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唯一双获国家名酒荣誉的汾酒,开启了双名酒时代

文|醉美团队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在大连召开。

这一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步伐从南方的深圳开启,而这一年的全国评酒会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举办的首次全国性评选。

手续严格、评比认真。”作为这届评酒会专家主持的周恒刚如此评价。也正是在这次评酒会上,汾酒、竹叶青分别在白酒、果露酒品类中双双获奖——一家白酒企业拥有两大国家名酒的荣誉让汾酒一时间风光无限

“汾老大”之路就此开启。

1

国家名酒竹叶青

熟悉汾酒的人都知道,在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汾酒就是“四大名酒”之一。那么,竹叶青最早是哪一年的“国家名酒”呢?

据连续五届全国评酒亲历专家王秋芳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共组织了五次国家级名酒评选活动,除第一届、第五届露酒类未品评名酒外,1963年的第二届、1979年的第三届和1984年的第四届评选活动中,竹叶青酒连续三次均入选国家名酒序列

因为1979年的这届评酒会正值改革开放前期,所以,也就更加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关注。

1979年,唯一双获国家名酒荣誉的汾酒,开启了双名酒时代

▲《文汇报》对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的报道,汾酒同竹叶青榜上有名

已故酿酒专家周恒刚曾回忆称,1979年的这届全国评委们还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掌握丰富的酿酒科学知识,二是勤学苦练基术功过硬;三是了解全国酿酒工业的“行情”,所以能够充分掌握这门评洒技术并运用自如

“老、中、青集聚一堂进行品尝对比,都有一套着家本领,各有千秋。” 周恒刚曾说,“在这次评比中,汾酒的酯香匀称,恰到好处,干净利落,宛如一泓秋水,一尘不染。”

2

绝代双骄

1979年,也是汾酒的一个关键之年。

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意识”已经深深地触动了这个地处偏远的企业,当更多的白酒厂家还处于计划经济泥泞的时候,汾酒已经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

而此时,头顶汾酒、竹叶青两大国家名酒的汾酒也的确迎来的新的时代,

当时已担任汾酒厂厂长的常贵明做为行业早期的“拓荒者”,一路走来,披荆斩棘

1987年6月29日,新华社报道,杏花村汾酒在全国有四最:“一是每年的出口量最大,等于全国其他名酒出口量的总和;二是名酒率最高,达99.97%,全国每斤名酒中就有杏花村汾酒厂的半斤;三是成本最低,物美价廉;四是得奖最多”。在常贵明的努力下,汾酒脱颖而出,冲到了行业老大的位置上。

一年后的1988年,汾酒的产能突破万吨大关,年产量占据当时13种名白酒产量的一半多,而茅台直到2000年,才突破了万吨大关。

1979年,唯一双获国家名酒荣誉的汾酒,开启了双名酒时代

与汾酒同宗同源的竹叶青酒,也成了汾酒旗下的核心产品,以汾酒为基酒,配以十二味名贵中药材调制而成,享有极高美誉度和知名度,在抗衰老、抗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效果显著。

而从五届评酒会不难看出,竹叶青酒是唯一具有双重名酒身份(汾酒为基酒)的中国名酒中唯一具有健康养生功能的酒,这在行业中绝无仅有。

3

新的“双名酒时代”

今年5月,竹叶青“传承中华品牌,携手共创未来”2018营销战略部署会在天津召开。

单独针对竹叶青召开,举全公司之力,站在战略的高度规划竹叶青发展战略、凝聚共识,尚属第一次。很明显,汾酒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竹叶青酒的市场开发,让这款老名酒换发新生机。

1979年,唯一双获国家名酒荣誉的汾酒,开启了双名酒时代

而在此前的2017年欧亚经济论坛上,汾酒首次将青花汾酒、竹叶青酒作为国际会议官方唯一指定用酒推向世界。

国家政策层面鲜明的“健康导向”,“大健康”已经成为公认的朝阳产业。

汾酒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建伟也表示:“我们有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我们也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把竹叶青酒品牌做强做大,成为世界第一养生名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