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是什么?

社区戒毒是什么?

上月,著名歌手陈羽凡被爆出吸毒的丑闻,顿时引起群众的哗然。如今,陈羽凡吸毒一事也已经坐实,陈羽凡被石景山分局责令接受社区戒毒三年。


社区戒毒是什么?

社区戒毒是什么?
社区戒毒是什么?

但是,提到“社区戒毒”这个词

一定有人会有疑问:

为什么有的吸毒者是社区戒毒,而有的吸毒者是强制隔离戒毒呢?除了警方要求的戒毒,吸毒者自愿戒毒又该如何操作呢?

社区戒毒是什么?


社区戒毒是什么?


社区戒毒是什么?

社区戒毒:不限制人身自由但仍具有强制性

社区戒毒就是指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的牵头、监管下,整合家庭、社区、公安以及卫生、民政等力量和资源,使吸毒人员在社区里实现戒毒。

我国《禁毒法》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

根据我国《戒毒条例》的规定,被责令接受社区戒毒的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内到社区戒毒执行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到,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的,视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

社区戒毒人员报到后,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会与他们签订社区戒毒协议,明确社区戒毒的具体措施、社区戒毒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以及违反社区戒毒协议应承担的责任。

社区戒毒人员要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定期接受检测,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县(市、区)3日以上的须书面报告。只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社区戒毒人员会在不影响工作、学习和正常生产生活的状态下完成戒毒过程。

强制隔离戒毒:2年失去人身自由

强制隔离戒毒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戒毒人员要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进行戒毒治疗。根据《禁毒法》的规定,吸毒成瘾人员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2.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3.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一般情况下,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

自愿戒毒,可免受处罚

《禁毒法》明确,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戒毒条例》则规定,对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

由于长期药物滥用,成瘾者不但在生理健康方面受到损害,在心理方面也多伴有异常症状,甚至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稳、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等精神异常。因此,与一般医疗机构服务对象相比,自愿戒毒机构的服务对象更复杂、更需要耐心和多方式的综合性治疗。

自愿戒毒是吸毒人员本人自愿或在其家属的督促下到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戒毒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在留院医治期间对其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自愿戒毒免受处罚,不留案底,这给戒毒人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

欢迎大家关注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今日头条,或者关注协会公众号(上海禁毒志愿风采)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分享。

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成立时间:2008年3月,是一家5A级社团组织。

业务主管单位: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目前有15000名志愿者。

业务范围:招募会员;组织禁毒志愿活动;指导、协调分支(代表)机构工作;组织培训;与其他志愿者组织合作、交流;协助社工对药物成瘾人员进行戒毒康复帮助、毒品预防宣传等内容的禁毒志愿活动。

愿景与使命:愿我们的服务让药物成瘾者能自信、从容、有尊严地康复。秉持“关爱、乐助、奉献”的理念,组织、协调本市的禁毒志愿者单位和个人,参与禁毒工作,促进社会平安和谐。以能力建设为手段,以志愿服务为基本方式,积极参与本市禁毒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机制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