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到家探親,但次年秋天要自覺回來,後來怎麼樣?

PlightFlower


貞觀六年(632年)十二月,李世民下令將全國390名死囚犯暫時釋放回家,約定第二年秋後問斬。於是這些本該執行死刑的人都高高興興回了家。出了籠子的鳥兒還會回來嗎?結果還真是意想不到。

這件事在《資治通鑑》中有記載,632年12月,李世民親自到監獄審查複核刑事案件,看到有幾十個死囚犯,在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李世民起了憐憫之心,決定暫時不殺他們了,讓他們回家與家人團聚一年,等到明年秋天再來監獄執行死刑。然後他又下令讓全國各地的死囚犯都回家待一年。於是,全國共有390年死囚犯登記回了家。

之後李世民給了他們充分的信任,並沒有派人進行監督。到了633年的九月,390年死囚犯在沒有人催促、沒有人帶領的情況下全部如期到了監獄等待死亡。李世民看到後大為感動,於是全部赦免了他們。

這就是著名的“四百囚徒歸獄案”,李世民用他的仁德感化了近四百名囚徒,為此白居易還有詩句“怨女三千出後宮,四百囚徒來歸獄”來歌頌貞觀之治,國富民強,天下太平,路不拾遺,李世民法治與仁德並行,犯罪率相對來說很低。


但李世民釋放囚徒這件事,卻不能完全用仁德來解釋,要知道當時戶籍制度和連坐制度是很完善的,想闖邊關更不可能,大唐畢竟不是春秋戰國時期,你犯了錯還能跑到別的國家,還能遇到孟嘗君那樣的禮賢下士之人好吃好喝的供著你。春秋戰國時期,東周本質上已經劃分成了很多個諸侯國,天下是處於分裂狀態的,而大唐則是統一的,有嚴格的邊關制度,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也就是說這些囚徒根本逃無可逃,而且一旦逃跑,其宗族親戚是會被株連的,所以這些囚犯不用人催促就會自動回來。

當然,歐陽修直接認為這就是一場騙局,都是套路。“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在生的誘惑面前,即便是君子都很難無動於衷,難道這些十惡不赦之人就會如此不畏懼死亡嗎?李世民如果真的能靠仁德在一天之內感化死囚犯,那他皇帝做了六年為何還會出現死囚犯?所以歐陽修在《縱囚論》中指出這就是一場騙局,實際上上下已經達成了一種交易,這些死囚犯事先就知道李世民會赦免他們,所以他們會如約回來走一個過場。這樣李世民得到了賢名,而死囚犯獲得了赦免。


倘若這真是一場政治作秀也很好理解,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身上永遠的汙點,無論他怎樣的文治武功,他的皇位都是通過誅殺太子李建成才得到的,而他特別在意自己在後世的形象,所以他希望通過一場場政治作秀讓人們淡忘他身上的汙點,而始終認為他是一個明君。比如628年生吞蝗蟲事件,把後宮三千宮女(應為李淵的後宮)放回家事件,以及632年這個放歸四百囚徒事件。

政治作秀之外,他還試圖讓史官修改史書。當然,毋庸置疑的是,李世民確實是一代明君,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不容忽視的太平盛世。


蕭曉四姑娘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每件死刑案都會認真審閱,630年(貞觀四年)全國戶數304萬,人口達1235萬人,全國只判了29個死刑犯。

632年(貞觀六年),全國共有390名(史料稱290或299)死刑犯在押,等侯明年秋後問斬。

李世民去監獄中視察,看著簡陋的獄中的死囚們衣衫破爛,臉色蠟黃,眼神透出絕望,他們雖犯了殺頭罪,但畢竟也是自己的子民,李世民很難過,想讓他們在臨死之前和家人團聚一下。於是做出讓人意外的決定,把這些死囚全部放回探親,一年後回來才執行死刑。

在場的官員們非常吃驚,有的擔心他們一年後會不會回來,會不會隱姓埋名消失掉,有的說就算想逃,“跑掉和尚跑不掉廟”,也要考慮一下家人的安危。但皇帝的金口玉言是說到做到,於是全部囚犯都回了家。

一年後,大家都以為回來的人會很少,但令人萬萬沒料到的是390名死囚全部都回來了。

令死囚們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又是一句話,將這些人全部赦免了,也許死囚們準時歸來,保住了李世民的面子。

天下百姓無不為李世民的此舉拍手叫好,他不再那麼令臣民害怕了,都說他是一個愛戴子民,都說他的仁愛。《資治通鑑》說唐太宗治下中國的社會秩序竟然達到如此境界,大詩人白居易感動得寫下了“怨女三千出後宮,死囚四百來歸獄”的詩句。

因為李世民得皇位的過程不大光彩,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及兩人兒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大小軍國事務由他決斷。李淵退位,禪位於他,他即位後便挖空心思削弱自己的父親的權利,在臣民中的形象很糟糕,都認為他心機深,很殘忍,他也沒法抹去這個汙點,他登基後便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有人說李世民真聰明,用放死囚探親這件事便樹立了自己的美好形象。

