間,進行必要的引導。在去董鋪水庫的路上,孩子爸爸搜了有關科學島的一篇語音文章,先讓他在車上聽“科學島”,以有一點感性認識。如此,當他再去觀景和選景時就會多一點目標,少一些盲目。我則告訴他寫日記的一些基本要領,尤其是寫景的順序、對景物描寫時要抓住的重點,以及讀者的閱讀需求。
從科學島回來,他按時寫完日記。交給老師後被評為A+;需要打印出來貼在班級的牆上展示。這是他的第二篇“上牆”作文,當又一次獲得老師的認同後,他對寫作也自然多了一份喜愛。雖然文字依然幼稚,離“標準作文”和“滿分作文”的要求還有距離。但作為成長的足跡,依然值得“留念”。
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合肥的“大水缸”。
“大水缸”的中心有一個小島,名叫“科學島”。因為島上有很多科研人員和三臺巨大的機器。其中一個是核聚變機器,它有個外號叫“小太陽”。因為太陽是用核聚變產生熱能,而這個機器的原理和太陽發熱的原理很像;而且“發明一個太陽”也是科研人員一生的夢想。所以“小太陽”這個名字由此而來。
在科學島的四周,“大水缸”裡的水深不見底,水面上波光粼粼。在陽光地照射下,碧波盪漾的水面上,就像蓋上了一層金紗。在科學島的中間,還有個小湖。小湖邊上,有一些老人在垂釣,放鬆自己的心情。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在橋上看見了一輪紅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是我媽媽看到落日後,教我的《暮江吟》中的一句。我發現江水真的是一半紅色,一半是綠色的呢。
這個“大水缸”其實就是我們合肥的董鋪水庫。“大水缸”不但能給他我們提供飲用水,而且還很漂亮呢。我喜愛這裡的水和落日。
【教師點評】
你在日記中表達了所見、所感,知道怎麼去寫了,真棒!並且你按照老師的要求標註詞性,區分了“的、地、得”。
閱讀更多 卓玉成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