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筑一座城之南京的一座寺庙被整成旅游景点了可悲还是可叹

灵谷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中山陵以东约1.5千米处,始建于天监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明朝时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金陵梵刹志》将其与大报恩寺、天界寺并列为大刹。

灵谷寺内有放生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又称无梁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寺后有宝公塔。灵谷寺玄奘纪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师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师顶骨纪念塔中有玄奘顶骨舍利。

1982年,灵谷寺无梁殿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南京灵谷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国务院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中山陵附属谭延闿墓、邓演达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谷寺最初为南朝梁武帝为尊崇宝志禅师兴建的"开善精舍",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南麓,始建于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朝乾符年间改名为"宝公院"。

宋开宝年间, 易名为开善道场。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

元朝及明朝初年时被称作"蒋山寺"。

明太祖朱元璋选定此处修建自己的陵墓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将原寺移到灵谷寺现址,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可谓山有灵气,谷有合水,故而命名为"灵谷禅寺"。用砖石砌成的无量殿(又称无梁殿),安置无量寿仏本尊,灵谷寺的寺匾额是朱元璋所赐,并敕封寺名"灵谷禅寺"。当时灵谷寺规模很大,占地500余亩。还有灵谷塔和三绝碑等胜境;玄奘纪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师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师顶骨纪念塔中有玄奘顶骨舍利。

清朝初年,遭受冰火打击,但次年很快地就复兴了,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 虽接待过康熙帝与乾隆帝在这里逗留。但是,建筑大

一座建筑一座城之南京的一座寺庙被整成旅游景点了可悲还是可叹

灵谷寺建筑

多毁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兵火,虽然同治年间寺院在曾国藩等人得以重建,规模已大不如明代灵谷寺的威容盛况。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原址建设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原灵谷寺则迁至东侧同治六年所建的龙神庙。四方墙壁设置了110座石碑,刻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名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带被改为"灵谷寺公园"。

1973年,南京灵谷寺修复开放,经有关部门批准,从市文管会请回供奉玄奘法师灵骨,寺内专设"玄奘法师纪念堂",纪念堂正中心设13层密檐楠木塔,玄奘法师顶骨即安奉于此中。

1980年,真慈大和尚住持灵谷寺后,对灵谷寺进行了全面维修,重建了山门、大雄宝殿、祖堂、客堂、志公殿、藏经楼,新建了观音宝阁、玄奘院等建筑。

1983年,南京灵谷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04年,灵谷寺新建仿唐建筑玄奘院。

2014年4月,灵谷寺举行开山1500周年庆典暨第四届金陵礼佛文化月活动。

2016年1月8日,灵谷寺玄奘院地宫举行落成仪式,镇寺之宝--玄奘的顶骨从玄奘院大殿移驾地宫内保存。以后,地宫将作为这份玄奘顶骨的永久存放和供奉之地。

灵谷寺山门是灵谷公园的大门,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20世纪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红山门后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在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阵亡将士牌坊,牌坊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是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建,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无梁殿

一座建筑一座城之南京的一座寺庙被整成旅游景点了可悲还是可叹

无梁殿

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大殿的东西长53.8米,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结构改变了中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5个开门的每一间就是一券,每排为5券,正中一间券洞最大,宽11.4米,高14米。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

一座建筑一座城之南京的一座寺庙被整成旅游景点了可悲还是可叹

白玉赑屃

连接后构成的建筑。

灵谷寺无梁殿前有一汉白玉赑屃,上驮一碑,这块碑是谭延闿的墓碑,上面原有蒋介石题书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闿之墓"字样。墓碑之下有龟趺座,四周围有石栏,为谭延闿墓的起点。后来原碑文磨平,由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摹乾隆笔意题书"灵谷深松"。

灵谷塔

一座建筑一座城之南京的一座寺庙被整成旅游景点了可悲还是可叹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民国二十年~民国二十二年(1931~1933年)。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该塔高约60米,九层八面,全部用钢筋水泥建筑。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绕有走廊(云座),围以石栏杆的平台,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级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之平座,绕台可鸟瞰钟山景物。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三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塔底层外壁石刻 "精忠报国"为蒋中正题书。侧门分别是"成功"、"成仁",后门为"有志竟成"。

松风阁

一座建筑一座城之南京的一座寺庙被整成旅游景点了可悲还是可叹

松风阁

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这座建筑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上下遍设架柜,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

宝公塔

一座建筑一座城之南京的一座寺庙被整成旅游景点了可悲还是可叹

宝公塔

宝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塔,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璋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

宝公塔原为七级,砖木结构,明初在今灵谷塔位置,建造烈士公墓时迁移至此,为覆钵体形式,1941年完工。

折叠

将士公墓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位于无梁殿东西后三个方位,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落成,共建筑有公墓3座,第一公墓居中,位于无梁殿后面;第二、三公墓位于无梁殿东西两侧。三个公墓共葬入1029名国军阵亡官兵,多数是北伐和12.8淞沪会战阵亡将士。牌坊建于1933年,建造在42级石阶之上,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5间,钢筋水泥结构,座基外镶花岗石,绿色琉璃瓦盖顶,饰有有水泥脊兽,斗拱三级,四角起翘。前后门额上镌刻有"大仁大义"、"救国救民"八个大子,左右门额上配有瓷质国民党党徽。第一、二、三公墓的地上建筑基本已经被毁。

玄奘纪念堂

一座建筑一座城之南京的一座寺庙被整成旅游景点了可悲还是可叹

大雄宝殿东跨院的正厅为玄奘法师纪念堂,里面陈放着六面七级飞檐桃角檀香宝塔一座,塔内安放着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朝高僧,唯识宗的的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据文献记载,玄奘法师圆寂于西安,葬于兴教寺塔,黄巢起义时遭盗而捐残。后来,宋朝天禧寺和尚法政,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得玄奘法师顶骨,迁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建一座砖塔,埋藏顶骨,名为"三藏塔"。清未遭兵燹而毁。

1973年,南京灵谷寺修复开放,将存放于文管会的顶骨迎回,后建玄奘院、造金丝楠木纯金构建玄奘大师顶骨舍利塔进行供奉。

2016年1月8日,灵谷寺玄奘院地宫举行落成仪式,镇寺之宝--玄奘的顶骨从玄奘院大殿移驾地宫内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