說他仁慈愛民也好,說他沽名釣譽也罷,實質上都是封建社會的人治。不過,李世民的此舉是非常成功的,畢竟對老百姓有利,還是應該肯定。(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這個事,說的是,李世民當了皇帝六年的時候,他把全國的死刑犯聚攏到一起,告訴他們,你們快被行刑了,但是,法外開恩,你們回家去再陪陪家人,做做應該做的事,然後明年秋後回來,接受死刑。這樣390個死刑犯就回到家裡,第二年,又按約定時間地點,全數自覺回來 受死。李世民一看,唉喲,這麼自覺,又查看了每個人的記錄,一年來做了不少好事,為家裡也盡了心力,心中大悅,遂法外繼續開恩,看你們都改好了,那麼,你們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次大赦你們,如有再犯,從重從快嚴懲。這些死刑犯哪見過這個,個個痛哭流涕,磕頭認錯反省感恩,山呼萬歲,這是撿回來第二次生命啊,再造之恩,是皇帝給的命。這些人回到家鄉,得大說特說,皇帝如何饒了他們,勸親朋好友,安分守已,對李世民,那肯定是要大宣傳特宣傳的,說這是聖君、明君什麼的。

我們說,每個領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那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想李世民,身為皇帝,他做什麼事,不會由著性子來的。有人說,他是為了圖名聲,我看未必。你想,把江山與名聲相比,哪個輕,哪個重?那當然是江山重了。江山不穩,名聲有什麼用處呢?而這390個死囚,那就是390個火種啊!哪個不說他的好話,哪個不以身說法,用自己的反省教育身邊人?這些可都是死囚,是犯下死罪的。死罪,那都是殺人放火無惡不做的主。把這些人都給管住了,社會上哪個還敢造次?

我們再說說李世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什麼說,他是圖的江山。你想,李世民東征西討,打天下,能不死人嗎?區區390人,那簡直就是碾死幾隻螞蟻呀,但是,他不殺,要留著他們做宣傳。為什麼?因為他在戰爭中,在擴大地盤過程中,已經殺戮得太重了,《西遊記》裡面還要寫李世民因為殺戮太重,才有了派人西去求經的想法。正是因為殺戮太重,農村之中,很多的男人都死於非命,農村缺勞動力啊,社會底層動盪不安,急需要建立起一種威信,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使得國泰民安。你想,他為什麼在執政六年之後才做這個事?因為他執政之後,還有很多更大的事要忙。他得先把父親和哥哥那班子人都收拾了,穩定了統治內部的局面,才能由上到下,想到安撫民心是不是,這樣的話,他就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後方,騰出手來,穩定農村社會局面。這390個人,就是這一招棋裡面,最為高超的棋子。所以說,李世民,並不是貪圖名聲的人,他是很實際的,他關注的,都是國家大事,要不說,他怎麼是明君呢,你說是不是?!

我是跟我學公文。歡迎加關注,歡迎交流討論。


跟我學公文


唐太宗李世民這個人最擅長作秀。

貞觀六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將天牢中犯下死罪的390名囚犯釋放,讓他們回家過年。等來年秋天再行問斬。來年秋天到達,所有390年囚犯全部迴歸,無一缺漏。

事情的真相如何呢?

負責編修《新唐書》的歐陽修,在博覽唐史之後,寫下了一篇名為《縱囚論》的文章。

此文道:

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官方史書中稱讚:那些死刑犯能夠準時回到監牢,乃是因為聖明君王唐太宗恩德廣入人心,將那些十惡不赦的死刑犯都感動了,於是他們才會返回。(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古代史家只能為尊者諱,許多事情不敢秉筆直書,也可以理解。如今我們再看這段史料,卻不能盲目輕信。畢竟這件事情有違人性。

人性本惡,何況釋放的還是死刑犯,被釋放的死刑犯並非只是回家一兩天,而是回家一年。為何他們在享受了一年自由之後,還會自動回到朝廷接受死刑?

這其中必然有問題。

真相之一,是這390位死刑犯都被朝廷各級政府嚴加管控。

死刑犯們雖然被釋放,但並非就獲得真正自由。自然有死刑犯籍貫所在的當地官員負責監管。一旦死刑犯有不軌行為,必定會立刻被逮捕歸案。

真相之二,唐代依然盛行連坐之法。

唐太宗為何會釋放死刑犯?是因為他視察監獄,發現快過年了,許多死刑犯聲稱要回家與父母團圓,要孝敬父母,於是他仁心感動,下了這道命令。

也就是說,被釋放的死刑犯應該都是有家人,有父母的。一旦他們逃逸,父母家人就要連坐,接受嚴懲。

換言之,整場事件其實是一場秀,一場為抬高唐太宗名望而做的一場秀。

歐陽修就直言不諱地提出,“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

他提出“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意思是說,如果唐太宗真的施仁德於天下,讓天下人感動,那麼,稱帝 六年後,國家也不會還有三百九十位犯下殺頭極惡大罪的死刑犯了。

並且,歐陽修提出,像那些死刑犯中有冤屈,或者有量刑不當者,偶一赦免不為過。但是,一口氣將全國共390死刑犯赦免,即便只是赦免一年,那也是大大破壞律法。不值得後代帝王效仿!

