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早已不是你认为的保险集团了

平安集团早已不是你认为的保险集团了


“致敬来时路,感恩再出发!”这是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2019年元旦致辞主题。

未来,中国平安将走向何方?

根据业界知名新媒体《金融科技情报》的报道,近日,中国平安的品牌标识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保险·银行·投资”变更为“金融·科技”。这一变化,也预示着中国平安的战略转型正式启动。

平安集团早已不是你认为的保险集团了

马明哲也在元旦致辞中表示:“我们更新了集团的品牌标识,将“金融+科技”更加清晰地定义为平安的核心主业。面向未来,我们要在确保金融主业稳健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金融+生态”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我们的核心优势,力争以更好的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平安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旗下子公司包括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平安银行、平安信托、平安证券、平安基金等,涵盖金融业各个领域。

此外,中国平安还积极开拓包括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好房、壹钱包等在内的金融科技业务。

品牌标志改变或许只是中国平安all in 金融科技战略所迈出的一小步。但是,早在两年前,中国平安就下定决心,并为此做出充分准备。

2017年,中国平安确立“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启动从“资本”驱动型向“资本+科技”双驱动型转型:聚焦大金融资产、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将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区块链等技术广泛运用于客户经营、渠道管理、客户服务以及风险管控四大业务领域,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强化风控和改善体验。

金融科技硕果累累

近10年来,中国平安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500亿元,集团内聚集了超过23000名科技研发人员和500位大数据专家,建立了6大技术研究院,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人脸识别、智能读片、区块链、智能音乐、智能环保等多项科研成果获全球大奖。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平安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和改革创新无不聚焦科技这一关键词,“金融+科技”的战略定位日渐清晰。

过去一年,中国平安区块链技术应用取得领先全球的实质性突破,在金融、贸易、医疗、城市治理、环保、农业等诸多领域广泛布局,成效显著。中国平安将区块链应用于金融壹账通、智慧城市、医保科技等平台及各大生态圈数据库的建设,建成全球最大的商业区块链应用平台,2018年交易规模逾20万亿。

同时,中国平安在在香港建成全球首个由监管部门主导的区块链贸易平台“贸易联动”,联通香港、欧洲、粤港澳大湾区、渤海湾等地区的国际贸易枢纽,构建金融贸易“空中走廊”,初步形成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贸易融通、资金畅通的桥梁。

在AI科技研究方面,中国平安医疗影像研究在国际医学影像权威评测LUNA排行榜登顶,刷新“肺结节检测”和“假阳性筛查”世界纪录,平安颖像平台、COCO-Text任务文本定位、GammaLab机器阅读理解等多项技术,均在全球相关重大赛事中赢得第一名。

在AI科技应用方面,平安寿险业务创新推出面向百万代理人的AI面试筛选、AI培训、AI秘书服务等模式和工具,代理人甄选准确率明显提高;实现“千人千面”培训模式,代理人队伍留存率及产能大幅提升。AI客服坐席模式应用于平安的产险和寿险业务,7*24小时随时随地响应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机器对人工替代率已达36%,2019年预计超过90%。

2018年,中国平安金融科技的创新与运用成效显著,在全球首创应用微表情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微表情”信贷放款超过5千亿,信贷损失率降低60%,审批时间从5天缩短至2小时;车险服务再升级,“510极速查勘”模式,实现全年逾1000万起理赔90%以上场案件在10分钟内完成查勘,“智能闪赔”助力车损理赔成本降低10%,自助理赔率达到60%。

2018年,中国平安利用多年积累的、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认知、云计算等技术,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构建了“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已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以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实施,涵盖智慧财政、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卫健、智慧海关、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司法、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治理等领域。

2018年,中国平安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领域持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从无到有创立的多家创新型科技公司取得了稳健、较快的发展,并通过“开放平台+开放市场”完成融资,进一步充实壮大创新科技公司的发展实力。融资合计69亿美元,总估值近700亿美元,主要投资方来自欧美、中东及亚洲著名的投资者。

(本文综合自网络:财经网、每日经济新闻、界面等媒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