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給現在一個期許,給未來一個回憶,有一個時光信箱,給未來

大雪之後,天氣寒冷,此時最宜溫一杯茶,緩緩展開信紙,讀一讀來自遠方的念想......

有人說信件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溝通方式。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一封信可以放下爸爸不知如何表達的愛意,媽媽放心不下的擔憂,多年離家的親人的思念,

老同學一起奮戰高考的回憶,或者是對未來的自己的一份期許。

許多年前,通訊還未這樣發達,沒有電子郵件、沒有手機,我們提筆寫信,斟詞酌句,仔細推敲。

收藏各種精美的郵票,每週去三四次收發室,小心翼翼的投入郵筒後,等待回信的那份心情,現在想來依舊令人懷念。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已記不得上次寫信是什麼時候了,記得那時的時光是那麼的有溫度,我的思緒被軍綠色的郵包載著,走過田野,穿過山洞,越過小山~~~

抽屜還零星可見那時購買的郵票,記得那時的時光是用周為單位計算的,將寫滿囉嗦的信踮著腳投到郵筒裡,心想著一星期後的今天,你拆開信時嘴角邊泛起的酒窩。

有人說信件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溝通方式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霧都孤兒的作者狄更斯在寫給愛人凱瑟琳的信裡這樣寫到:我會在萊茵河畔附近流域停下,寫一封信給你。浪漫之至。

在拿破崙戰爭爆發之初,每一個英國居民每年大概寄兩封信,到了19世紀80年代上半期,增加到42封。

在通信困難的年代,每一封信更顯得彌足珍貴。正所謂“一封家書抵萬金”。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一封信,是流淌在筆尖的思念,寥寥數語,也是紙短情長

那些書信裡的人間煙火,人情冷暖,或含蓄或熱烈或平淡。

今天,我們鮮少寫信,有何情絲掛念,一秒即可到達。

但我們仍感念於信紙之間的千絲萬縷,等待的那份心情。

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久不通函,特以寸箋,至以為念: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世間偶爾情薄,唯願你深情永駐。

在評論區留下您想對愛人、朋友、親人說的話,把這份感情傳遞出去。

或者也寄出一封信,寫下您未表達的情感,讓這封信一直傳遞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