李世民此人一貫擅於作秀,他與魏徵之間,不就經常演戲?所謂貞觀之治,水分也極大。李世民在位二十多年,國家屢次興兵,人口凋敝,社會發展緩慢。可在歷史上,李世民卻成了千古一帝,贏得了聖君美名。


宛如清揚


李世民放死囚回家探親這事千真萬確,也在歷史上贏得了好評,史書對此事評價很高,大致就是說李世民有一日心情大好,不知怎麼的就想要去監獄中看看,長安城的監獄中關押了四面八方的犯人,其中有三百九十名死囚,李世民便隨機找了幾個談話,大致就是看看,現在外面雖然是盛世,但是牢中會不會有人被冤枉下獄。

古人都是非常重視死囚的,正常情況下來說,一個人被定為死刑要層層審核,最終確定下來才會定罪,這些犯人們全部表示自己真的是觸犯了法律,最該當死,並且都表示自己後悔了。李世民非常開心,然後對這些人說,我放你們回家過一個春節,秋收之後你們回來,這些囚犯們非常的高興,第二年也全都回來了。

清點人數之後,李世民發現一個都沒少,李世民心情很好將他們全部赦免。事情的來龍去脈大概就是這樣。那麼這件事真的是偶然事件嗎?當然不是,準確的說這些都是李世民精心策劃的,換成誰也不會輕易的放死囚出去。

這件事被記錄進了歷史,同時這件事也讓李世民的聲望更上一層樓,更加得民心。其實在古代死囚被放回去,他們第二年肯定是會回來的,無論是願意與否。假如說不回來,死囚又能往哪裡躲呢?古代每個地方的人數都是有嚴格統計的,假如說他逃去了其他地方,那個地方突然多了一個陌生人,會立即被盤查。

他回家之後,地方父母官也會得知這件事,肯定會一直觀察他的動向,想跑都沒法跑。這也是李世民敢做這件事的原因之一,俘獲民心才是李世民要的效果,同時在史書上也會有高度評價,古代皇帝是非常重視史書對自己的評價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在貞觀六年,有這麼一個有趣的事件。李世民可憐死囚,下令讓他們回家一年與家人團聚,第二年秋天在回來被處以死刑。並且死囚回家的這一年,沒有受到任何監視,這一年裡地方官員不得干涉他們的生活。


時間就這麼慢慢過去,許多人以為多數死囚會選擇逃跑,因為如果他們不選擇逃跑,再次回到牢房只有死路一條。結果出乎意料的是,這批死囚沒有一個人選擇逃跑。李世民總共釋放390名死囚,第二年秋天,他們統統都回到了牢房。

這事兒很快就傳到了李世民的耳朵裡,李世民知道此事後,第一反應和許多人一樣,都是感到很吃驚。李世民吃驚過後,他下令將這390名死囚全部無罪釋放。


我認為李世民之所以釋放死囚,很大原因是為了換取名聲。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了兩位親兄弟,隨後逼迫父親退位。李世民雖然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帝,可百姓對他頗有微詞,這是李世民十分不愉快。李世民是想做千古一帝的人,所以他想要改變,便弄出了上面的事兒。


麥地傳奇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兄誅弟,逼迫父親退位才得到皇位的,按儒家的立場來看得位不正,按法家的立場來看能者居之,不可厚非。由於儒家控制住了輿論,因此李世民需要政治作秀來洗白自己,宣示自己仁義之君的光輝形象。釋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秋天全部回來領刑受死;史書的記載是全部都回來了,李世民赦免了他們的死刑,仁義之君形象立馬有了。



儒家記錄這件事情,詳細過程沒有,結果則是死囚全部按時歸來,他們棄惡揚善了,對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幡然醒悟,慷慨赴義領死。李世民認為教育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作為一個良人不當處死,於是將他們全部赦免了。儒家通過這個故事成功塑造了李世民的仁義君主形象,比周文王畫地為牢還要仁義,達成儒家、帝王的雙贏局面!那麼被這390名死囚殺害或者傷害的無辜之人如何看待這件事呢?他們沒有話語權,因為儒家從來不會深究悲劇的,他們只講高大上的仁義忠孝!



李世民釋放390名死囚回家,並約定來年秋天回來領刑受死,這些死囚為什麼會配合呢?因為你不配合的話就立馬會死,大不了390名死囚記載成389名死囚。為什麼死囚們都按期回來了呢?因為李世民安排了千牛衛、梅花內衛監視控制死囚們,每個死囚有三名千牛衛看管,以保證他們按時歸來。同時千牛衛還計算好了路程日期,先後陸續出發,確保全國各地的死囚們能同一天到達長安城。

如果畫地為牢、仁義感化可以杜絕所有罪犯,那麼後世帝王就沒有必要設置監獄、警察、酷刑了。因此李世民與死囚相約的故事只能當故事聽,不能引為治國法則,否則國家就亂了,罪犯就更加猖獗了!儒家的崇高理想可以聽聽,也可以說說,但是萬萬不能做,畫地為牢是法治的大敵,縱容罪犯就是欺負良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