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建国初期的大手笔:疏浚河道、整修下水道、建设林荫道


新中国刚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就启动了旨在改善环境卫生和交通状况的市政建设重点项目。解放前,龙须沟是北京天桥地区最著名的臭水沟,由于沟道年久失修,几乎全被垃圾污水充塞,雨季污水泛滥,臭水倒灌入屋。

解放后,人民政府把这条明沟改为暗沟,修建了一条长8公里的下水道,基本改变了之前环境卫生极差的状态。原来的龙须沟变成了平坦大道。

北海、中海和南海是北京有名的三个池湖,总面积达864000平方米,但由于水道隔断,实际上已变成死水一潭。解放一年来,北京市组织人力挖掏淤泥、疏浚河湖,共挖土140多万立方米,疏浚的河道长达60公里,使得淤塞的河湖复活起来。这是疏浚护城河道。

疏浚河道的首要工程是整理玉泉山水系。1950年11月,在北京市河湖水系的发源地玉泉山修建完成了新式水闸,这是调节河湖水量的重要措施。

北京当时的下水道也因年久失修而造成大部淤塞或坍塌,排水十分困难。解放一年多来,北京市完成了总长82千米的6个下水道系统的整修。这是当时工人们在东交民巷一带的下水道施工。

1950年6月,为迎接建国一周年,利于群众游行并改善交通不畅的状况,北京市修建了长安街大道,全线于当年9月完工。这是新修大道两旁的灯光照亮了天安门广场。

1949年,北京市还改建了京门公路。起自阜成门,经田村、模式口、三家店,跨永定河、河滩至圈门,全长27.5公里。这是北京地区第一条京郊公路,连通了北京城区、石景山工业区及门头沟矿区,有助于京城工矿生产的发展。这是正在修建中的京门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